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直接投資、技術外溢與內生經濟增長——中國數(shù)據(jù)的計量檢驗與實證分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沈坤榮,耿強;外國直接投資的外溢效應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03期
2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yè)結構的影響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3 趙晉平;中國的國際資本流入分析與展望[J];管理世界;1997年03期
4 宋泓,柴瑜;我國工業(yè)中三資企業(yè)的結構變動傾向及其影響[J];世界經濟;1999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少波;略論非合理性政府行為與政府成本剛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王曉偉,劉曉媛,陸朝暉,羅明英;新疆與發(fā)達省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比較及啟示[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4期
3 陳宏珍;影響農民增收的政策因素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6期
4 李永樂;莫媛;;試析城市化與耕地面積變化的關系[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1期
5 李啟宇;張文秀;;四川省糧食單產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5期
6 包先建,付文林;論安徽經濟增長中的產業(yè)結構演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方青;多元 平等 綜合 漸進——我國城市化發(fā)展戰(zhàn)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鄭杭生,陸益龍;轉型的初級群體與社會安全問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王永華;建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的歷史考察[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10 張俊領;鄭州在中部崛起中的戰(zhàn)略目標定位[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寧;東北地區(qū)城市就業(yè)能力的地域結構與區(qū)域調控措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辛偉;利益雙刃劍[D];復旦大學;2007年
3 石寶軍;電子文獻研究[D];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01年
4 吳國生;跨國直接投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
5 鄭宇植;中國環(huán)境污染與投資、貿易、GDP的關系[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6 王道平;中小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動力機制、測度與戰(zhàn)略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7 田秋生;中國通貨緊縮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8 楊柳勇;國際收支結構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9 蘭天山;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10 王宏偉;資本效率與經濟增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波;論國際直接投資對廣東、江蘇經濟發(fā)展影響之異同[D];武漢大學;2005年
2 彭木杉;基于外商直接投資的我國產業(yè)結構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3 譚果;人民幣匯率與我國出口商品結構變化的實證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4 陳小彥;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影響的效應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5 羅飛;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汽車產業(yè)市場結構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涂濤濤;技術外溢、吸收能力與中國經濟增長[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余升國;港澳臺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張敏;遼寧省外商直接投資聚集效應實證分析[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唐春宇;跨國公司直接投資溢出效應因素分析及機制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5年
10 游蓓蕾;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產業(yè)集群和FDI互動關系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沈坤榮;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2 宋泓,柴瑜;我國工業(yè)中三資企業(yè)的結構變動傾向及其影響[J];世界經濟;1999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屈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1年06期
2 李堯;;FDI融資效應對農業(yè)產業(yè)組織的影響機理研究[J];農業(yè)工程;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秉鐮;余泳澤;;“技術勢能”假說與FDI技術外溢分解——來自我國高技術產業(yè)的實證研究[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2 劉正良;桑光淇;;中國人力資本影響FDI效應吸收的區(qū)域差異[A];“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與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正良;劉厚俊;;人力資本門檻與 FDI 效應吸收——中國地區(qū)數(shù)據(jù)的實證檢驗[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周兵;張晨陽;;中國外國直接投資與區(qū)域產業(yè)集聚[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5 林民書;楊治國;;外來投資與內資企業(yè)產業(yè)擴散效果分析[A];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中國經濟發(fā)展——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十九次大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破除跨國大資本技術外溢的神話[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2 ;拐點期的外資命運[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3 王婷 本報記者 李可;內外資走向“公平競爭”時代[N];中國貿易報;2006年
4 駱毅;固廢產業(yè)投資熱 合加資源4億多元自產設備[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5 滕軍邋李明亮 周新輝;多層次資本市場可分為四個層次[N];中國證券報;2007年
6 實習記者 張勤峰;合加資源環(huán)保設備基地落戶湖北[N];中國證券報;2008年
7 記者 俞永均邋通訊員 沈潔玉;人民幣升值吞噬出口企業(yè)利潤[N];寧波日報;2008年
8 證券時報記者 朱景鋒;信達澳銀:市場將轉向盈利驅動[N];證券時報;2011年
9 國海證券研究所 鄒璐;央行年中加息可能性較大[N];期貨日報;2010年
10 ;境外投資結構映射經濟轉型之困[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昌龍;技術差距與經濟增長的非線性關系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2 馮躍;FDI對中國制造業(yè)技術進步的影響機制和效應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3 吳建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技術進步效應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4 樸正守;中韓相互投資對兩國經濟增長的比較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5 涂濤濤;FDI對中國工業(yè)部門技術外溢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曾慧;FDI與中國經濟增長[D];浙江工商大學;2009年
7 范海君;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對中美貿易失衡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2年
8 羅立彬;服務業(yè)FDI與東道國制造業(yè)效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蘇基溶;金融發(fā)展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10 汪俊;外商直接投資(FDI)對制造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津津;外商在華投資技術外溢的效應分析[D];蘇州大學;2001年
2 苗瑾;FDI后向技術外溢影響因素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周忠輝;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技術外溢主要傳遞渠道影響的實證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2年
4 馬攀;中國技術獲取型對外直接投資及其反向技術外溢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5 趙清富;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6 劉杰;中國獲取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外溢效應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7 孟慧;FDI技術外溢對我國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效應分析[D];云南財經大學;2010年
8 沈麗娟;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外溢的門檻效應[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9 毛偉;流動性風險、銀行危機與內生經濟增長[D];浙江大學;2003年
10 房建鑫;我國FDI低碳技術外溢與吸收能力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20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2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