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鄉(xiāng)村的“在地設計”策略與方法——安吉縣景塢村營造實踐
本文選題:鄉(xiāng)村有機更新 切入點:在地設計 出處:《城市建筑》2015年31期
【摘要】:當下大量的鄉(xiāng)村建設由于缺乏針對性的理論與實踐指導,設計往往脫離了地方特色的智慧與靈氣,無視策略及手法的地域性與適宜性。本文回顧安吉縣景塢村營造實踐,設計團隊基于有機更新的策略,采用"在地設計"的原則與方法,直面現(xiàn)實制約,借力使力,整合當下資源,進而再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同時在項目設計中巧妙融入低碳理念,強調技術的適宜性與集成應用,突出綠色導向下的被動式技術運用,進行集功能、空間、技術等為一體的更新改造。
[Abstract]:Due to the lack of specific theory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he design of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construction is often divorced from the wisdom and spiri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ignoring the regional and suitability of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Jingwu Village in Anji County.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organic renewal, the design team adopt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n-situ design", faces the practical constraints,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orce, integrates the current resources, and then creatively designs, and at the same time, cleverly integrates the low-carbon concept into the project design. It emphasizes the suitability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highlights the passiv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under the green guidance, and carries on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functi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o on.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編號:51238011)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課題(編號:2014BAL07B02)
【分類號】:TU20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玉龍;王彥;;永續(xù)之道——清華大學校園“紅區(qū)”的有機更新[J];城市建筑;2012年02期
2 梁宇;;“承”與“延”——杭州市中山路業(yè)態(tài)調研方法及有機更新策略研究[J];建筑與文化;2007年11期
3 姚瑤;;有機更新——解讀韓美林藝術館的改造設計[J];浙江建筑;2007年11期
4 張曉婧;;有機更新理論及其思考[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07年11期
5 中國美術學院中山路課題組;;杭州中出路綜合保護和有機更新的原則[J];現(xiàn)代城市;2008年02期
6 王后軍;黃晶;;校園有機更新——以曹楊二中教育園區(qū)設計為例[J];華中建筑;2010年10期
7 左進;趙萬民;;巴渝古鎮(zhèn)有機更新探析——以酉陽龍?zhí)豆沛?zhèn)吳家院子為例[J];新建筑;2010年05期
8 徐琴;;有機更新:歷史文化名城走出保護性衰敗與建設性破壞困境之路[J];城市觀察;2011年03期
9 吳倩宇;廖艷紅;;“顯性與隱性”,有機更新再探索——以長沙市麓山南路兩廂改造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4期
10 全麗娜;;關于舊區(qū)有機更新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3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向超偉;;中小城市中心區(qū)有機更新研究與探索——結合邵陽市東風路街區(qū)規(guī)劃實踐[A];2010年湖南省優(yōu)秀城鄉(xiāng)規(guī)劃論文集[C];2010年
2 王磊;;對現(xiàn)代生活與傳統(tǒng)空間共存的探索——重慶渝中半島馬鞍山歷史街區(qū)有機更新實踐[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選平;;舊城改造的有機更新措施——以北京大柵欄五道廟街區(qū)城市設計為例[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4 王芳;張波;;基于軌道交通的城市歷史街區(qū)有機更新對策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倪慶梅;孟獻禮;;以人為本 有機更新 新舊融合——構筑現(xiàn)代功能需求與傳統(tǒng)風貌延續(xù)雙贏的舊城改造模式[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錢振瀾;“韶山試驗”——鄉(xiāng)村人居環(huán)境有機更新方法與實踐[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陽;長治主城區(qū)舊城有機更新模式及規(guī)劃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婁本輝;西安老舊社區(qū)有機更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D];西北大學;2011年
3 吳倩宇;長沙市麓山南路兩廂有機更新模式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4 陳晨;浙江德清張陸灣村的有機更新策略與設計實踐[D];浙江大學;2015年
5 胡瑩;高等院校傳統(tǒng)校園區(qū)有機更新的思考與創(chuàng)作初探[D];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2008年
6 朱凌;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縣城建筑有機更新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劉源;現(xiàn)代城市有機更新的適應性理論及方法探析[D];重慶大學;2004年
8 陳詩鶯;舊工業(yè)廠區(qū)空間環(huán)境的有機更新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9 李杉;“有機更新”理論指導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更新改造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10 劉揚;旅順近代歷史街區(qū)有機更新[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949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9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