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粗纖維噴射混凝土凍融性能研究
本文選題:聚丙烯粗纖維 + 噴射混凝土 ; 參考:《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5年06期
【摘要】:為了研究聚丙烯粗纖維噴射混凝土在寒區(qū)隧道結構中應用的可行性,文章采用飽水快速凍融試驗方法,得到了聚丙烯粗纖維噴射混凝土的質量損失率以及相對動彈性模量;根據(jù)凍融試驗結果,分析了聚丙烯粗纖維噴射混凝土凍融破壞機理,建立了聚丙烯粗纖維混凝土的凍融損傷模型,并對其在自然條件下和隧道環(huán)境內的壽命進行了預測。研究結果表明:在提高抗凍性能方面,纖維最優(yōu)體積率在0.9%左右;纖維對混凝土的抗凍性能是在纖維阻裂與纖維軟弱界面兩種作用下產(chǎn)生的結果;采用雙段預測模型能有效地預測聚丙烯粗纖維混凝土的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對我國不同地區(qū)噴射混凝土的壽命進行預測,可以作為聚丙烯粗纖維噴射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設計的依據(jù)。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in tunnel structure in cold region, the mass loss rate and relativ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apid freezing and thawing tes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reeze-thaw test, the mechanism of freeze-thaw failure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is analyzed, the damage model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concret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life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unnel environment is predi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volume ratio of fiber is about 0.9% in improving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and the freezing resistance of fiber to concrete is the result of the action of fiber crack resistance and fiber weak interface. The two-stage prediction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freeze-thaw cycle times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redict the life of shotcrete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It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quantitative design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durability.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學院;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51278427) 高鐵聯(lián)合基金(U1134208)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重點科技開發(fā)計劃重大課題(No.重大-18-2011)
【分類號】:TU5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杜國平;劉新榮;李曉紅;楊欣;劉坤;;隧道單層襯砌結構穩(wěn)定性現(xiàn)場試驗及變形控制[J];重慶大學學報;2013年12期
2 李金玉,彭小平,鄧正剛,曹建國,關遇時,林莉,田軍濤,李芳,王愛勤,王志剛,彭濤,蔡梅珠,張秀梅;混凝土抗凍性的定量化設計[J];混凝土;2000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亦濤,方永浩,鄭波;荷載與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3年09期
2 余紅發(fā);孫偉;金祖權;劉建忠;;土木工程結構混凝土壽命預測的損傷演化方程[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S2期
3 馬保國,王迎飛,朱洪波,黃春泉;冬期施工中負溫混凝土耐久性設計[J];低溫建筑技術;2002年03期
4 汪振雙;宋志晨;;混凝土損傷拋物線模型的建立與壽命預測[J];低溫建筑技術;2009年11期
5 曹明莉;楊海成;王立久;;“滲阻”概念的混凝土抗凍耐久性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10年08期
6 滕海文;黃穎;黃峰洲;霍達;;荷載與環(huán)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結構耐久性研究進展[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1年01期
7 汪發(fā)紅;李寧;;青海玉樹高海拔地區(qū)混凝土抗凍性試驗研究[J];建材世界;2011年05期
8 金祖權;趙鐵軍;侯保榮;張鵬;李秋義;;海底隧道襯砌混凝土在多種因素下的凍融損傷[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劉志勇,馬立國;高強混凝土的抗凍性與壽命預測模型[J];工業(yè)建筑;2005年01期
10 于琦;牛荻濤;元成方;屈鋒;;凍融環(huán)境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試驗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遲;基于結構全壽命設計需求的環(huán)境作用與結構性能退化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孫叢濤;基于氯離子侵蝕的混凝土耐久性與壽命預測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3 易軍艷;基于界面行為的多孔瀝青混合料凍融損傷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彭小平;低熱高性能高貝利特水泥大壩混凝土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5 余紅發(fā);鹽湖地區(qū)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機理與使用壽命預測方法[D];東南大學;2004年
6 冀曉東;凍融后混凝土力學性能及鋼筋混凝土粘結性能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馬軍海;基于全壽命的橋梁設計過程及其在混凝土連續(xù)梁橋中的應用[D];同濟大學;2008年
8 張茂花;納米路面混凝土的全壽命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熊劍平;基于系統(tǒng)論的道路混凝土多指標組成設計方法[D];長安大學;2008年
10 王寶民;納米SiO_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俊儒;仇文革;;隧道單層襯砌研究現(xiàn)狀及評述[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2 曹康建;;濕噴鋼纖維混凝土在隧道單層襯砌中的應用[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3 王志杰;噴射鋼纖維混凝土及其在隧道和地下工程中的應用[J];公路;2004年01期
4 付衛(wèi)新;模筑鋼纖維混凝土在磨溝嶺隧道中的應用[J];隧道建設;2003年02期
5 王彬;費爾艾那隧道工程情況[J];隧道譯叢;1994年07期
6 李友強;挪威法(NMT)在汕頭液化石油氣儲庫工程中的應用[J];世界隧道;2000年06期
7 陳智;秦嶺隧道噴射鋼纖維混凝土襯砌抗壓、抗拉強度分析[J];巖土工程界;2001年11期
8 賀少輝,馬萬權,曹德勝,夏保祥;隧道濕噴纖維高性能混凝土單層永久襯砌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20期
9 王明華,楊良策,劉漢超,白世偉;大型地下洞室頂板穩(wěn)定性的巖體結構控制效應[J];巖土力學;2003年03期
10 劉新榮;祝云華;李曉紅;杜國平;宋戰(zhàn)平;;隧道鋼纖維噴射混凝土單層襯砌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安;錢稼茹;;混凝土凍融過程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9期
2 李躍;;混凝土凍融損傷機理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3 孫彬;王景賢;周燕;邸小壇;;基于硬度指標的混凝土凍融損傷檢測技術與評價方法[J];建筑科學;2011年S1期
4 金虎;姜春林;;混凝土凍融損傷的影響因素與防治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31期
5 任旭晨;萬小梅;趙鐵軍;;混凝土凍融及鹽凍劣化機理研究進展及模型綜述[J];混凝土;2012年09期
6 巴恒靜;;混凝土凍融損壞的實驗鑒定[J];石油施工技術;1985年05期
7 劉建忠;孫偉;繆昌文;劉加平;;彎曲荷載與鹽溶液復合作用下混凝土凍融損傷[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S2期
8 李景歡;金恒剛;張振雷;張大利;;混凝土凍融和碳化的影響因素及研究現(xiàn)狀[J];遼寧建材;2011年11期
9 李學武;劉建問;;混凝土凍融試驗微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J];交通與計算機;1991年02期
10 劉遠;余學芳;韋未;;混凝土凍融隨機損傷預測方法研究[J];人民黃河;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建忠;孫偉;繆昌文;劉加平;;彎曲荷載與鹽溶液復合作用下混凝土凍融損傷[A];第五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余紅發(fā);孫偉;張云升;王甲春;陳樹東;;在凍融或腐蝕環(huán)境下混凝土使用壽命預測方法的研究Ⅱ——損傷初速度和損傷加速度及其對混凝土凍融壽命的影響[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孫召拴;王東林;何鳴;李建偉;徐雪萍;;混凝土凍融疲勞損傷研究[A];第八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4 宋顯輝;胡哲;潘志櫞;;用電阻率研究碳纖維混凝土凍融損傷的演變[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明濤;植被混凝土凍融效應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小巍;不同環(huán)境下混凝土凍融試驗標準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郭彬彬;混凝土凍融損傷模型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72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7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