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真絲及制品的性能與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1-10 04:26
膨體彈力真絲和柞/桑彈力真絲是近年來開發(fā)的較為成功的二種全真絲新材料,本研究以此為主要研究分析對象,研究分析了膨體彈力真絲和柞/桑彈力真絲的結構和性能,對這兩種材料的織物性能也進行探索性研究。得出膨體彈力真絲和柞/桑彈力真絲均具有良好的彈性伸長和彈性回復特性,同時這二種材料都具有顯著的膨體性。膨體彈力真絲和柞/桑彈力真絲的織物面料在彈性、膨體性、抗皺性、保暖性能等方面都具有普通真絲織物所沒有的優(yōu)良特性。 論文對柞/桑彈力真絲的評價方法也進行了探討,通過比較分析,提出參照錦綸彈力絲FZ/T54007-1996的檢驗方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手段。另外,通過技術經(jīng)濟分析,研究探討了膨體彈力真絲的市場運行可行性和投資風險性,為產(chǎn)品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推廣提供了依據(jù)。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膨體彈力真絲縱向形態(tài)結構圖2一2普通生絲縱向形態(tài)結構
及制品的性能與評價第三章柞/桑彈力真絲的形態(tài)與性能(X1000)(X1000)圖3一1桑蠶絲形態(tài)圖3一2柞蠶絲形態(tài)采用離子刻蝕法也判明了柞蠶絲纖維和桑蠶絲纖維在同等物理作用下纖維表面抗侵蝕的能力明顯不同,如圖3一3和圖3一4所示。(X4000)(X2000)圖3一3桑蠶絲刻蝕圖圖3一4柞蠶絲刻蝕圖圖3一3和圖3一4的比較顯示,普通桑蠶絲纖維縱向經(jīng)過離子刻蝕后,其形態(tài)明顯與柞蠶絲有所區(qū)別,桑蠶絲顯示出了較深的被刻蝕特征,.刻蝕紋在橫向與縱向交叉顯現(xiàn),并呈現(xiàn)出串狀形態(tài)。而柞蠶絲的刻蝕紋主要以纖維的縱向排列為主,且刻蝕深度淺、細,纖維表面刻紋分布均勻。這一特征顯示了桑蠶絲與柞蠶絲二種纖維材料在縱向上具有明顯的耐刻蝕差異性,在同樣條件下
及制品的性能與評價第三章柞/桑彈力真絲的形態(tài)與性能(X1000)(X1000)圖3一1桑蠶絲形態(tài)圖3一2柞蠶絲形態(tài)采用離子刻蝕法也判明了柞蠶絲纖維和桑蠶絲纖維在同等物理作用下纖維表面抗侵蝕的能力明顯不同,如圖3一3和圖3一4所示。(X4000)(X2000)圖3一3桑蠶絲刻蝕圖圖3一4柞蠶絲刻蝕圖圖3一3和圖3一4的比較顯示,普通桑蠶絲纖維縱向經(jīng)過離子刻蝕后,其形態(tài)明顯與柞蠶絲有所區(qū)別,桑蠶絲顯示出了較深的被刻蝕特征,.刻蝕紋在橫向與縱向交叉顯現(xiàn),并呈現(xiàn)出串狀形態(tài)。而柞蠶絲的刻蝕紋主要以纖維的縱向排列為主,且刻蝕深度淺、細,纖維表面刻紋分布均勻。這一特征顯示了桑蠶絲與柞蠶絲二種纖維材料在縱向上具有明顯的耐刻蝕差異性,在同樣條件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柞蠶絲與桑蠶絲的形態(tài)差別化特性研究[J]. 陳宇岳,鄒利云,王建南,林紅,袁華平. 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 2000(04)
[2]差別化柞/桑彈力真絲的形態(tài)與性能研究[J]. 陳宇岳,林紅,王建南,鄒利云,徐玉兄,國晶. 紡織學報. 2000(04)
[3]膨體彈力真絲的聚集態(tài)結構研究[J]. 陳宇岳,盛家鏞,胡鳳霞,徐玉兄,浦松丹. 紡織學報. 2000(01)
[4]真絲新材料的聚集態(tài)結構和粘彈性研究[J]. 管新海,盛家鏞. 紡織學報. 1999(06)
[5]真絲纖維在鈣鹽作用下的形態(tài)結構研究[J]. 陳宇岳,盛家鏞,胡鳳霞,張健. 紡織學報. 1999(03)
[6]真絲新材料——膨體彈力真絲的結構及性能[J]. 陳字岳,周亞萍,楊震. 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 1996(02)
[7]真絲綢環(huán)氧化合物改性技術的新進展[J]. 周宏湘. 絲綢. 1994(06)
[8]桑蠶膨松絲的力學性質與理化性能研究[J]. 盛家鏞,周本立,徐回祥,馬石平. 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 1993(04)
[9]真絲綢改性加工的進展[J]. 周宏湘. 絲綢. 1993(07)
[10]真絲變形絲的分析及研制[J]. 錢家鶴,馬穎. 絲綢. 1991(10)
碩士論文
[1]真絲纖維的鹽縮分纖與等離子改性研究[D]. 林紅.蘇州大學 2002
[2]真絲纖維微空隙生成及其性能研究[D]. 鄒利云.蘇州大學 2001
本文編號:2968058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膨體彈力真絲縱向形態(tài)結構圖2一2普通生絲縱向形態(tài)結構
及制品的性能與評價第三章柞/桑彈力真絲的形態(tài)與性能(X1000)(X1000)圖3一1桑蠶絲形態(tài)圖3一2柞蠶絲形態(tài)采用離子刻蝕法也判明了柞蠶絲纖維和桑蠶絲纖維在同等物理作用下纖維表面抗侵蝕的能力明顯不同,如圖3一3和圖3一4所示。(X4000)(X2000)圖3一3桑蠶絲刻蝕圖圖3一4柞蠶絲刻蝕圖圖3一3和圖3一4的比較顯示,普通桑蠶絲纖維縱向經(jīng)過離子刻蝕后,其形態(tài)明顯與柞蠶絲有所區(qū)別,桑蠶絲顯示出了較深的被刻蝕特征,.刻蝕紋在橫向與縱向交叉顯現(xiàn),并呈現(xiàn)出串狀形態(tài)。而柞蠶絲的刻蝕紋主要以纖維的縱向排列為主,且刻蝕深度淺、細,纖維表面刻紋分布均勻。這一特征顯示了桑蠶絲與柞蠶絲二種纖維材料在縱向上具有明顯的耐刻蝕差異性,在同樣條件下
及制品的性能與評價第三章柞/桑彈力真絲的形態(tài)與性能(X1000)(X1000)圖3一1桑蠶絲形態(tài)圖3一2柞蠶絲形態(tài)采用離子刻蝕法也判明了柞蠶絲纖維和桑蠶絲纖維在同等物理作用下纖維表面抗侵蝕的能力明顯不同,如圖3一3和圖3一4所示。(X4000)(X2000)圖3一3桑蠶絲刻蝕圖圖3一4柞蠶絲刻蝕圖圖3一3和圖3一4的比較顯示,普通桑蠶絲纖維縱向經(jīng)過離子刻蝕后,其形態(tài)明顯與柞蠶絲有所區(qū)別,桑蠶絲顯示出了較深的被刻蝕特征,.刻蝕紋在橫向與縱向交叉顯現(xiàn),并呈現(xiàn)出串狀形態(tài)。而柞蠶絲的刻蝕紋主要以纖維的縱向排列為主,且刻蝕深度淺、細,纖維表面刻紋分布均勻。這一特征顯示了桑蠶絲與柞蠶絲二種纖維材料在縱向上具有明顯的耐刻蝕差異性,在同樣條件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柞蠶絲與桑蠶絲的形態(tài)差別化特性研究[J]. 陳宇岳,鄒利云,王建南,林紅,袁華平. 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 2000(04)
[2]差別化柞/桑彈力真絲的形態(tài)與性能研究[J]. 陳宇岳,林紅,王建南,鄒利云,徐玉兄,國晶. 紡織學報. 2000(04)
[3]膨體彈力真絲的聚集態(tài)結構研究[J]. 陳宇岳,盛家鏞,胡鳳霞,徐玉兄,浦松丹. 紡織學報. 2000(01)
[4]真絲新材料的聚集態(tài)結構和粘彈性研究[J]. 管新海,盛家鏞. 紡織學報. 1999(06)
[5]真絲纖維在鈣鹽作用下的形態(tài)結構研究[J]. 陳宇岳,盛家鏞,胡鳳霞,張健. 紡織學報. 1999(03)
[6]真絲新材料——膨體彈力真絲的結構及性能[J]. 陳字岳,周亞萍,楊震. 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 1996(02)
[7]真絲綢環(huán)氧化合物改性技術的新進展[J]. 周宏湘. 絲綢. 1994(06)
[8]桑蠶膨松絲的力學性質與理化性能研究[J]. 盛家鏞,周本立,徐回祥,馬石平. 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 1993(04)
[9]真絲綢改性加工的進展[J]. 周宏湘. 絲綢. 1993(07)
[10]真絲變形絲的分析及研制[J]. 錢家鶴,馬穎. 絲綢. 1991(10)
碩士論文
[1]真絲纖維的鹽縮分纖與等離子改性研究[D]. 林紅.蘇州大學 2002
[2]真絲纖維微空隙生成及其性能研究[D]. 鄒利云.蘇州大學 2001
本文編號:29680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9680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