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進性工薪所得稅、失業(yè)回滯與中國勞動力市場波動——基于新凱恩斯主義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的視角
本文選題:工薪所得稅 切入點:累進性 出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摘要】:基于包含累進性工薪所得稅的新凱恩斯主義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文章考察了稅收的累進性對于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研究發(fā)現累進性工薪所得稅的引入改變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作用于勞動力市場的機制,具體表現為累進性工薪所得稅的引入使得"天賜的巧合"不復存在并且改變了新凱恩斯主義工資菲利普斯曲線的斜率;全樣本貝葉斯沖擊分解的結果發(fā)現中國存在顯著的"失業(yè)回滯"問題,進而使得我國失業(yè)表現出較強的持續(xù)性。子樣本敏感度分析表明全樣本估計的結論具有相當的穩(wěn)健性,并且工薪所得稅的累進性具有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的"內生穩(wěn)定器"功能;诖,文章認為采用類似于"Evans規(guī)則"的對勞動力市場做出反應的貨幣政策機制,結合調整工薪所得稅的累進性的財政政策,將有利于緩解社會就業(yè)形勢、穩(wěn)定勞動力市場以及降低單一貨幣政策引起的社會福利損失。
[Abstract]:Based on a new Keynesian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progressive payroll income tax,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gressive impact of taxation on China's labor market.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progressive income tax changes the mechanism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acting on the labor market.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progressive income tax makes the "godsend coincidence" no longer exist and changes the slope of the new Keynesian salary Phillips curve. The results of full sample Bayesian shock decomposition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unemployment hysteresis" problem in China, which leads to a strong persistence of unemployment in China.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ubsample shows that the conclusion of full sample estimation is quite robust. Furthermore, the progressive nature of payroll tax has the function of "endogenous stabilizer" to stabilize the labor marke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mechanism similar to the "Evans rules" should be adopted to respond to the labor market. Combining with the progressive fiscal policy of adjusting the income tax will help to alleviate the social employment situation, stabilize the labor market and reduce the loss of social welfare caused by the single currency policy.
【作者單位】: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JL05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YJC79022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249.2;F812.42;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君斌;王文甫;;非完全競爭市場、技術沖擊和中國勞動就業(yè)——動態(tài)新凱恩斯主義視角[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2 丁守海;蔣家亮;;中國存在失業(yè)回滯現象嗎?[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3 徐建煒;馬光榮;李實;;個人所得稅改善中國收入分配了嗎——基于對1997—2011年微觀數據的動態(tài)評估[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鷹飛;;升息能遏制通貨膨脹嗎——Patman效應在中國貨幣政策中的檢驗[J];財貿經濟;2011年12期
2 王君斌;郭新強;蔡建波;;擴張性貨幣政策下的產出超調、消費抑制和通貨膨脹慣性[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3 栗戰(zhàn)書;;文明激勵結構分析:基于三個發(fā)展角度[J];管理世界;2011年05期
4 馬文濤;魏福成;;基于新凱恩斯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的季度產出缺口測度[J];管理世界;2011年05期
5 ;“中國企業(yè)管理案例與理論構建研究論壇(2011)”暨“第五屆中國人民大學管理論壇”啟事[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6 吳化斌;許志偉;胡永剛;鄢萍;;消息沖擊下的財政政策及其宏觀影響[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7 陳利鋒;;新凱恩斯主義視域下中國失業(yè)的持續(xù)性——理論研究與數值模擬分析[J];財經研究;2012年12期
8 王文甫;王子成;;積極財政政策與凈出口:擠入還是擠出?——基于中國的經驗與解釋[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9 陳利鋒;;限購沖擊下的房價波動、需求抑制與宏觀審慎政策[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10 劉宗明;李春琦;;勞動交易成本、選擇性路徑依賴與勞動就業(yè)動態(tài)[J];管理世界;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霜;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下中國經濟波動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聶鵬;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3 齊鷹飛;短期通貨膨脹動態(tài):理論和中國實證[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4 儲著貞;貨幣政策成本渠道與央行最優(yōu)貨幣政策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5 陳利鋒;非線性DSGE方法及其在貨幣政策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李玉雙;財政政策沖擊的宏觀經濟效應[D];湖南大學;2012年
7 朱柏松;基于DSGE模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聯(lián)動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王云清;中國經濟波動問題的數量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9 陳默;我國國債、政府支出的宏觀經濟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10 陳利鋒;非線性DSGE方法及其在貨幣政策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芬;肖曉飛;高鐵梅;;我國收入分配差距及個人所得稅調節(jié)作用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07年04期
2 岳樹民;盧藝;岳希明;;免征額變動對個人所得稅累進性的影響[J];財貿經濟;2011年02期
3 彭海艷;;我國個人所得稅再分配效應及累進性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11年03期
4 羅浩;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與產業(yè)區(qū)域粘性[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3年04期
5 毛亮;郝朝艷;平新喬;梁爽;張海洋;;個稅起征點的國際比較與提高起征點的效應估算[J];國際經濟評論;2009年06期
6 張成思;;短期通脹率動態(tài)機制理論述評[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7 蔣長流;王晴;;失業(yè)回滯理論對安徽就業(yè)問題的普適性研究[J];江淮論壇;2007年03期
8 劉紀顯,陳建梁;一般均衡剛性粘性通貨膨脹優(yōu)化模型及中國通貨緊縮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年02期
9 宋湛;工資粘性、市場分割與勞動配置績效[J];經濟科學;2003年06期
10 張成思;;理性預期與通貨膨脹:美國經驗[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云鵬;劉青秀;;高校累進性更名的社會學反思[J];教育學報;2008年04期
2 陳利鋒;;個稅的累進性、社會福利損失與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應該對勞動力市場做出反應嗎?[J];財經論叢;2014年08期
3 陳利鋒;;累進性勞動所得稅、失業(yè)波動與內生穩(wěn)定器——一個動態(tài)新凱恩斯主義的視角[J];產經評論;2014年03期
4 趙穎;王亞麗;;稅收累進性與異質性勞動者工資的決定[J];財經研究;2013年02期
5 何輝;尹音頻;張清;;股息紅利所得稅的收入再分配效應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11年06期
6 徐建煒;馬光榮;李實;;個人所得稅改善中國收入分配了嗎——基于對1997—2011年微觀數據的動態(tài)評估[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7 王春玲;;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優(yōu)化選擇[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關于一道極值題的若干反思[J];中學數學;1999年0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實習生 王碩 本報記者 唐燁;8萬億元財政“蛋糕”如何公平切分[N];解放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姚蔚;中國應提高汽車購置及消費稅[N];中國汽車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孫靈玉;我國個人所得稅累進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2 葉國志;我國個人所得稅累進性制度設計[D];廈門大學;2007年
3 楊永梅;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再分配效應的實證分析[D];山東大學;2013年
4 吳振;論我國個人所得稅再分配功能的完善[D];蘇州大學;2013年
5 李道濤;個人所得稅累進程度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718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7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