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梁結構力學特性數值分析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378.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耀興;張學瑩;陳迎召;;襄陽漢江三橋工程預應力專業(yè)施工集成管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3年10期
2 錢英欣,仝為民,王豐;預應力超長墻、板及扁梁的幾點施工作法[J];建筑技術;2000年11期
3 張曉勇;陳才正;呂茲振;盧軍堂;孫海;;預應力扁錨及扁波紋管在聯體高層建筑中的應用[J];建筑施工;2006年04期
4 梁寧;預應力張拉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5年13期
5 劉玉清;;后張梁預制施工中預應力張拉的過程控制[J];山西建筑;2007年25期
6 楊波;朱傳娣;王翔;丁玉成;;江蘇廣電城的預應力節(jié)點深化設計和施工[J];江蘇建筑;2008年01期
7 李高杰;劉會玲;;淺談梁橋中預應力的應用與控制[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8 李陽初;淺談預應力剪力滯對橋梁的影響[J];湖南交通科技;2000年03期
9 浦偉德;;淺談預應力倉庫張拉工藝[J];港口科技動態(tài);2006年01期
10 謝醒悔;徑張法預應力圓池的設計與施工[J];工業(yè)建筑;198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艷晗;呂志濤;;預應力砌體結構構造和施工建議[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2 馮大斌;;我國預應力技術發(fā)展現狀及趨勢[A];“發(fā)展綠色技術,,建設節(jié)約結構”——第十四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林志成;;天津火車站站房工程地下進站廳及高架候車室預應力張拉工程的施工技術[A];第十屆后張預應力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強壯;謝正元;關炳良;李居澤;;OVM體外預應力材料及體系[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5 吳紅宇;白榮;劉建江;;北京青云當代科技大廈預應力平板設計施工[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李方元;李國平;陳艾榮;;CFRP布材預應力平板的結構可行性試驗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4年
7 柴志剛;陳忠延;;浙江蜊門港跨海大橋的設計和施工[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6年
8 陸光閭;;關于預應力材料與體系耐久性的幾個問題[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都洋東;高預應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T梁的試驗與數值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2 婁馨;懸臂現澆連續(xù)剛構橋預應力張拉技術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張巍;基于無線通信的預應力張拉系統(tǒng)研究[D];廣西科技大學;2015年
4 郭倩;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梁結構力學特性數值分析研究[D];東北大學;2015年
5 謝功元;在役混凝土梁永存預應力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6 王曉波;預應力公司系統(tǒng)管理的實踐與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7 索清輝;框架的約束對預應力影響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8 邢軍;短預應力錨束低回縮量控制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朱建;預應力張拉工藝對連續(xù)剛構橋應力及變形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10 姜心國;鋼筋預應力操作裝置的微機測控系統(tǒng)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67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6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