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彎試驗與有限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27 13:48
  通過抗彎性能試驗,分析了玄武巖纖維增強筋(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承載力、破壞形態(tài)、撓度及裂縫發(fā)展情況。在試驗基礎(chǔ)上利用ANSYS軟件建立了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三維有限元數(shù)值分析模型,并與試驗結(jié)果進行了對比。在數(shù)值分析模型基礎(chǔ)上研究了FRP筋類型及其布置方式對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彎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破壞形式均為鋼筋屈服后受壓區(qū)混凝土被壓碎;配筋面積比Af/As越大,初裂荷載越小,裂縫總數(shù)越少,撓度逐漸增加;建立的數(shù)值分析模型能較準確地模擬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抗彎性能;BFRP筋、AFRP筋(芳綸纖維增強筋)及GFRP筋(玻璃纖維增強筋)與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荷載-撓度曲線比較接近;與BFRP筋相比,CFRP筋(碳纖維增強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開裂荷載和極限荷載分別高14.2%和9.3%,最大撓度小35%左右;BFRP筋的布置方式(單層或雙層)對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彎性能的影響不大。 

【文章來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彎試驗與有限元分析


試驗梁配筋示意圖(單位:mm)

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彎試驗與有限元分析


M3試驗梁破壞圖

撓度曲線,撓度曲線,荷載,剛度


圖3為各試驗梁的荷載-跨中撓度曲線。由圖3可知,試驗梁的荷載-撓度曲線與呈雙線性特征的純BFRP筋混凝土梁明顯不同[16-18],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三線性特征,曲線的兩個轉(zhuǎn)折點分別對應(yīng)梁的開裂荷載和鋼筋屈服荷載。混凝土開裂前,荷載-撓度曲線基本為線性,此時試驗梁的荷載主要由混凝土和受拉筋共同承擔,梁剛度較大。開裂后,各曲線斜率明顯減小,梁剛度下降,這是因為BFRP筋彈性模量較小,梁截面剛度衰減較快。鋼筋屈服后,拉應(yīng)力主要由BFRP筋承擔,梁截面剛度繼續(xù)下降,曲線斜率繼續(xù)減小,且Af/As越大,梁剛度下降越明顯。另外,由圖3還可知,隨著Af/As的增大,梁撓度逐漸增加,說明可以通過合理控制BFRP筋與鋼筋的配筋面積比滿足規(guī)范對構(gòu)件變形控制的要求。2 BFRP筋/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數(shù)值模擬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FRP筋和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受彎性能數(shù)值模擬及理論分析[J]. 孔祥清,于洋,高化東,劉華新,翟誠.  玻璃鋼/復(fù)合材料. 2018(01)
[2]BFRP筋再生混凝土梁抗彎性能試驗研究[J]. 韓飛,孔祥清,鮑成成,劉華新,章文姣.  玻璃鋼/復(fù)合材料. 2017(12)
[3]GFRP筋和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受彎性能數(shù)值模擬研究[J]. 孔祥清,鮑成成,章文姣,曲艷東,劉華新.  混凝土. 2017(07)
[4]FRP筋混凝土梁研究現(xiàn)狀[J]. 馮肖,葛文杰,陳坦,王必元.  新型建筑材料. 2015(12)
[5]FRP筋和鋼筋混合配筋增強混凝土梁受彎性能[J]. 葛文杰,張繼文,戴航,涂永明.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1)
[6]FRP加筋混凝土梁受彎試驗研究與有限元分析[J]. 張新越,歐進萍,王勃.  建筑科學. 2008(11)
[7]AFRP筋混凝土粘結(jié)強度和錨固長度的試驗研究[J]. 何榮炳,江世永,熊曄.  工業(yè)建筑. 2008(07)
[8]鋼-GFRP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彎承載力計算[J]. 屈文俊,陳道普,黃海群.  建筑結(jié)構(gòu). 2006(12)
[9]纖維增強塑料筋的性能與發(fā)展[J]. 高丹盈,李趁趁,朱海堂.  纖維復(fù)合材料. 2002(04)

博士論文
[1]FRP筋與混凝土粘結(jié)滑移性能研究[D]. 張海霞.東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BFRP筋再生混凝土梁抗彎性能研究[D]. 鮑成成.遼寧工業(yè)大學 2017
[2]GFRP筋與鋼筋混合配筋混凝土受彎構(gòu)件的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 陳輝.西南交通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1259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61259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1df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