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于市”的叢林——城市佛教建筑的文化記憶和當代境遇
本文選題:佛教建筑文化記憶 + 當代 ; 參考:《城市建筑》2015年34期
【摘要】: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城市的視覺象征。而宗教建筑,由于凝結了較多的文化記憶,也成為從古代輿圖到現代文化地圖中必然標注的地方。迅速膨脹的城市化建設,使原來位于邊僻之地的寺廟等宗教建筑漸漸"隱沒"于鬧市之中。它們如何維持文化記憶,并具有怎樣的當代境遇,是本文試圖討論的問題。為了避免被水泥叢林吞沒,消隱于"千城一面"的城市空間,也為了不同理由或原因的生存和"發(fā)展",當代城市里的寺廟不得不通過分隔、融入、衍生或共生等各種方式,在建筑空間格局和文化功能上,一方面努力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盡量維護本土"叢林"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氣脈。
[Abstract]:The iconic building of the city is the visual symbol of the city. Religious architecture, due to the condensation of more cultural memory, has become a place from ancient maps to modern cultural map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ization has made religious buildings such as monasteries and other religious buildings, once located in remote areas of the border, gradually disappear in the downtown areas. How they maintain cultural memory and what kind of contemporary circumstanc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engulfed by the concrete jungle, to disappear the urban space of "one thousand cities", and to survive and "develop" for different reasons or reasons, temples in contemporary cities have to be separated, integrated, derived or co-existing. On the one hand, it tries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tries to maintain the historical memory and cultural vein of the local "jungle".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三批)“中國宗教藝術遺產調查與數字化保存整理研究”(編號:11&ZD185)
【分類號】:TU2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楚超超;;新加坡現代佛教建筑的發(fā)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S1期
2 張甚;;佛教建筑:吸納而后溶解[J];房地產導刊;2007年08期
3 謝空;韓立新;王海燕;;佛教建筑與中國傳統(tǒng)風水[J];山西建筑;2008年10期
4 羅時雷;彭晉媛;;影響莆田佛教建筑型制特征的因素[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殷霄嬋;陳長久;;中國傳統(tǒng)佛教建筑的現代轉型[J];河南科技;2010年15期
6 陳鈺汀;;設計風格相融性研究——以佛教建筑在中國的發(fā)展為例[J];才智;2011年25期
7 李曉杰;;試論中國古代佛教建筑設計的思想特色以及風格[J];電子制作;2013年12期
8 鄭濤;;鄭濤:西夏建筑中的佛教建筑[J];現代裝飾;2013年09期
9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筑[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1年02期
10 李云輝;張正會;;暢游娑婆世界 欣賞佛教建筑——旅游中看佛教建筑之美[J];魅力中國;2009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袁牧;單德啟;;當代漢地佛教建筑現代化初探——以安徽九華山為例[A];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論文匯編[C];2008年
2 莫畏;;跨文化交流與中國佛教建筑[A];中國建筑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楚超超;;新加坡現代佛教建筑的發(fā)展[A];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土木建筑學科)論文集[C];2005年
4 蘇義鼎;;中國佛教建筑的規(guī)劃與設計創(chuàng)新理念初探(英文)[A];2012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張繁榮;付蓉;吳玉文;王寧;范瑾茹;;山西佛教建筑色彩文化淺析[A];2013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6 郭黛Y,
本文編號:20984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9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