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海水對高性能混凝土漿體的侵蝕作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 礦物摻和料 高性能混凝土漿體 模擬海水 強度 膨脹率 出處:《硅酸鹽通報》2016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海水對混凝土的侵蝕作用決定了海洋環(huán)境中混凝土結構的服役性能。本文研究了模擬海水對高性能混凝土漿體(摻加粉煤灰、礦渣、硅灰以及石灰石粉的低水膠比漿體)的侵蝕作用,結果表明:礦物摻和料能阻礙海水的侵蝕,卻導致漿體的早期強度較低。粉煤灰對后期強度貢獻較大,而對早期強度影響最嚴重;摻加石灰石粉的漿體早期強度較高,但后期強度損失較大;摻礦渣的漿體后期強度損失較大,膨脹率較高;摻硅灰的漿體膨脹率低,強度損失較小。評價綜合指標,摻硅灰的漿體整體表現出較好的抗海水侵蝕能力。
[Abstract]:The corrosion effect of seawater on concrete determines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 marin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seawater o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lurry (mixed with fly ash, slag, sla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eral admixture can hinder the erosion of seawater, but lead to the lower early strength of the slurry, and the fly ash ha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later strength. But it has the most serious effect on the early strength, the slurry with limestone powder has higher early strength, but the later strength loss is larger, the later strength loss of slag-doped slurry is larger, the expansion rate is higher, the swelling rate of slurry with silica fume is low, The strength loss is small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is evaluated. The slurry with silica fume has a better resistance to seawater erosion as a whole.
【作者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分類號】:TU5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繆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0年05期
2 陳家輝;高性能混凝土應用現狀及其前景[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0年05期
3 繆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江蘇建筑;2000年04期
4 翁潤生,徐金民;微粉礬渣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2000年04期
5 沙群;高性能混凝土應用初探[J];廈門科技;2000年S1期
6 ;“海峽兩岸高性能混凝土研討會”在同濟大學召開[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5期
7 王沖,蒲心誠;粉砂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8 孫振平;“海峽兩岸高性能混凝土研討會”會訊[J];建筑材料學報;2001年02期
9 么蘭,曹麗梅,寇艷虹;淺談配置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技術途徑[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1年03期
10 陳向軍;高性能混凝土設計與施工[J];西部探礦工程;2001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二銀;孫巖;戚勁松;;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進展[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1卷)[C];2009年
2 黃兆龍;劉俊杰;周文宗;;臺灣區(qū)高性能混凝土研發(fā)案例[A];高強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3 江志學;王佶;盧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應用與展望[A];HPC2002第四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前言[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第五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C];2004年
5 朱建強;;高性能混凝土的結構、組成及其與性能關系[A];建設工程混凝土應用新技術[C];2009年
6 姚燕;李建勇;田培;;高性能混凝土綜合性能的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7 廉慧珍;;對“高性能混凝土”十年來推廣應用的反思[A];高性能砼與高性能減水劑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新霞;王小剛;尼書軍;;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特點及應用[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7)[C];2007年
9 閻培渝;;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的發(fā)展與現狀[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七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松偉;張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志學 王佶 盧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應用與展望[N];中華建筑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和合;兩部委力推高性能混凝土[N];中華建筑報;2014年
3 李勝利;高性能混凝土配置與研究通過專家評估[N];中國房地產報;2003年
4 胡存國;淺談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N];伊犁日報(漢);2009年
5 曉鐘;江西贛州瑞康公司開始生產高性能混凝土[N];中國建材報;2011年
6 覃維祖;高性能混凝土的回顧與展望[N];中國建材報;2013年
7 記者 王代同;普通水泥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N];科技日報;2003年
8 新疆建筑工程學校 王瓊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術[N];新疆科技報(漢);2000年
9 佳音;“高性能混凝土控制技術”通過驗收[N];中國建設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武春麗;兩部委聯推高性能混凝土[N];中國建設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輝;低溫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2 王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火災燒損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蘇安雙;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縮性能及開裂趨勢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4 王沖;特超強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及其結構與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5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機理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6 董香軍;纖維高性能混凝土高溫、明火力學與爆裂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區(qū)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1年
8 王岳華;纖維高性能混凝土筒體構件高溫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9 王寶民;納米SiO_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閻蕊珍;高溫對C40高性能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明明;熱疲勞作用對高性能混凝土強度與滲透性能的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2 張橋;高性能混凝土高溫損傷試驗及溫度場模擬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3 吳佳;高溫對高性能混凝土微觀結構與蒸汽壓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4 楊永敢;高性能混凝土表層硬度與強度的相關性及其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黃冠群;高性能混凝土生產過程環(huán)境協調性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6 胡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分析和評定方法[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李想;高性能混凝土試驗研究與應用[D];山東大學;2009年
8 紀花;摻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與應用技術[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9 馬少軍;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抗裂性能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年
10 趙世壯;高性能混凝土質量控制和強度評定的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97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9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