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巨須裂腹魚個體生物學(xué)和種群動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05 10:11
本文選題:巨須裂腹魚 切入點:雅魯藏布江 出處:《塔里木大學(xué)》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巨須裂腹魚(Schizothorax macropogon)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裂腹魚亞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魚屬(Schizothorax),俗稱巨須弓魚。是一種僅生活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及其干支流的西藏地區(qū)主要經(jīng)濟魚類之一。過度捕撈是造成巨須裂腹魚低齡化和個體小型化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使用流刺網(wǎng)、定置刺網(wǎng)和地籠隨機采自雅魯藏布江巨須裂腹魚2008~2009年(449尾)和2012年(408尾)樣本,對巨須裂腹魚的個體生物學(xué)和種群動態(tài)進行研究。主要結(jié)果如下:1.漁獲物群體由857尾巨須裂腹魚組成,體長分布介于78.0~474.0mm之間,均值為292.6±82.3mm。體重范圍為7.3~1772.1g,均值為508.0g±324.0。經(jīng)鑒定群體中最小年齡個體為1齡,最大年齡個體為24齡。2008~2009年樣本年齡范圍為2~24齡,其中4~19齡為其優(yōu)勢年齡組(94.2%)。2012年樣本年齡范圍為1~23齡,優(yōu)勢年齡組為1~13齡(98%),且13齡以上的個體僅9尾(2%)。體長體重關(guān)系式分別為:2008~2009 年:雌性:BW=0.877×10-5SL3.104(n=188,R2=0.916);雄性:BW=1.042×10-5SL3.072(n=176,R2=0.903)。2012 年:雌性:BW=2.476×10-5SL 2.937(n=133,R2=0.979);雄性:BW=3.551×10-5SL2.867(n=106,R2=0.907)。擬合出來的von Bertalanffy生長方程為:2008~2009 年:雌性:Lt=523.0[1-e-0.121(t+0.425)](n=220,R2=0.921)雄性:Lt=648.0[1-e-0.090(t+0.518)](n=208,R2=0.865)2012 年:雌性:Lt=446.0[1-e-0.190(t-0.576)](n=166,R2=0.944)雄性:Lt=428.5[1-e-0.218(t-0.218)](n=139,R2=0.944)2.經(jīng)過估算(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種群中達到初次性成熟體長(L50)和年齡(A50)分別為:雌魚327.7mm和7.2齡;雄魚286.4mm和5.3齡。巨須裂腹魚的絕對繁殖力為2781~24970.5粒,均值為9749.01±114.2粒,相對繁殖力為2.28~0.091粒/克,均值為7.96±0.75粒/克。采用不同月份的巨須裂腹魚性腺發(fā)育比例圖和巨須裂腹魚的性體指數(shù)變化以及綜合其卵徑在不同月份分的分布圖,我們可以判斷出巨須裂腹魚的繁殖期開始于每年的3月并持續(xù)到5月,高峰期為3月且產(chǎn)卵類型是同步產(chǎn)卵型。3.用于食性分析的樣本由336尾巨須裂腹魚組成,其中空腸樣本65尾,占總樣本19.3%。對不同月份的巨須裂腹魚空腸率進行統(tǒng)計,我們發(fā)現(xiàn)7月份攝食強度最低,10~12月較高而在1月攝食強度達到峰值。研究了相對重要性指數(shù)(IRI)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主要以大型無脊椎動物、硅藻和有機碎屑為食;分析了重量百分比(W%)和相對重要性指數(shù)(IRI%),進一步確定搖蚊幼蟲和紋石蛾幼蟲為主和有機碎屑為其攝食對象。通過均勻性指數(shù)和多樣性指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季節(jié)、體長存在差異并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其性別間差異則不顯著。同時分析結(jié)果表明巨須裂腹魚是廣食性魚類,而且食物重疊指數(shù)高,食物組隨著其體長、季節(jié)和性別的變化差異不顯著,其攝食器官的形態(tài)與食性分析結(jié)果相適應(yīng)。4.雌魚和雄魚的總死亡率為0.61年~(-1)和0.57年~(-1)。通過兩種方法比較并估算的雌性自然死亡率分別為0.15年~(-1)和0.19年~(-1),雄性的自然死亡率分別為0.17年-1和0.24年-1。面對西藏地區(qū)當前的漁業(yè)政策,經(jīng)判斷其雌性群體已為過度捕撈狀態(tài);相較而言雄性群體則在M較大時種群處于充分開發(fā)狀態(tài),M較小時處于過度捕撈狀態(tài)。針對此種情況綜合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來看,延長禁漁期可能是保護巨須裂腹魚種群資源的最優(yōu)政策。
[Abstract]: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 average age ranged from 78.0 to 1772.1 g , the mean value was 295.0 鹵 82.3 mm . The weight range was 78.3 锝,
本文編號:1714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7143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