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天然磁鐵礦化學改性及其除砷性能

發(fā)布時間:2020-05-01 12:22
【摘要】:高砷地下水分布廣,對居民健康的危害大。鐵氧化物礦物(如菱鐵礦、水鐵礦)的表面電荷高、比表面積大,在特定條件下對亞砷酸鹽和砷酸鹽有較強的結(jié)合能力,以鐵氧化物礦物作為吸附劑處理高砷水已經(jīng)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天然磁鐵礦是鐵氧化物礦物之一,其成分為Fe_3O_4,但其本身活性較弱,直接應用于處理高砷水的除砷率低。研發(fā)天然磁鐵礦的改性技術、優(yōu)化改性磁鐵礦的除砷特征是天然磁鐵礦用于除砷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論文通過采取酸化、堿化、灼燒等改性技術對天然磁鐵礦進行改性,優(yōu)選出最佳改性條件,并探討了其對砷吸附的影響因素和機理,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通過改性技術獲得天然磁鐵礦用于除砷的最優(yōu)改性條件為:經(jīng)0.5 mol/L鹽酸浸泡后在馬弗爐中控溫150℃灼燒10 min的改性天然磁鐵礦。改性天然磁鐵礦As吸附能力明顯優(yōu)于未改性的天然磁鐵礦。用其分別處理初始濃度為1.0 mg/L的As(Ⅲ)溶液和As(Ⅴ)溶液時,As(Ⅴ)去除率達98%;鐵溶出濃度為50μg/L;溶液中As(Ⅲ)濃度從1000μg/L下降到328μg/L,去除率達67%,改性天然磁鐵對As(Ⅲ)和As(Ⅴ)的吸附符合假二級吸附動力學方程,擬合出的吸附速率常數(shù),As(Ⅲ)系列的明顯較As(Ⅴ)系列大,但對于最終吸附量,As(Ⅴ)的吸附量還是略高于As(Ⅲ)的吸附量。等溫吸附模式研究表明,改性天然磁鐵礦吸附As(Ⅲ)、As(Ⅴ)的的反應不趨近于單分子層吸附。從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擬合所得的n值來看,無論是As(Ⅲ)還是As(Ⅴ),改性天然磁鐵礦吸附砷的反應均為優(yōu)惠吸附。當初始pH在2~5時,改性天然磁鐵礦吸附性能不強;當初始pH和穩(wěn)定pH為6~9時,吸附性能較強;PO_4~(3-)、SO_4~(2-)離子與As(Ⅲ)產(chǎn)生競爭性吸附,PO_4~(3-)離子與As(Ⅴ)產(chǎn)生競爭性吸附,其他離子對平衡吸附量的影響不大。改性后的天然磁鐵礦晶體表面的結(jié)構發(fā)生變化,形成了由活性的磁鐵礦及二價鐵氧化的鐵氧化物組成二元體,其比表面積增大、孔徑減小以及表面的孔體積增加,礦物表面新生成了針鐵礦和赤鐵礦。這些特征大大增強了改性材料對砷的吸附能力。因此,改性天然磁鐵礦可作為一種價格低廉、來源廣泛的地下水除砷環(huán)境礦物材料。
【圖文】:

砷形態(tài),沉積巖


3占主導(Mohan et al., 2007; Baig et al., 2015)。圖1-1 水體中砷形態(tài)隨不同Eh和pH的變化(Smedley et al., 2002; Baig et al., 2015)1.1.2 砷的來源和遷移砷在地殼中的豐度為 10 mg/kg(鄢明才等,1997)。排名為 22;在海水中含量為 0.001~0.008 mg/L,排名為 14;在人體中的含量排名為 12(Matschullat et al., 2000; Baig et al., 2015)。砷可以同鐵的硫化物和氫氧化物共沉淀于沉積巖中,在火成巖和沉積巖中,砷的平均濃度為 2 mg/kg。在絕大多數(shù)巖石中,砷的含量范圍在 0.5~2.5 mg/kg。砷也聚集在一些海洋沉積物中,其含量可能達到 3000 mg/kg。另外,,鐵礦和錳結(jié)核以及鐵的沉積物中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砷。據(jù)報道,土壤中的砷平均含量為 5~6 mg/kg

地球化學循環(huán),微生物,土壤


砷轉(zhuǎn)化微生物在土壤、砷毒性降低和砷滲出的過程中的作用也有過相關報道(Yamamura etal., 2014)。圖1-2 砷的地球化學循環(huán)(Zhu et al., 2014)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U991.2;P5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雷;;新型濾料在地下水除砷中的應用[J];化工管理;2017年30期

2 劉瓊;;銻火法精煉深度除砷的生產(chǎn)實踐[J];中國有色冶金;2008年02期

3 ;一種快速除砷除硒方法運用于銻冶煉生產(chǎn)[J];有色冶金節(jié)能;2003年03期

4 陳德林;姚志麒;陸運成;;水和廢水的除砷方法[J];上海環(huán)境科學;1987年11期

5 嚴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除砷設備在江蘇投產(chǎn)[J];建筑技術通訊(給水排水);1988年03期

6 嚴偉;;世界上最大的除砷工藝和設備通過鑒定[J];重慶環(huán)境科學;1988年04期

7 嚴偉;;達到國際水平的地下水除砷技術[J];上海環(huán)境科學;1988年08期

8 薛萍;硫氫化鈉法酸性污水除砷探討[J];硫酸工業(yè);1989年04期

9 永井 ,忠雄 ,崔平;用溶劑萃取法從銅電解液中除砷[J];有色礦冶;1989年04期

10 金貴忠;快速除砷除硒煉銻新工藝[J];中國有色冶金;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貴忠;;快速除砷除硒煉銻新工藝[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二屆青年論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徐正超;唐文書;李榮輝;孫武珠;崔航;高世安;李琦;尚建庫;;高效納米金屬氧化物除砷研究進展[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3 張偉;張高生;;納米結(jié)構鈦錳復合氧化物的制備、表征及砷吸附行為研究[A];2014年第12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4 郭成會;張維佳;夏圣驥;;納濾膜對水中五價砷去除效率的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葉國華;童雄;張杰;;含砷礦石的除砷研究進展[A];2006年全國金屬礦節(jié)約資源及高效選礦加工利用學術研討與技術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李雅軒;陳梅青;王瑜瑜;王洪杰;;鐵錳氧化物/醋酸纖維素復合材料制備及除砷性能研究[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7 羅翔;伍珍秀;付自碧;蘇毅;;利用鐵鹽去除釩溶液中的雜質(zhì)砷的試驗[A];第三屆釩產(chǎn)業(yè)先進技術研討與交流會論文集[C];2015年

8 王曉偉;席北斗;夏訓峰;何連生;;納濾技術在地下水除砷中的應用[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章)[C];2014年

9 劉劍鋒;那平;張海燕;;鈦柱撐型蒙脫土除砷吸附劑的研制與表征[A];第九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蘇穎;李長勝;;天然改性吸附濾料去除飲用水中低濃度砷的工藝技術方法研究[A];2015年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王景春;鄭州啟動水體除砷重大專項[N];中國化工報;2010年

2 黃海濤;錫礦山除砷環(huán)保技術亟待推廣[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3 風影;美研制成功突破性納米除砷專利技術[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吳昆明;天然磁鐵礦化學改性及其除砷性能[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8年

2 趙凱;改性天然菱鐵礦除砷性能與應用[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4年

3 趙俊英;氟對蜈蚣草去除地下水中砷的影響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4 王海娟;西南含砷金礦區(qū)砷富集植物篩選及其除砷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5 修偉;耐砷鐵氧化菌的除砷特征及其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6年

6 侯曉川;鎳鉬礦冶煉煙塵中硒的提取新工藝及其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劉瓊;鐵氧化菌的耐砷性能及除砷特征[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立;地下水鐵錳鈣協(xié)同除砷實驗研究[D];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2010年

2 段宇;高溫高壓法合成菱鐵礦及其除砷除氟性能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3 董婧;鐵錳復合氧化物的制備及除砷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4 李付蘭;有機碳和無機碳對改性天然菱鐵礦除砷的影響及機理[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7年

5 王鳴濤;MIEX-DOC~(?)離子交換樹脂的飲用水除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伍新花;水滑石的制備及其吸附去除砷氟性能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7 任燕;人造菱鐵礦造粒條件及其除砷性征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8 薛曉磊;砷形態(tài)、HCO_3~-和pH對蜈蚣草除砷的影響及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9 王娟;電場法水中除砷機理及不同材料除砷效率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10 李媛;天然菱鐵礦與人造菱鐵礦除砷性能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本文編號:26466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466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b26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