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儲油罐碎石樁復合地基變形三維有限元數(shù)值分析
本文關鍵詞: 碎石樁 有限元 差異沉降 充水預壓法 儲罐群 出處:《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大型儲罐的特點是直徑大,荷載重,儲罐基礎容易發(fā)生不均勻沉降,會造成罐壁的局部失穩(wěn),對儲罐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需對其進行地基處理。振沖碎石樁法復合地基施工相對比較簡易,能達到良好處理效果,廣泛應用于大型油罐的地基處理。同時,復合地基建設完成后,采用充水預壓法對其進行進一步加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地基處理的速度。本文以江蘇儀征15萬立方米超大型浮頂油罐建設項目為例,結合相關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采用大型有限元Plaxis軟件,分別建立超大型油罐碎石樁復合地基的二維和三維有限元模型,并對其分別進行彈塑性數(shù)值模擬和相應計算,與現(xiàn)場檢測數(shù)據(jù)對比,驗證有限元模型的可用性,將二維模型計算數(shù)據(jù)、三維模型計算數(shù)據(jù)與實測值對比,分析三維模型的計算優(yōu)勢。利用有限元模型,進一步討論了不同荷載和地基剛度下碎石樁復合地基的長樁、短樁分布范圍對復合地基差異沉降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①可通過plaxis軟件對大型儲油罐碎石樁復合地基進行二維和三維的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模擬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對比趨勢相同,三維模擬結果更接近于實測值,證明此有限元模擬的參數(shù)設定及簡化方法是合理的,建議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采用三維數(shù)值模擬計算;②碎石樁復合地基三維數(shù)值模擬得出的儲油罐底板沉降值、環(huán)墻沉降值、罐外地表沉降值均滿足設計要求。罐外地表土沉降值隨著距油罐中心的增加而逐漸減小,距油罐中心70m(0.7D)處地表沉降已基本為0,在實際工程中可忽略不計;③調整碎石樁的分布范圍可有效降低復合地基的差異沉降。對于本案例來說,長樁布置范圍為0-23 m,中樁布置范圍為23-34m時復合地基差異沉降最小,通過調整碎石樁布置范圍可以有效減小差異沉降,F(xiàn)實過程中建造油罐時通常會由多個儲油罐進行一定布置形成油罐群,由于工程場地的限制,儲油罐之間距離相對較近,各個儲罐地基的孔隙水壓力和有效應力相互疊加,使復合地基發(fā)生進一步下沉,非常容易產生儲油罐的產生不均勻沉降,對其安全使用造成嚴重威脅。為研究罐群效應對油罐沉降的影響,本文結合中石化儀征大型儲油罐項目,通過選取合適的材料模型并對碎石樁進行合理的簡化后,建立由兩個大型油罐構成的儲罐群的有限元模型,通過分布加荷的模擬計算,得到與現(xiàn)實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比較相近的計算結果,從而證明此模型是有效的。在此基礎上,分析在不同的充水加荷方法下,各油罐復合地基沉降和差異沉降受到的影響,進而確定合理的充水方案,為今后開展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得出以下結論:①利用plaxis軟件可以對儲罐群進行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模型計算的結果與實測結果近似,本文中各土層材料參數(shù)取值及碎石樁簡化方法是合理的。②對于兩個直徑100m,罐中心距離140m(1.4D)的儲罐,地基沉降受到罐群效應影響,其影響程度與油罐地基所受荷載成反比。具體表現(xiàn)為油罐底板靠近罐群內側邊緣產生相對較大沉降,罐體向罐群內側傾斜。③當兩個儲油罐分別充水時,充水較早的罐底板變形大于充水晚的罐體,采用分別充水方法的罐體沉降量大于采用同步充水的罐體沉降量。今后工程中,在對由兩個油罐組成的罐群進行充水預壓時,可采用同時充水的方案,可以最大地減少差異沉降,確保油罐安全使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47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新德,藍冰;論碎石樁復合地基檢測標準[J];西部探礦工程;2001年S1期
2 成紅之,孟憲雙,張連喜;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的工程實例[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3年03期
3 鄭俊,劉興;碎石樁復合地基檢測分析[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04年11期
4 鄧楚鍵;鄭穎人;楊波;;碎石樁復合地基有限元分析[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胡亞龍;陳永軍;;碎石樁復合地基設計簡算[J];西部探礦工程;2007年06期
6 王良川;趙虹;;變截面碎石樁復合地基理論分析與實踐探索[J];巖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7 林紹湊;;碎石樁復合地基處理軟土固結計算及應用[J];福建地質;2012年03期
8 崔叔剴;;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J];建筑知識;1993年03期
9 楊才晶;碎石樁復合地基的成功實例[J];土工基礎;1994年01期
10 陳傳水,甘正常,李月;振沖碎石樁復合地基在杭州城東地區(qū)的應用與發(fā)展[J];浙江建筑;2000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樹謙;;碎石樁復合地基強度測試初探[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地基處理學術委員會第三屆地基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2 林本海;謝定義;;碎石樁復合地基的液化檢驗理論[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黃春霞;張鴻儒;陳國興;隋志龍;;碎石樁復合地基抗液化機理的試驗研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訾劍華;楊勇;;徐州粉土碎石樁復合地基設計與檢測[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楊慶陶;魏劍偉;牛琪瑛;;碎石樁復合地基的抗液化研究[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6 黃文峰;李廣信;陳輪;;碎石樁復合地基中樁土橫向相互作用研究的一種室內試驗方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韓杰;葉書麟;;考慮井阻和涂抹作用碎石樁復合地基固結度計算[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地基處理學術委員會第三屆地基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8 谷曉陽;楊樂善;;用重型動力觸探檢測振沖碎石樁復合地基強度的探討[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地基處理學術委員會第三屆地基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李飛;;某高速公路碎石樁復合地基測試分析研究[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1年
10 陳建峰;章家林;馮守中;童振湄;;加筋碎石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數(shù)值分析[A];2011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曾敏學 通訊員 蔣斌;通平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N];岳陽晚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博;碎石樁復合地基震后沉降規(guī)律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鵬;交通荷載作用下碎石樁復合地基的動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2 石曉然;大型儲油罐碎石樁復合地基變形三維有限元數(shù)值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賈晉成;地震作用下碎石樁復合地基的變形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4 宋立偉;碎石樁復合地基的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5 楊振甲;碎石樁復合地基的應用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王良川;碎石樁復合地基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7 韓建偉;包裹碎石樁復合地基模型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8 張偉;碎石樁復合地基加固優(yōu)化的模型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9 趙明;碎石樁復合地基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10 藍冰;碎石樁處理飽和軟土地基的理論分析與工程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55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5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