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飽水度砼在凍融與疲勞耦合作用下的損傷劣化與壽命預測
【圖文】:
第一章 緒論狀的影響;(5)在求解壓力的時候根據(jù)孔徑的分布采取加權平前提是由于界面的作用液相和固相處于熱動力學平衡,從微觀獨作用的,沒有相互作用;(6)沒有考慮非飽和情況和凍結破在剛體彈簧模型(Rigid Body Spring Model,縮寫為 RBSM)的觀層次建立模型預測受凍混凝土在外荷載作用下的宏觀力學行為1 所示,是由多邊形基本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有兩個平移自由度向彈簧具有彈塑性斷裂性能,,剪切彈簧具有彈塑性。假定混凝裂破壞,漿體和界面的法向抗拉強度服從概率分布,法向和剪率分布。骨料為彈性的,不發(fā)生斷裂。考慮到凍結在混凝土內形,因此用增長的法向彈簧表示這個不可逆變形,并且不可恢內部是隨機分布的。
圖 1-2 疲勞應變隨循環(huán)次數(shù)變化[61]Fig.1-2 Fatigue strain growth with cycles[61].2.2 疲勞損傷劣化與壽命預測研究混凝土疲勞累積損傷模型進行剩余壽命預測的目的是為現(xiàn)役混凝土和有損結構維修加固提供參考和依據(jù)。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近年來著的增長,尤其在我國,今后的交通運輸量將會成倍地增長。那么計年限內的設計功能能否滿足今后的使用要求,就與結構的累積損了。這對充分利用現(xiàn)有結構物的潛力. 并保證安全可靠是很必要的顯經(jīng)濟效益的工作。)線性累積損傷理論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U52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前慧;牛荻濤;朱文憑;;凍融環(huán)境下混凝土強度衰減模型與耐久性壽命預測[J];建筑結構;2011年S2期
2 蔣正武;張楠;李雄英;袁怡潔;;國外超低溫下混凝土性能的研究進展評述[J];材料導報;2011年13期
3 張峰;李術才;李守凱;;混凝土隨機凍融損傷三維預測模型[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1年01期
4 于孝民;任青文;;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普通混凝土斷裂能試驗[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5 李文婷;孫偉;蔣金洋;;疲勞荷載與環(huán)境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損傷劣化研究進展[J];硅酸鹽學報;2009年12期
6 孫海明;商懷帥;;混凝土凍融損傷特性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研究[J];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09年02期
7 宋玉普;王懷亮;賈金青;;混凝土的多軸疲勞性能[J];建筑結構學報;2008年S1期
8 王海龍;李慶斌;;不同加載速率下飽和混凝土的劈拉試驗研究及強度變化機理[J];工程力學;2007年02期
9 唐光普;劉西拉;施士升;;凍融條件下混凝土破壞面演化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12期
10 孫偉;;荷載與環(huán)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結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服役壽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S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白衛(wèi)峰;混凝土損傷機理及飽和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朱勁松;混凝土雙軸疲勞試驗與破壞預測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3 趙艷華;混凝土斷裂過程中的能量分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朱孔峰;疲勞荷載與凍融循環(huán)作用后混凝土動態(tài)特性試驗研究[D];煙臺大學;2017年
2 楊華;基于細觀力學方法的水分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影響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李守龍;含水率對混凝土強度影響初步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4年
4 李鑫鑫;孔隙水對混凝土靜力特性的影響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5 王錦麗;水分的快速入浸對混凝土斷裂性能的影響[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6 李林;含水率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7 楊杰;聲發(fā)射信號處理與分析技術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13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1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