地理距離變量抽離前后中國糖料作物市場整合研究
本文選題:外部綜合價格指數 + 地理距離閾值; 參考:《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5年02期
【摘要】:為測算中國糖料作物的市場整合程度,在一價定律框架內利用1990-2011年北方5大甜菜主產省和南方6大甘蔗主產省的面板數據,分別構建糖料價格受外部綜合價格指數與當地條件共同作用的基本實證模型;將地理距離變量從外部綜合價格指數中抽離出來,按其存在與否分別構建改進模型。綜合分析結果表明:糖料省區(qū)間整合程度較高,在保持氣候條件、氣候條件變異系數及豐收質量等當地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部綜合價格每上升10%,i省的甜菜和甘蔗價格分別上漲8.67%與7.73%;外部綜合價格變動對糖料作物的影響程度遠高于當地生產條件的影響;臨近省區(qū)間糖料市場整合程度遠高于距離相對較遠的省區(qū)。未來為保持糖價穩(wěn)定,需構建主產區(qū)長效供求合作機制,支持跨省生產與投資;加強糖料流通體系建設,鼓勵新型流通業(yè)態(tài)的產生。
[Abstract]:In order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market integration of sugarcane crops in China, the panel data of the five major sugarbeet producing provinces in the north and the six major sugarcane production provinces in the south from 1990 to 2011 were us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aw of one price. The basic empirical model of sugar price by external comprehensive price index and local condition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variable is extracted from the external composite price index, and the improved model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its existence or not.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sugar provinces is high, and the lo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climate conditions,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harvest quality, are kept unchanged. The price of sugar beet and sugarcane increased by 8.67% and 7.73%, respectivel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external comprehensive price on sugarcane crop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lo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total price of sugar beet and sugarcane increased by 8.67% and 7.73% respectively. The contiguous degree of sugar marke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relative distance. In order to keep sugar price stabl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long-term supply and dem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main producing areas, support inter-provincial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uga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encourage the production of new circulation forms.
【作者單位】: 華中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鮮活農產品價格形成、波動機制與調控政策研究》(12&ZD048)
【分類號】:F323.7;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剛;張正河;盧向虎;;我國油料及植物油貿易發(fā)展與價格整合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年03期
2 趙留彥;趙巖;竇志強;;“裁厘改統(tǒng)”對國內糧食市場整合的效應[J];經濟研究;2011年08期
3 顏色;劉叢;;18世紀中國南北方市場整合程度的比較——利用清代糧價數據的研究[J];經濟研究;2011年12期
4 喻聞,黃季閼;從大米市場整合程度看我國糧食市場改革[J];經濟研究;1998年03期
5 王寧;司偉;王秀清;;我國北方小麥收購市場與面粉零售市場的整合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8年06期
6 宋長鳴;李崇光;徐娟;;中美農產品市場整合及其價格傳導機制研究——以大豆市場為例[J];世界經濟研究;2013年03期
7 田波;王雅鵬;;中國豬飼料產業(yè)鏈市場整合分析[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8 黃新飛;歐陽艷艷;汪璐;;外部供給、地理距離與中國糧食市場整合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13年09期
9 郭利京;劉俊杰;韓剛;;養(yǎng)殖主體行為與生豬價格形成機制[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4年08期
10 司偉;王秀清;;中國糖料的供給反應[J];中國農村觀察;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曉霞;李志強;李干瓊;;中國省際葡萄市場整合程度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9年02期
2 董文可;;基于“劉易斯拐點”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創(chuàng)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1期
3 趙振軍;;讓股份制成為農地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20年來國內農地制度研究發(fā)微[J];財貿研究;2007年04期
4 盧凌霄;周應恒;;農產品流通效率衡量的研究:一個文獻綜述[J];財貿研究;2008年06期
5 馮宇;李政;;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土地權益變遷過程考察[J];財貿研究;2010年02期
6 王志華;陳圻;;長三角省際貿易強度與制造業(yè)同構的關系分析[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7年01期
7 萬倫來;楊燕紅;王立平;;中國省際貿易壁壘的地區(qū)差異與時序變化——來自中國28個省(市)1985—2006年的經驗證據[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9年01期
8 蔡銀寅;杜凱;;資本投入、勞動力轉移和農業(yè)經濟增長[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9年03期
9 李路平;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稻米市場[J];中國稻米;2003年04期
10 曹慶林;范愛軍;;現階段中國市場分割程度的測算——以全國豬肉市場為例[J];當代財經;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一鳴;羅必良;;中國農地產權管制放松的制度效應:假說及其驗證[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胡凱;;論法經濟學的兩條研究路徑[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劉文革;劉婷婷;;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對俄羅斯農業(yè)產權改革的實證分析[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郭艷茹;;制度與經濟增長,誰決定誰?——對近期制度研究重要文獻的簡單評述[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陳勝祥;;中國農民土地所有權幻覺探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政;;城鄉(xiāng)統(tǒng)籌、土地政策與農民土地權益——來自成都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的實證分析[A];第二屆中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論壇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高層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溫銳;陳勝祥;楊麗瓊;;“十五”時期以來新中國農地產權制度變革史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朱有志;肖衛(wèi);;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倡導集體統(tǒng)一經營——來自湖南省雙峰縣的啟示[A];首屆湖湘三農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9 楊友才;韋倩;黃少安;;引入制度因素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藍海林;楊京京;;從企業(yè)戰(zhàn)略的“制度基礎觀”看中國市場分割——文獻綜述和未來研究方向[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蓋麗麗;中國農村金融監(jiān)管:變遷、效果及改進[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謝鳳杰;作物保險定價模型與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王曉輝;中國植物油產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4 洪燕真;基于農戶經濟視角的油茶供給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5 楊騫;中國煙草產業(yè)的行政壟斷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李鐵瑛;中國企業(yè)橫向整合管理模式選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肖衛(wèi);有限理性、契約與集體行動:中國農民合作的產生與效率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8 王本兵;我國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邵飛;中國玉米經濟:供給與需求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10 龔琦;基于湖泊流域水污染控制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偉;政府推進糧食主產區(qū)糧食產業(yè)化發(fā)展作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燕玉杰;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李晶;制度變遷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4 田曉超;我國生豬市場整合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5 趙永旺;集體林權流轉的法律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6 喬金晶;橫向整合企業(yè)總部價值創(chuàng)造[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陳華恒;對口支援機制對汶川地震災區(qū)都江堰市農業(yè)恢復重建的效果評估[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8 楊凱;勞動力流動與轉移對山東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黃麗鯡;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度對國內市場一體化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10 徐珊珊;地方保護對江西省各地區(qū)產業(yè)結構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佳;肖海峰;;農戶對當前生豬補貼政策的評價——基于河北、遼寧兩省農戶調查的分析[J];中國發(fā)展觀察;2010年01期
2 程宏偉;馮茜穎;張永海;;資本與知識驅動的產業(yè)鏈整合研究——以攀鋼釩鈦產業(yè)鏈為例[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年03期
3 韓勝飛;;我國大豆市場與國際一體化程度的發(fā)展及變化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04期
4 邱雁;;美國大豆傾銷中國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03期
5 張利庠;;產業(yè)組織、產業(yè)鏈整合與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基于我國飼料產業(yè)“千百十調研工程”與個案企業(yè)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6 寧攸涼;陳紹志;喬娟;寧澤逵;;中國飼料工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飼料工業(yè);2012年19期
7 袁成毅;評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的“裁厘改稅”[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8 李新建;吳春梅;黃敏學;王銳;閆振宇;;我國油脂類期貨價格之間的聯(lián)動分析[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盧鋒;彭凱翔;;我國長期米價研究(1644—2000)[J];經濟學(季刊);2005年01期
10 王秀清;H.T.Weldegebriel;A.J.Rayner;;縱向關聯(lián)市場間的價格傳遞[J];經濟學(季刊);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司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糖業(yè):價格、成本與技術效率[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炳展;冼國明;逯建;;地理距離通過何種途徑減少了貿易流量[J];世界經濟;2012年07期
2 符淼;;地理距離和技術外溢效應——對技術和經濟集聚現象的空間計量學解釋[J];經濟學(季刊);2009年04期
3 張浩然;衣保中;;地理距離與城市間溢出效應——基于空間面板模型的經驗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03期
4 林常青;;文化和地理距離對中國引進FDI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4年13期
5 許和連;張萌;吳鋼;;文化差異、地理距離與主要投資國在我國的FDI空間分布格局[J];經濟地理;2012年08期
6 綦建紅;楊麗;;中國OFDI的區(qū)位決定因素——基于地理距離與文化距離的檢驗[J];經濟地理;2012年12期
7 肖慧敏;劉輝煌;;地理距離、企業(yè)異質性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基于“新”新經濟地理視角[J];經濟管理;2012年10期
8 張浩然;;地理距離、集聚外部性與勞動生產率——基于城市數據的空間面板計量分析[J];南方經濟;2012年02期
9 李丹丹;汪濤;周輝;;基于不同時空尺度的知識溢出網絡結構特征研究[J];地理科學;2013年10期
10 O淳癢,
本文編號:1818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1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