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墻合一”地下連續(xù)墻基坑開挖對鄰近建筑的變形影響與實測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19 06:44
以上海某醫(yī)院基坑工程為例,對"兩墻合一"地下連續(xù)墻基坑的支護結構變形、內力以及周邊建筑物沉降的現(xiàn)場實測數(shù)據(jù)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不同施工工況下支護結構內力、變形變化規(guī)律,以及基坑開挖對坑外建筑沉降的影響。結果表明,基坑開挖時地下連續(xù)墻側向位移呈拋物線形狀,最大側向位移出現(xiàn)在開挖面下方1~2m處,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大,地下連續(xù)墻側向位移逐漸增大;支撐內力的發(fā)展呈迅速增大、趨于穩(wěn)定兩個階段;基坑開挖對建筑物的沉降有較大的影響,基坑北側建筑物沉降的發(fā)展經(jīng)歷四個階段:基本穩(wěn)定、開始增大-緩慢回彈、加速增大、趨于穩(wěn)定;由于坑外鄰近建筑的存在,2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以外坑外地表沉降實測值與經(jīng)驗預估值基本保持一致,而在2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以內坑外地表沉降實測值與經(jīng)驗預估值有較大偏差。
【文章來源】:建筑結構. 2020,50(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建筑總平面圖
該基坑工程場址地貌類型屬于濱海平原,場地內主要由第四紀的全新世及上更新世的黏性土、粉性土、砂土組成。其中深度25m以上分布以③淤泥質粉質黏土、④淤泥質黏土以及⑤1黏土為主的軟土層,該軟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低強度、高壓縮性等較差的物理力學性質。場地內淺層地下水屬潛水類型,水位埋深按自然地坪下0.5m考慮; 場地內承壓水主要為⑤2層微承壓水,水位埋深的變化幅度一般在3.0~12.0m。具體地質條件詳見圖2典型地質剖面圖。1.3 基坑特點
考慮到本基坑的規(guī)模、周邊環(huán)境保護要求及經(jīng)濟性等因素,本基坑采用主體結構與支護結構相結合的“兩墻合一”地下連續(xù)墻作為圍護結構,支撐采用三道水平鋼筋混凝土支撐的整體支護方案。由于基坑北側、東側、南側鄰近建筑和重要市政道路管線,地下連續(xù)墻厚度設計為1 000mm; 基坑西側為停車場,保護要求低,地下連續(xù)墻厚度為800mm。三道水平鋼筋混凝土支撐截面尺寸從上到下依次為900×800,1 200×900,1 100×800。地下連續(xù)墻與支撐的混凝土等級均為C35。基坑典型圍護結構剖面和支撐平面布置情況見圖3、圖4。2 工程施工與監(jiān)測方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軟土地區(qū)深基坑設計與施工技術探討[J]. 喻衛(wèi)華. 建筑結構. 2018(11)
[2]軟土深基坑雙排樁支護結構的變形性狀分析[J]. 董妍. 建筑結構. 2017(23)
[3]基于小應變特性的基坑開挖對鄰近樁基影響分析方法[J]. 木林隆,黃茂松. 巖土工程學報. 2014(S2)
[4]基坑開挖引起的鄰近建筑物樁基變形受力響應[J]. 張陳蓉,黃茂松. 巖土工程學報. 2012(S1)
[5]基坑開挖對鄰近樁基礎影響分析的DCFEM法[J]. 朱曉宇,黃茂松,張陳蓉. 巖土工程學報. 2010(S1)
[6]基坑施工對周圍建筑物沉降的影響分析[J]. 劉國彬,劉登攀. 建筑結構. 2007(11)
[7]基坑開挖對臨近樁基影響的實測及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分析[J]. 鄭剛,顏志雄,雷華陽,雷揚. 巖土工程學報. 2007(05)
[8]深基坑開挖引起周圍地基土沉陷的計算[J]. 侯學淵,陳永福. 巖土工程師. 1989 (01)
本文編號:3147048
【文章來源】:建筑結構. 2020,50(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建筑總平面圖
該基坑工程場址地貌類型屬于濱海平原,場地內主要由第四紀的全新世及上更新世的黏性土、粉性土、砂土組成。其中深度25m以上分布以③淤泥質粉質黏土、④淤泥質黏土以及⑤1黏土為主的軟土層,該軟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低強度、高壓縮性等較差的物理力學性質。場地內淺層地下水屬潛水類型,水位埋深按自然地坪下0.5m考慮; 場地內承壓水主要為⑤2層微承壓水,水位埋深的變化幅度一般在3.0~12.0m。具體地質條件詳見圖2典型地質剖面圖。1.3 基坑特點
考慮到本基坑的規(guī)模、周邊環(huán)境保護要求及經(jīng)濟性等因素,本基坑采用主體結構與支護結構相結合的“兩墻合一”地下連續(xù)墻作為圍護結構,支撐采用三道水平鋼筋混凝土支撐的整體支護方案。由于基坑北側、東側、南側鄰近建筑和重要市政道路管線,地下連續(xù)墻厚度設計為1 000mm; 基坑西側為停車場,保護要求低,地下連續(xù)墻厚度為800mm。三道水平鋼筋混凝土支撐截面尺寸從上到下依次為900×800,1 200×900,1 100×800。地下連續(xù)墻與支撐的混凝土等級均為C35。基坑典型圍護結構剖面和支撐平面布置情況見圖3、圖4。2 工程施工與監(jiān)測方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軟土地區(qū)深基坑設計與施工技術探討[J]. 喻衛(wèi)華. 建筑結構. 2018(11)
[2]軟土深基坑雙排樁支護結構的變形性狀分析[J]. 董妍. 建筑結構. 2017(23)
[3]基于小應變特性的基坑開挖對鄰近樁基影響分析方法[J]. 木林隆,黃茂松. 巖土工程學報. 2014(S2)
[4]基坑開挖引起的鄰近建筑物樁基變形受力響應[J]. 張陳蓉,黃茂松. 巖土工程學報. 2012(S1)
[5]基坑開挖對鄰近樁基礎影響分析的DCFEM法[J]. 朱曉宇,黃茂松,張陳蓉. 巖土工程學報. 2010(S1)
[6]基坑施工對周圍建筑物沉降的影響分析[J]. 劉國彬,劉登攀. 建筑結構. 2007(11)
[7]基坑開挖對臨近樁基影響的實測及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分析[J]. 鄭剛,顏志雄,雷華陽,雷揚. 巖土工程學報. 2007(05)
[8]深基坑開挖引起周圍地基土沉陷的計算[J]. 侯學淵,陳永福. 巖土工程師. 1989 (01)
本文編號:31470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14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