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空間結構協(xié)同工作問題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
[Abstract]:Based on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cooperative work of large span spatial structures,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cooperative work of large span space structures is summariz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calculation model to solve the cooperative work problem of long-span spatial structures, and summarizes the methods of selecting damping ratio of long-span spatial structures under cooperative working condition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nine substations multifunctional vibration array system to study the cooperative work problem of large span space structure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cooperative work problem of large span space structure is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78010,51278008)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12005)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資助項目 教育部博士點學科專項科研基金(20121103110021) 北京市委組織部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
【分類號】:TU3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珂;李振寶;夏兵;閆維明;周錫元;;國家體育館屋蓋模型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2 白學麗,葉繼紅;大跨空間網格結構在多維多點輸入下的地震響應分析[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2期
3 呂西林;劉鋒;盧文勝;;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結構模型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3期
4 丁陽;林偉;李忠獻;;大跨度空間結構多維多點非平穩(wěn)隨機地震反應分析[J];工程力學;2007年03期
5 杜平;劉書賢;王偉;張景太;王泓懿;;考慮上下協(xié)同工作大跨度儲煤結構的抗震性能[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6 曹資,張毅剛;單層球面網殼地震反應特征分析[J];建筑結構;1998年08期
7 李振寶;唐貞云;紀金豹;李曉亮;周大興;閆維明;;基于多振動臺的土-結相互作用動力子結構試驗方法研究[J];結構工程師;2011年S1期
8 劉楓;肖從真;徐自國;錢基宏;趙基達;柯長華;王春華;王國慶;朱忠義;;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多維多點輸入時程地震反應分析[J];建筑結構學報;2006年05期
9 王小盾;周翠竹;劉紅波;;天津水游城樹狀支承單層網殼結構性能分析[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2年01期
10 郭海山,沈世釗,蔣曉瑩,白翔;彈性支承單層柱面網殼穩(wěn)定性[J];空間結構;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彥鵬;穆宇亮;譚堅貞;;輻射式張弦桁架結構的自振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1期
2 楊國忠;杜文風;;基于性能的空間網殼結構設計理論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4期
3 徐英雷;王秀麗;;新型拉索—單層柱面網殼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參數(shù)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2期
4 李永華;朱芊;文明;;豎向多點激勵下輸電塔線體系導(地)線及絕緣子動力響應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6期
5 馬守龍;;新型半剛性網殼錨噴支護技術在軟巖巷道中的適用性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6 張毅剛;單層雙曲拋物面網殼的抗震性能[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7 薛素鐸,王健寧,曹資,張毅剛;鋼網殼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8 張傳成;張愛林;;大跨空間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的一種高效算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9 薛素鐸;趙偉;李雄彥;;摩擦擺支座在單層球面網殼結構隔震控制中的參數(shù)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7期
10 宋波;盛朝暉;徐明磊;王利;;地震波輸入角度對大型脫硫塔結構動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樂巍;孟肖邦;趙剛;;江蘇省第三屆園藝博覽園熱帶植物溫室結構工程介紹與綜述[A];第十二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3年
2 孫建梅;張其林;;大跨空間網殼結構抗震動力特性研究[A];第七屆全國工程結構安全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肖巖;陳國;單波;;輕型竹結構房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4 陳紅娟;孫銳;袁曉銘;郭恩;;不同概率水準下粘土動剪切模量比對地震動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5 趙云;宋健;;大跨網架在行波作用下的地震響應[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6 王仕統(tǒng);;空間結構新分類與屋蓋鋼結構輕量化[A];第四屆粵港澳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孟美莉;孫璨;吳兵;傅學怡;張劍;馮葉文;林建剛;;深圳大運會籃球館屋蓋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A];'2009全國鋼結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杜新喜;陸猛祥;葉國平;;銅陵一中體育館聯(lián)體異形網殼的設計[A];鋼結構工程研究(四)——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2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9 白洪源;崔佳;龍莉萍;曾強;;雙層柱面翼形網殼的豎向地震時程分析[A];鋼結構工程研究(四)——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2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10 王仕統(tǒng);;空間結構新分類與屋蓋結構輕量化[A];鋼結構工程研究(七)——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春玉;預應力空間網格結構優(yōu)化理論及可靠性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杜憲亭;強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橋梁空間動力效應及列車運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田偉;剛性單層網殼結構找形與穩(wěn)定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余志祥;高速鐵路大型客站建筑風荷載及流固耦合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5 江洋;大跨建筑結構多點輸入地震響應計算與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6 楊大彬;基于性能的縱邊落地支承單層柱面網殼抗震理論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翁光遠;大跨空間網殼結構地震響應分析及振動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8 齊麟;強震作用下單層網殼結構動力破壞機理[D];天津大學;2011年
9 葛金剛;強震作用下單層網殼結構倒塌機理及抗倒塌措施[D];天津大學;2012年
10 張志宏;大型索桿梁張拉空間結構體系的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付剛;多點輸入下大跨越輸電塔線體系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2 劉傳佳;張弦柱面網殼的理論分析與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劉英亮;基于能量的網殼結構動力極限狀態(tài)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迎春;大跨鋼框架結構鋼梁施工過程整體穩(wěn)定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5 李玉杰;雙層柱面網殼結構消能減震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秦文;太原火車南站站房區(qū)鋼屋蓋結構分析及受力性能實測[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7 支榮權;單層短程線型球面網殼優(yōu)化設計及抗震性能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8 張德恒;雙層柱面網殼形狀優(yōu)化設計及穩(wěn)定性分析[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9 王圣翔;雙層折板網殼結構靜、動力性能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于重陽;大跨度網架結構分片施工安裝應力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素鐸,王健寧,曹資,張毅剛;鋼網殼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祝龍根;杜堅;;不同類型共振柱儀對比試驗[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0年03期
3 杜修力,陳厚群;地震動隨機模擬及其參數(shù)確定方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4年04期
4 曹資,薛素鐸,劉景園,張善余;索網屋蓋結構阻尼特性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2期
5 范峰,沈世釗;網殼結構的粘滯阻尼減振分析與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年01期
6 趙鳳新,劉愛文;地震動功率譜與反應譜的轉換關系[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02期
7 瞿偉廉,徐幼麟;ER/MR智能阻尼器對空間網殼結構地震反應的半主動控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S1期
8 丁陽,王波;大跨度空間網格結構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響應[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5期
9 史志利,李忠獻;隨機地震動場多點激勵下大跨度橋梁地震反應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4期
10 丁陽,岳增國,劉錫良;大跨度張弦梁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蘇慈;大跨度剛性空間鋼結構極限承載力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運朱;復雜曲面單層網殼結構的非線性穩(wěn)定性分析[D];浙江大學;2008年
2 姚志東;基于數(shù)值模擬方法的大跨度結構表面風荷載的計算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力,呂大剛,劉曉燕,王光遠;大跨空間結構智能選型方案生成系統(tǒng)[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11期
2 李國范;;大跨空間結構的分類及發(fā)展特征[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于永修;;大跨空間結構的分類及發(fā)展特征[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14期
4 吳建平;;淺析大跨空間結構的新發(fā)展[J];科學之友(B版);2007年10期
5 傅學怡;高穎;楊想兵;;總裝分析對大跨空間結構設計的重要性[J];空間結構;2009年01期
6 陳勇;王夢雪;;大跨空間結構的應用與發(fā)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7 賈照遠;;淺談總裝分析對大跨空間結構設計的重要性[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年18期
8 董石麟;;大跨空間結構新技術發(fā)展問題[J];建筑結構;1989年03期
9 ;2013年空間結構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大跨空間結構體系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在哈爾濱舉行[J];建筑結構;2014年01期
10 蔡麗;;大跨空間結構抗風研究新進展與展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慶山;;大跨空間結構的風致效應[A];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顧明;;超大跨空間結構風效應的研究方法及應用[A];2005全國結構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05年
3 沈世釗;武岳;;大跨空間結構抗風研究新進展與展望[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傅學怡;高穎;楊想兵;廖新軍;;總裝分析對大跨空間結構設計重要性探討[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沈世釗;武岳;;大跨空間結構抗風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A];中國結構風工程研究3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宇鑫;夏巨偉;;一類新型大跨空間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A];第22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3年
7 沈世釗;;大跨空間結構的發(fā)展——回顧與展望[A];慶賀劉錫良教授執(zhí)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1年
8 趙博;王元清;陳志華;石永久;;多點地震輸入下大跨空間結構試驗研究與響應分析研究進展[A];鋼結構工程研究(九)——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3屆(ISSF-2012)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董石麟;趙陽;;三十年來中國現(xiàn)代大跨空間結構的體系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A];第十四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馮大斌;趙基達;王翠坤;;大跨空間結構及高層建筑工程篇[A];工程建設技術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 董石麟 邢棟 趙陽;現(xiàn)代大跨空間結構在中國的應用與發(fā)展[N];中國建設報;2011年
2 黎明詳;國家體育館鋼結構將實行永久性監(jiān)測[N];中國經濟導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駿;大跨空間結構的風場和流固耦合風效應研究與精細識別[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董元;大跨空間結構動力災變主動控制優(yōu)化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2 劉學武;復合材料大跨空間結構體系及其結構的智能損傷診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3 張婷;大跨空間結構重點區(qū)域的應力識別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熙斌;大跨空間結構減震控制裝置的設計與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5 梁嘉慶;大跨空間結構在非一致地震輸入下的彈性響應分析[D];東南大學;2004年
6 柯世堂;多點輸入下大跨空間結構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8年
7 李志利;大跨空間結構新型支座抗震性能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8 周全智;大跨空間結構考慮行波效應的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D];天津大學;2007年
9 楊禮東;大連體育場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設計和研發(fā)[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11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1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