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InSAR監(jiān)測凍土形變及其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28 07:30
伴隨全球氣候逐漸變暖,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呈活動層厚度增加,面積縮小等凍土退化趨勢,這將深刻影響著寒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水溫環(huán)境、工程建設、人民生活、經濟建設等。尤其凍土區(qū)土體的凍脹融沉是制約我國寒冷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凍土研究對于工程建設、生態(tài)系統(tǒng)及農作物生長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的研究工作和貢獻主要包括:(1)數據準備方面有使用Landsat 8與高分1號數據進行波段組合,經過非監(jiān)督分類獲取地表類別;并使用Landsat 8數據進行地表溫度反演,得到了地表溫度數據,并只用閾值法對溫度數據中有云的地方進行去云處理;使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DEM參與到研究區(qū)地表形變的解算中,通過相關計算得到坡度、坡向信息;基于前人研究的經驗數據模型,計算了研究區(qū)的基于緯度得到的多年凍土分布。(2)使用小基線集技術方法對哨兵數據進行解算,得到了研究區(qū)的多時相地表形變信息,并使用三角函數模型來描述研究區(qū)整體地表形變。結果表明其具有明顯的周期性與線性形變,其周期性體現了研究區(qū)凍土的凍脹融沉性質;而且,研究區(qū)整體有累積下沉的趨勢。(3)論文結合了本論文的地表分類結果、外部已有的分類成果圖和DEM來分析研究區(qū)凍土的...
【文章來源】: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1 頁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
1.3 主要研究內容與章節(jié)安排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1.3.3 章節(jié)安排
第2章 研究區(qū)概況與數據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
2.1.2 研究區(qū)氣候特征
2.1.3 已有的凍土分布圖件
2.2 研究區(qū)數據
2.2.1 SAR數據
2.2.2 多光譜數據
2.2.3 DEM數據
2.3 氣溫數據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InSAR/SBAS-InSAR原理
3.1 干涉雷達測量的基本原理
3.2 小基線集(SBAS)技術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相關數據計算與準備
4.1 基于高程模型獲得多年凍土分布下界
4.2 地表溫度反演與去云
4.3 多光譜圖像分類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凍土形變模型及相關分析
5.1 累積形變量線性、周期變化
5.2 不同地質類型形變分析
5.3 不同地表類型形變分析
5.3.1 多光譜分類地表不同覆蓋類型分析
5.3.2 地表不同覆蓋類別形變分析
5.3.3 不同植被覆蓋類型區(qū)形變分析
5.4 南坡、北坡形變量分析
5.4.1 日爾拉瓦山南北兩側分析
5.5 不同海拔高度形變分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機場跑道多年凍土地基溫度場特征 [J]. 戚春香,李瑤,楊簡,張獻民,程國勇.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9(01)
[2]基于高分一號衛(wèi)星遙感影像的地表巖性特征提取及三維可視化 [J]. 陳國旭,李盼盼,劉盛東,李忠城,趙萍.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18(05)
[3]天山北坡季節(jié)性凍土凍融對融雪洪水的影響研究 [J]. 段斌斌,牛春霞,劉志輝.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8(03)
[4]利用DINSAR技術監(jiān)測季凍區(qū)公路路基凍脹融沉變形 [J]. 王書娟,陳志國,秦衛(wèi)軍,劉巖,劉芳,甘進.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8(01)
[5]西北邊境地區(qū)冰凍圈遙感調查與監(jiān)測(2013—2015年)主要進展 [J]. 燕云鵬,劉剛,李瑜,劉建宇,王懌飛,張博文,韓聰. 中國地質調查. 2017(03)
[6]北京城市副中心沉降區(qū)數字地形圖高程改正研究 [J]. 晁春浩,肖州. 北京測繪. 2017(03)
[7]Landsat8 OLI圖像增強與巖性識別方法 [J]. 張翠芬,郝利娜,王元儉,張志. 地質與勘探. 2017(02)
[8]MODIS LST產品青藏高原凍土圖的精度驗證 [J]. 石亞亞,楊成松,車濤. 冰川凍土. 2017(01)
[9]青藏高原札達地區(qū)多年凍土遙感技術圈定方法與應用 [J]. 李曉民,張焜,李冬玲,李得林,李宗仁,張興. 國土資源遙感. 2017(01)
[10]星載InSAR在凍土地表變形中的研究進展 [J]. 王茜,王志偉,劉廣岳,王小利,陳瑩. 環(huán)境工程. 2016(S1)
博士論文
[1]基于D-InSAR的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區(qū)地表形變研究[D]. 王春嬌.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基于SBAS技術的青藏鐵路區(qū)凍土形變監(jiān)測研究[D]. 李珊珊.中南大學. 2012
[2]寒區(qū)陸面過程特征的模擬研究[D]. 師銳.蘭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53680
【文章來源】: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1 頁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
1.3 主要研究內容與章節(jié)安排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1.3.3 章節(jié)安排
第2章 研究區(qū)概況與數據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
2.1.2 研究區(qū)氣候特征
2.1.3 已有的凍土分布圖件
2.2 研究區(qū)數據
2.2.1 SAR數據
2.2.2 多光譜數據
2.2.3 DEM數據
2.3 氣溫數據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InSAR/SBAS-InSAR原理
3.1 干涉雷達測量的基本原理
3.2 小基線集(SBAS)技術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相關數據計算與準備
4.1 基于高程模型獲得多年凍土分布下界
4.2 地表溫度反演與去云
4.3 多光譜圖像分類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凍土形變模型及相關分析
5.1 累積形變量線性、周期變化
5.2 不同地質類型形變分析
5.3 不同地表類型形變分析
5.3.1 多光譜分類地表不同覆蓋類型分析
5.3.2 地表不同覆蓋類別形變分析
5.3.3 不同植被覆蓋類型區(qū)形變分析
5.4 南坡、北坡形變量分析
5.4.1 日爾拉瓦山南北兩側分析
5.5 不同海拔高度形變分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機場跑道多年凍土地基溫度場特征 [J]. 戚春香,李瑤,楊簡,張獻民,程國勇.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9(01)
[2]基于高分一號衛(wèi)星遙感影像的地表巖性特征提取及三維可視化 [J]. 陳國旭,李盼盼,劉盛東,李忠城,趙萍.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18(05)
[3]天山北坡季節(jié)性凍土凍融對融雪洪水的影響研究 [J]. 段斌斌,牛春霞,劉志輝.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8(03)
[4]利用DINSAR技術監(jiān)測季凍區(qū)公路路基凍脹融沉變形 [J]. 王書娟,陳志國,秦衛(wèi)軍,劉巖,劉芳,甘進.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8(01)
[5]西北邊境地區(qū)冰凍圈遙感調查與監(jiān)測(2013—2015年)主要進展 [J]. 燕云鵬,劉剛,李瑜,劉建宇,王懌飛,張博文,韓聰. 中國地質調查. 2017(03)
[6]北京城市副中心沉降區(qū)數字地形圖高程改正研究 [J]. 晁春浩,肖州. 北京測繪. 2017(03)
[7]Landsat8 OLI圖像增強與巖性識別方法 [J]. 張翠芬,郝利娜,王元儉,張志. 地質與勘探. 2017(02)
[8]MODIS LST產品青藏高原凍土圖的精度驗證 [J]. 石亞亞,楊成松,車濤. 冰川凍土. 2017(01)
[9]青藏高原札達地區(qū)多年凍土遙感技術圈定方法與應用 [J]. 李曉民,張焜,李冬玲,李得林,李宗仁,張興. 國土資源遙感. 2017(01)
[10]星載InSAR在凍土地表變形中的研究進展 [J]. 王茜,王志偉,劉廣岳,王小利,陳瑩. 環(huán)境工程. 2016(S1)
博士論文
[1]基于D-InSAR的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區(qū)地表形變研究[D]. 王春嬌.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基于SBAS技術的青藏鐵路區(qū)凍土形變監(jiān)測研究[D]. 李珊珊.中南大學. 2012
[2]寒區(qū)陸面過程特征的模擬研究[D]. 師銳.蘭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536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5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