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市場時變需求的生鮮農產品配送模糊多目標決策研究
本文選題: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切入點:時變需求 出處:《軟科學》2015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生鮮農產品市場需求的時變性、模糊不確定性特點,構建了生鮮農產品"多供應點選擇"與"最早分發(fā)"為優(yōu)化目標的模糊決策模型;以江蘇常州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為案例,檢驗分析了生鮮農產品配送的多目標模糊決策模型構建的可行性與科學性。結果表明,對于時變及不確定性需求下的生鮮農產品配送問題,模糊多目標決策方法可以科學合理地安排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配送與分發(fā)任務,有效解決市場需求信息模糊所致的生鮮農產品無法滿足市場的時變需求或盲目過度配送引發(fā)的物流成本上升等問題,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與實踐意義。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ime-varying and fuzzy uncertainty of the market demand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fuzzy decision model of "multi-supply point selection" and "earliest distribu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constructed. Taking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Lingjiatang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Wholesale Market in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as a case, the feasibi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constructing a multi-objective fuzzy decision model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distribution are tes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ime-varying and uncertain demand, the fuzzy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method can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arrange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distribution task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is of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used by vague market demand information can not meet the time-varying demand of the market or the increase of logistics cost caused by blind over-distribution.
【作者單位】: 常州大學商學院;江蘇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BGL104)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GLD017;13WTA004)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14SJB470)
【分類號】:F326.6;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黃祖輝,魯柏祥,劉東英,呂佳;中國超市經(jīng)營生鮮農產品和供應鏈管理的思考[J];商業(yè)經(jīng)濟與管理;2005年01期
2 林略;楊書萍;但斌;;時間約束下鮮活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xié)調[J];中國管理科學;2011年03期
3 王沖;陳旭;;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與流通改革的思路探討[J];中國軟科學;2012年04期
4 凌六一;郭曉龍;胡中菊;梁j;;基于隨機產出與隨機需求的農產品供應鏈風險共擔合同[J];中國管理科學;2013年02期
5 王沖;唐曼萍;王莉莉;;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決策研究[J];軟科學;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曉娟;葉輝;;論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yè)社會責任[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韓美貴;周應堂;;生鮮農產品安全供給幾個關鍵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2期
3 歐陽斌;;作業(yè)流在果品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2期
4 劉普合;金輝;王藝璇;王鳳宏;王瑋婷;;我國農資流通特點及新型模式的構建[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年22期
5 楊為民;周云;韓菁;;加快供應鏈發(fā)展 促進新農村建設——超市發(fā)展對蔬菜生產經(jīng)營的影響調查[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6 鄧俊淼;戴蓬軍;;供應鏈管理下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探討[J];商業(yè)研究;2006年23期
7 劉召云;孫世民;王繼勇;;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進展及趨勢[J];商業(yè)研究;2009年03期
8 趙英;鄧啟輝;;基于GIS的農產品商務平臺開發(fā)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9年07期
9 毛佳;;生鮮產品物流運作流程優(yōu)化設計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饒金麗;黎東升;;國內外農產品超市化經(jīng)營研究述評[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楊為民;周云;韓菁;;加快供應鏈發(fā)展 促進新農村建設——超市發(fā)展對蔬菜生產經(jīng)營的影響調查[A];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層論壇專輯[C];2006年
2 虢佳花;蔡榮;;生鮮農產品流通效率與超市化經(jīng)營——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視角[A];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新農村建設研究——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專題論壇暨第四屆湖北科技論壇分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楊為民;董清華;;消費者行為對蔬菜連鎖經(jīng)營的實證分析——對北京市蔬菜消費者的調查[A];農村公共品投入的技術經(jīng)濟問題——中國農業(yè)技術經(jīng)濟研究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麗娟;侯云先;;通貨膨脹和延期支付下生鮮農產品庫存控制模型[A];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轉型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Wenxing Wang;;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Wumart[A];第26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4年
6 李琳;范體軍;;面向零售商主導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定價策略研究[A];第十六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7 鄭文;張春梅;汪孔望;;中國市場價格形成的強循環(huán)機理分析[A];中國軟科學二零一四增刊[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婧;考慮期權博弈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隨機模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畢玉平;山東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3 李瑩;我國“農超對接”理論與實證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劉東英;我國生鮮蔬菜物流體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楊為民;中國蔬菜供應鏈結構優(yōu)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6 趙勤;中國現(xiàn)代農業(yè)物流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7 李鎖平;中國蔬菜產業(yè)的經(jīng)濟學分析與政策取向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8 楊平;基于供應鏈的湖北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李春成;農產品營銷渠道績效評價與比較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汪小平;農民專業(yè)合作經(jīng)濟組織的成長與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立鵬;食品安全視角下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2 高明晶;農貿市場超市化發(fā)展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張侃;黑龍江水稻供應鏈對水稻農民收入影響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4 杜波;RFID對農產品供應鏈競爭力的提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陳友林;農業(yè)虛擬企業(yè)風險評估與控制體系構建[D];寧波大學;2009年
6 李子路;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生鮮農產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張磊;山東沃爾瑪連鎖超市采購管理分析與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楊佩芳;基于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及績效評價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于林林;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農產品加工食品安全問題研究[D];武漢工業(yè)學院;2011年
10 梁浩棟;供應鏈管理環(huán)境下上海市生鮮農產品批、零市場的空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芳東;;我國經(jīng)濟的國際地位和發(fā)展差距[J];調研世界;2011年03期
2 凌六一;胡中菊;郭曉龍;;隨機產出和隨機需求下“農超對接”模式的分析與協(xié)調[J];系統(tǒng)工程;2011年09期
3 胡軍;華爾天;尤建新;;需求與質量評價相關性下期權和退貨政策的復合供應鏈契約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4 高進云;喬榮鋒;張安錄;;農地城市流轉前后農戶福利變化的模糊評價——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論[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5 張利庠;張喜才;;外部沖擊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研究——基于農業(yè)產業(yè)鏈視角[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6 陳軍;但斌;;生鮮農產品的流通損耗問題及控制對策[J];管理現(xiàn)代化;2008年04期
7 陳軍;但斌;;努力水平影響流通損耗的生鮮農產品訂貨策略[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0年02期
8 胡本勇;彭其淵;王性玉;;考慮采購資金約束的供應鏈期權柔性契約[J];管理科學學報;2009年06期
9 陳燦煌;;我國小宗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原因、影響及對策[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年09期
10 王曉紅;;我國農產品現(xiàn)代流通體系建設研究[J];經(jīng)濟體制改革;201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盧亞杰;我國超市優(yōu)質生鮮蔬菜動態(tài)定價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軍;賴信;何圓;;基于生長價值跟蹤的生鮮農產品采收銷售模型[J];運籌與管理;2013年03期
2 王磊;但斌;;考慮保鮮影響消費者時變效用的生鮮農產品多品種訂貨模型[J];系統(tǒng)管理學報;2013年05期
3 陳軍;曹群輝;肖紅;;基于生長價值跟蹤的生鮮農產品采收銷售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12年S2期
4 趙曉飛;楊英;;消費者生鮮農產品購買渠道選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武漢市武昌區(qū)的調查[J];財貿研究;2009年02期
5 王杰;余國新;;消費者生鮮農產品購買渠道選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烏魯木齊市的調查[J];新疆農墾經(jīng)濟;2012年02期
6 樊雪梅;王龍昭;李國平;王洪鑫;;長春市生鮮農產品物流系統(tǒng)全面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年05期
7 劉超;;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運輸?shù)挠绊懸蛩胤治鯷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23期
8 陳軍;但斌;;基于降價預期的生鮮農產品定價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9 楊阿妮;;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fā)展分析[J];物流科技;2012年05期
10 陳慧娟;張兆同;;消費者生鮮農產品購買行為研究——基于在鹽城市的問卷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軍;曹群輝;肖紅;;基于生長價值跟蹤的生鮮農產品采收銷售模型[A];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2年
2 肖建華;王飛;李永開;;基于非等覆蓋半徑的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模型研究[A];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A13其他管理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問題[C];2014年
3 馮穎;余云龍;吳茜;;跨區(qū)域直供模式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運作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劉穎;2013年中國農產品流通大會暨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高峰論壇在京召開[N];現(xiàn)代物流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畢玉平;山東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2 王婧;考慮期權博弈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隨機模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陳軍;考慮流通損耗控制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訂貨策略及供需協(xié)調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4 張焱;基于可靠性的生鮮農產品物流網(wǎng)絡優(yōu)化[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5 邱祝強;基于冷藏鏈的生鮮農產品物流網(wǎng)絡優(yōu)化及其安全風險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大鵬;生鮮農產品庫存控制策略研究[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2 吳小玲;廣東省生鮮農產品冷藏庫區(qū)域布局發(fā)展問題研究[D];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2013年
3 李煜;中日生鮮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比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姚琦;基于可靠性的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2年
5 朱曉琳;連鎖超市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2年
6 馬騰飛;河北省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7 秦志勇;天氣和假日效應對生鮮農產品網(wǎng)絡銷售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羅蓉;電子商務背景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績效評價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9 楊佩芳;基于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及績效評價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董志平;生鮮農產品物流車輛優(yōu)化調度問題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949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9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