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建筑經濟論文 >

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氯離子的擴散分布規(guī)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4 21:00
【摘要】:鋼筋銹蝕仍然是目前鋼筋混凝土結構面臨的最嚴峻的耐久性問題。一方面,海洋工程及沿海城市的混凝土建筑物長期受到環(huán)境氯離子的侵蝕,另一方面,河砂資源日益枯竭,海砂的資源化利用越來越廣泛,而海砂、甚至是淡化海砂中的氯離子含量仍往往超出規(guī)范標準限值,這些都將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嚴重的腐蝕破壞,而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防止普通混凝土中鋼筋銹蝕的發(fā)生。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簡稱RPC)是一種新型超高強水泥基復合材料,其具有超高的力學性能和良好的延性,同時具有良好的抗氯離子滲透性,如將其用于海洋工程或海砂混凝土中,可有效降低氯離子的滲透速率,防止或極大地減緩鋼筋銹蝕的發(fā)生。本文采用改進的快速電遷移試驗方法對外滲和內摻氯離子在RPC混凝土中的擴散分布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對比研究了石英砂、河砂和海砂RPC試塊以及普通砂漿試塊的氯離子擴散速率,結合孔結構測試結果對其擴散速率進行了討論;同時,模擬實際工程環(huán)境,考察了干濕循環(huán)下外界氯離子在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中的擴散分布規(guī)律,以及內摻海砂的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在室內環(huán)境下氯離子的擴散分布情況。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果如下:(1)經過30V恒壓192h的快速電遷移試驗后,外滲的氯離子在RPC中的遷移量遠低于普通砂漿;RPC試塊中的氯離子含量隨著厚度增加呈顯著的下降趨勢,外滲氯離子未完全浸透試塊,RPC處于非穩(wěn)態(tài)電遷移階段;而普通砂漿試塊中的氯離子含量隨厚度增加基本不變,外滲氯離子已完全浸透試塊,普通砂漿處于穩(wěn)態(tài)電遷移階段;石英砂RPC、河砂RPC和河砂普通砂漿中的氯離子擴散系數D分別為6.50×10~(-14)m~2/s、7.48×10~(-14)m~2/s和1.51×10~(-12)m~2/s,RPC的抗氯離子擴散性能遠高于河砂普通砂漿,石英砂RPC的抗氯離子擴散性能略高于河砂RPC。內摻氯離子時,無論是內摻NaCl還是由海砂引入氯離子的情況下,RPC中的氯離子遷移量均遠低于普通砂漿,石英砂RPC中的氯離子遷移量僅為海砂RPC的1/2,這表明RPC特別是石英砂RPC能顯著降低內部氯離子的遷移。(2)氯離子在混凝土中的滲透和擴散主要取決于混凝土內部的微結構,特別是孔結構;其中,孔徑為10-100nm的微毛細孔越少,孔體積分形維數越大,則抗氯離子擴散性能越好。壓汞試驗結果表明,RPC的微毛細孔含量遠低于普通砂漿,孔分形維數大于普通砂漿,因此無論是外滲還是內摻氯離子情況下,RPC的抗氯離子擴散性能均遠優(yōu)于普通砂漿;石英砂RPC、河砂RPC和海砂RPC的微毛細孔含量相近,但石英砂RPC的孔體積分形維數較其余兩者大,因此無論是外滲還是內摻氯離子的情況下,石英砂RPC的抗氯離子擴散性能均為最優(yōu)。(3)以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為試驗對象,研究氯鹽干濕循環(huán)條件下氯離子在混凝土梁中的擴散分布規(guī)律。結果表明,RPC梁中各方向的氯離子的擴散深度小于10mm,而普通混凝土中氯離子的擴散深度小于20mm,與兩側梁端面距離大于氯離子擴散深度的混凝土梁內各橫截面的氯離子含量分布基本一致。開裂混凝土中不同深度處的氯離子含量普遍高于未開裂混凝土中相同深度處的氯離子含量;與損傷裂縫距離超過10mm后,混凝土沒有受到裂縫中氯離子形成的與裂縫成垂直方向的侵蝕作用;在深度為0~5mm的范圍內,裂縫的存在明顯提高了RPC中的氯離子含量,但對普通混凝土影響不大。利用Fick第二定律作為時間預測模型,預測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中鋼筋銹蝕的時間分別為121.3年和2.2年,預測開裂RPC梁和開裂普通混凝土梁中開裂處鋼筋銹蝕的時間分別為2.3年和0.4年。(4)以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為試驗對象,研究Qg摻海砂條件下氯離子在混凝土梁中的擴散分布規(guī)律。結果表明,在Qg摻海砂條件下放置18個月后,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中隨著與鋼筋距離的增大,Qg摻氯離子的濃度逐漸降低;RPC梁中鋼筋處Qg摻氯離子的增量為0.0016%,僅約為普通混凝土梁中鋼筋處Qg摻氯離子增量0.0156%的1/10;陔娢缓愣〞r氯離子在電場作用下的運輸通量恒定的原理,預測Qg摻海砂條件下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中鋼筋銹蝕的時間分別為100.5年和8.9年。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U528
【圖文】:

石英砂,硅粉


石英砂

硅粉,石英砂


硅粉Fig.1-3SilicaSandFig.1-4SiliconPowder

試驗裝置圖,試驗裝置,遷移法,氯化鈉溶液


圖 1-7 ASTM C1202 法試驗裝置Fig. 1-7 ASTM C1202 Method Test Device遷移法的一個特例,人為放大氯離子數在陰極槽加入同樣濃度的氯化鈉溶液,用 NEL 法測得 RPC 和高性能混凝土的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苗;;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備技術與性能優(yōu)勢[J];住宅與房地產;2019年17期

2 王雪蓮;;粉煤灰微珠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學與收縮特性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9年10期

3 李克江;栗濤;;活性粉末混凝土在臨時道路板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7年S2期

4 徐雯;譚淑珍;彭奧;黃文杰;;免蒸養(yǎng)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現狀[J];建材與裝飾;2018年32期

5 樸志海;姚瑞珊;梁旭源;王艷;周長樂;;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年06期

6 黃春霞;安亞強;婁宗科;;單摻與混摻纖維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強度試驗[J];甘肅科學學報;2018年05期

7 金凌志;張輝;高一鳴;;剪跨比對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影響[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8 李慶瑞;;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研究現狀[J];中國建材科技;2014年05期

9 趙yN頡;;鋼纖維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凍性能試驗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02期

10 陳浩宇;王杰;李俊毅;王娜;蘇忠純;張鵬;;鋼纖維對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中國港灣建設;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博;時金娜;王磊;趙燕茹;;基于斷裂力學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現狀[A];2017年3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7年

2 孫偉;劉斯鳳;賴建中;林瑋;;生態(tài)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備和性能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孫偉;劉斯鳳;賴建中;林瑋;;生態(tài)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備和性能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宋少民;未翠霞;;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水泥制品分會第七屆理事會議暨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宋少民;未翠霞;;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A];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和礦物摻合料的研究與工程應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徐永力;;活性粉末混凝土在高速鐵路聲屏障肋柱中的應用[A];2017年9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7年

7 宋亞運;唐婷;彭金成;曹霞;;基于桁架+拱模型的高強鋼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載力計算方法[A];第2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5年

8 王震宇;王俊亭;袁杰;;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制技術的試驗研究[A];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周巧琴;蔡傳榮;何雁斌;;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微觀結構和強度[A];第三屆全國掃描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白泓;高日;;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物理、力學特性研究及實踐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駐湖北記者 閻友華 通訊員 時宸;石首長江公路大橋首次使用活性粉末混凝土[N];中國建材報;2019年

2 吳明慧 朱玉雪;打破傳統(tǒng)工藝桎梏 實現RPC涅i彌厴鶾N];中國建材報;2016年

3 記者 杜慶君;八大轉型升級項目簽約[N];唐山勞動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明德;高強鋼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構件抗彎及穩(wěn)定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年

2 王強;HRB500級鋼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廣西大學;2018年

3 原海燕;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性能試驗研究及理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4 童小龍;活性粉末混凝土剪力墻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5 王月;氯鹽凍融循環(huán)與侵蝕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6 羅華;鋼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受壓性能試驗與理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7 劉金濤;基于納米材料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基本力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李海艷;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溫爆裂及高溫后力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彭艷周;鋼渣粉活性粉末混凝土組成、結構與性能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超群;自流平RPC160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應用[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9年

2 喬琪;鋼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簡支梁抗火性能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9年

3 張爽;養(yǎng)護制度對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機理分析[D];燕山大學;2019年

4 紀騰飛;纖維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5 薛欣欣;;郀t礦渣代砂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內蒙古工業(yè)大學;2019年

6 譚靖t

本文編號:27693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693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a95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