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熱冬冷地區(qū)輻射空調房間圍護結構結露問題的模擬研究
【圖文】:
第二章 毛細管輻射空調+獨立新風系統毛細管輻射空調系統是以水作為介質,在直徑為 4.3 mm ×0.5 mm 的毛細管內循環(huán)承擔內顯熱負荷的輻射系統,該系統與新風系統聯合運行,由新風承擔室內濕負荷和少部分顯負荷,新風除濕使得室內空氣露點溫度高于輻射表面溫度,新風可以提供室內所需新鮮空的同時有效防止空調房間結露。毛細管輻射空調+獨立新風系統主要包括冷熱源、毛細管網射末端、水循環(huán)管路系統(循環(huán)泵、板換)、獨立新風系統、控制系統五部分。1 系統介紹毛細管輻射空調系統的毛細管網可直接鋪設在天花板、墻壁或一個房間的地板表面,鋪面積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墻面滿鋪和部分鋪設,毛細管網末端鋪設面積較大,使得室內溫分布較為均勻。冷熱源向管徑為 4.3mm 的毛細管輻射末端輸送冷或熱水,末端傳遞的能量 60%以輻射方式、40%以熱對流形式傳遞到室內;夏季,熱泵主機組可向系統提供 7℃低溫或 18℃高溫水,當提供 7℃低溫水時,通過換熱器為毛細管網提供 18℃高溫水;當向系統供 18℃高溫水時,此時風機需要自帶壓縮機,新風進行兩級降溫除濕,室內溫度 26℃,相濕度 50%-60%。冬季,,熱泵主機組可向系統提供 32℃高溫水,可直接供給毛細管網和新風組,在嚴寒地區(qū)考慮到極端天氣毛細輻射供熱不足,可在新風機組上增加電加熱段,提高風溫度,保證室內溫度 20℃,相對濕度 50%-60%�?照{系統涵蓋控制系統能實現對熱泵主、新風機、水泵、閥門的監(jiān)控,可對室內開關、溫度濕度探頭的數據進行采集,做到系統行工況實時監(jiān)測。系統原理圖如圖 2.1 所示。
做到系統運行工況實時監(jiān)測。系統原理圖如圖 2.1 所示。圖 2.1 毛細管輻射空調系統原理圖2.2 冷熱源毛細管輻射空調可選用不同的冷熱源,常用的有:空氣源熱泵、水源熱泵、地源熱泵、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也有一些組合式的冷熱源系統:鍋爐和冷卻塔組合式、鍋爐和冷水機組合式、太陽能和冷水機組合系統等。2.2.1 空氣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取能方便,系統簡單,適用于機房面積較小的住宅�?諝庠礋岜玫闹饕秉c為對冬季室外相對濕度較高且室外氣溫較低的地區(qū),因機組結霜較為頻繁,需要不斷進行除霜,降低了供熱效率,影響供暖效果。另外當機組安裝在屋頂,會產生較大噪聲,布置不合理容易影響周圍居民生活。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U11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信宇;孟二林;曹閆;倪榮妹;張威威;陳建梅;;一種新型相變圍護結構的熱性能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16年04期
2 趙東拂;孟穎;;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外圍護結構體系的發(fā)展與應用[J];建筑結構;2016年S2期
3 李雪娜;蔡煥琴;;相變材料在建筑圍護結構中的應用[J];建設科技;2017年07期
4 莊金迅;高超;張九紅;;利用紅外測溫技術檢測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J];新型建筑材料;2017年09期
5 丁勇;李百戰(zhàn);劉紅;;重慶某雙層皮外圍護結構通風效果實測及分析[J];暖通空調;2007年08期
6 李莉萍 ,徐宗平;挑戰(zhàn)傳統觀念的多功能圍護結構[J];太陽能;2003年06期
7 林方輝;;混凝土養(yǎng)護坑的合理圍護結構[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7年03期
8 徐安庭,劉蘭卿;京城大廈的圍護結構[J];建筑科學;1988年06期
9 林方輝,趙文輝,王文才;混凝土養(yǎng)護坑的合理圍護結構[J];硅酸鹽通報;1988年01期
10 高家榕;;建筑物冷橋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低溫建筑技術;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關中;繆小平;彭福勝;范良凱;何明來;;有限單元法在地下工程圍護結構傳熱中的應用[A];第四屆全國人防工程內部環(huán)境與設備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婁偉;劉慶;胡敏華;;外圍護結構的潛熱傳遞初探[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嚴玢;趙彬;;通過建筑圍護結構的顆粒穿透規(guī)律研究[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6學術年會資料集[C];2006年
4 林坤平;張寅平;張群力;肖偉;狄洪發(fā);;相變圍護結構在不同氣候分區(qū)的應用效果[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6學術年會資料集[C];2006年
5 傅秀章;吳雁;;住宅圍護結構的隔熱性能指標研究[A];建筑環(huán)境與建筑節(jié)能研究進展——2007全國建筑環(huán)境與建筑節(jié)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劉向峰;沈天行;;透明蓄水圍護結構技術原理分析[A];綠色建筑與建筑物理——第九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4年
7 劉婺;劉書波;;基坑臨時加深雙層圍護結構破壞研究[A];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f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8 霍巖;赫崇軒;;環(huán)境試驗室圍護結構的計算機模批研究[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199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1990年
9 馮雅;;吸濕相變材料在建筑圍護結構中的應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10 譚偉;閆增峰;任俊;;利用相似性原理求解圍護結構的熱濕耦合傳遞過程[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市建筑科學院教授級高工 陸善后;建筑圍護結構可節(jié)能25%[N];建筑時報;2005年
2 劉云佳;建筑節(jié)能莫忽視圍護結構[N];中國房地產報;2010年
3 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 孫生根 趙鴻 周俊 陳晨;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的節(jié)能改造[N];中華建筑報;2006年
4 同濟大學暖通空調研究所 馬曉瓊 沈晉明;住院部節(jié)能從圍護結構改造做起[N];健康報;2010年
5 莊大建;加強技術立法 保障高層建筑外圍護結構防火安全[N];中國建設報;2011年
6 鐘文;保溫材料在墻體及圍護結構中的作用[N];中國建材報;2005年
7 裴燁青 劉振鴻 通笑;從能源的優(yōu)化節(jié)約來構建綠色生態(tài)住宅小區(qū)[N];建筑時報;2006年
8 江蘇臥牛山保溫防水技術有限公司透汽膜事業(yè)部 夏強;呼吸式建筑圍護結構讓保溫層經久耐用[N];中國建材報;2017年
9 浙江精工世紀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汪順慶 楊志;混合型圍護結構體系在基坑工程中的應用[N];建筑時報;2012年
10 ;建筑節(jié)能的相關術語[N];中華建筑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輝;低能耗建筑主動動態(tài)復合圍護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孔凡紅;新建建筑圍護結構干燥特性及其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3 周娟;建筑圍護結構動態(tài)傳熱模擬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4 呂亞軍;相變材料在輕質圍護結構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5 閆增峰;生土建筑室內熱濕環(huán)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6 張宗興;氣密性生物安全實驗室壓差控制技術與策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3年
7 韓天鶴;建筑圍護結構與暖通空調能量系統熱力學基礎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8 周春艷;東北地區(qū)農村住宅圍護結構節(jié)能技術適宜性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龍林爽;高性能建筑圍護結構的應用效果評價與理論體系構建[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10 張?zhí)鹛?空氣夾層流動換熱特性及在建筑圍護結構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封順;內嵌石蠟玻璃圍護結構溫度和應變特性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8年
2 戚麗娟;高校公共建筑圍護結構傳熱與節(jié)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8年
3 李俊鋒;基于操作溫度控制的工業(yè)建筑圍護結構防熱性能優(yōu)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年
4 陳文浩;圍護結構濕遷移對冷藏庫能耗影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年
5 陳淑云;排樁圍護結構內力與位移計算方法的改進[D];福州大學;2017年
6 劉冠男;基于遺傳算法的圍護結構優(yōu)化設計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8年
7 冉建東;重慶地區(qū)住宅建筑全年使用模式下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8年
8 黃翠翠;基于RSM的寒冷地區(qū)高速公路建筑圍護結構經濟性分析[D];河北建筑工程學院;2018年
9 陳偉;裝配式GRC裝飾一體化圍護結構的基本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18年
10 麻建超;夏熱冬冷地區(qū)輻射空調房間圍護結構結露問題的模擬研究[D];東南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14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1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