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景觀格局的西安城市公園布局優(yōu)化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GIS和景觀格局的西安城市公園布局優(yōu)化研究 出處:《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GIS 景觀格局 城市公園 可達性 景觀指數(shù) 布局優(yōu)化
【摘要】: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人居和城市環(huán)境方面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重視。城市公園布局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公園的可達性和景觀連通性,從而影響公園對城市居民的服務的公平性。城市公園是城市居民接觸自然的重要途徑,但以往的城市公園主要是按照服務半徑來規(guī)劃布局的,沒有考慮道路、花費的時間等實際情況,雖然基于GIS的城市公園的可達性研究為公園的布局優(yōu)化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考慮到了實際中阻力問題,但卻忽略了城市公園的生態(tài)聯(lián)系和作用。因而城市公園的布局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本研究試圖結合城市公園可達性的研究,融入景觀生態(tài)學中的“斑-廊-基”等理論,建立兩種簡單的模型,通過GIS功能分析,對城市公園的布局的優(yōu)化提供更好的依據和建議。本研究通過對國內外關于公園的布局、可達性以及景觀格局研究的文獻的分析,闡述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城市公園的概念、發(fā)展以及分類;GIS技術以及GIS的緩沖分析、疊加分析以及網絡分析功能;景觀和景觀生態(tài)學的概念以及“斑-廊-基”景觀要素理論;城市規(guī)劃理論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等。據此提出本文的研究角度,即將城市公園可達性與景觀格局中若干景觀指數(shù)相結合來分析城市公園的布局。從而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本研究確定西安中心城區(qū)為研究范圍,根據收集的西安城市公園分布、居住用地分布以及公交路網分布等相關數(shù)據進行整理,通過GIS的Catalog建立相應的數(shù)據庫,然后運用GIS平臺的ArcMap中網絡分析功能對西安城市公園的布局進行可達性和景觀格局分析研究,得出城市公園的可達性范圍圖和西安城市模擬綠地斑塊及綠道的分布圖,再對結果圖進行分析并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對西安公園欠缺的區(qū)域模擬增加公園綠地斑塊,在公園綠地節(jié)點之間根據實際狀況合理布設綠色廊道,逐漸形成城市公園綠地網絡體系,從而得出相對優(yōu)化的公園布局,依此提出西安市城市公園布局的優(yōu)化建議,也可作為西安城市公園綠地的建設與改造以及西安市的城市規(guī)劃提供參考依據。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urban par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human settlements and urban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by citizens. The layout of urban park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accessibility an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of parks.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urban residents to contact with nature, but in the past, urban parks were mainly planned according to the radius of servic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road. The time spent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lthough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s based on GIS provides a new scientific basis for park layout optimiz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resistance problem. However, the ecological connection and function of urban parks are neglected. Therefore,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in the layout of urban park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study of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ot-corridor-base" in landscape ecology, two simpl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by GIS fun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park layout, accessibility and landscape pattern research,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expounded. Such as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parks; GIS technology and GIS buffer analysis, superposition analysis and network analysis function;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lem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angle of this paper is put forward.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s with some landscape indices in landscape pattern to analyze the layout of urban parks, thus lay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echnical methods of this study.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Xi'an a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ion of Xi'an urban park distribution, residential land distribution and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distribution and other related data collate, through the Catalog of GIS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database. Then the network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Map of GIS platfor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and landscape pattern of Xi'an urban park layout. Get the reach of the urban park map and Xi'an urban simulation green patches and green road distribution map, and the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map and 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lack of regional simulation of Xi'an Park to increase the park green patches in the park between the green node reasonable layout of green corrido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gradually formed the urban park green space network system. Thus the rela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park layout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which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Xi'an urban park layout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Xi'an urban park green space and the urban planning of Xi'an city.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98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萬里,趙秀琴;現(xiàn)代城市公園的效益[J];河北林果研究;2000年S1期
2 葛堅,卜菁華;關于城市公園聲景觀及其設計的探討[J];建筑學報;2003年09期
3 李琳;淺談城市公園管理體制改革[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3年01期
4 付美云,聶紹芳;城市公園現(xiàn)狀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探討——以湖南省衡陽市為例[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5 倪亦南;張國強;;富有自然野趣城市公園 無錫新洲生態(tài)園[J];園林;2004年06期
6 麥華;;廣州城市公園問題思考[J];南方建筑;2006年07期
7 丁山;;城市公園的規(guī)劃和設計與公園建筑的原則[J];設計藝術;2006年03期
8 陳東田;范勇;綦晨;;以北京為例對城市公園發(fā)展趨勢的探討[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9 盧煒峰;;城市公園的可經營化模式初探[J];山西建筑;2007年18期
10 王普升;王楠;劉曉霞;;城市公園園林綠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探討[J];陜西農業(yè)科學;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祝廷成;盧文喜;;城市公園生態(tài)本底的研究——以長春市南湖公園為例[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尹海偉;孔繁花;;基于問卷調查的南京居民對城市公園的滿意度分析[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鄭曦;;擁抱城市 融入生活——淺論城市公園的多層次、多樣化、多功能構建[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4 王都偉;高興春;;建設節(jié)水、節(jié)能型城市公園[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5年論文集[C];2005年
5 馮曉剛;;小議城市公園的園容園貌管理——以武漢市中山公園為例[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3年論文集[C];2003年
6 王都偉;高興春;;建設節(jié)水、節(jié)能型城市公園[A];抓住2008年奧運會機遇進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園林綠化水平論文集[C];2005年
7 王維;尹海偉;賀衛(wèi)東;;南京城市公園可達性與利用率研究[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雷雨;;試論豐城市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方略[A];宜春市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城市公園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儲傳亨名譽會長的講話[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5年論文集[C];2005年
10 曹南燕;;保護、建設、管理好城市公園[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5年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尹衛(wèi)國;讓城市公園成為“免費午餐”[N];中國旅游報;2006年
2 何多多;廣州市民自籌三千萬建造城市公園[N];建筑時報;2007年
3 周青;淺議休閑體驗需求下城市公園的基本取向[N];中國旅游報;2007年
4 記者 柴宴賓;首批城市公園將免費開放[N];天津日報;2008年
5 辛煒 楊倩;省會民心廣場和城市公園項目完成全部拆遷[N];河北經濟日報;2009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羅康寧;城市公園植物配置應契合景觀主題[N];中國花卉報;2008年
7 記者 項菲菲;主城今年啟動建設15個城市公園[N];重慶日報;2011年
8 見習記者 蓋幸福;城市公園體育場館有望全部免費開放[N];濟南日報;2011年
9 記者 陸崇林;全力推進城市公園項目建設 讓老百姓共享欽州發(fā)展成果[N];欽州日報;2013年
10 劉思敏;城市公園如何恢復公益本色[N];中國旅游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呂紅;城市公園游憩活動與其空間關系的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3年
2 樓嘉軍;上海城市娛樂研究(1930—1939)[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馬樹華;“中心”與“邊緣”:青島的文化空間與城市生活(1898~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思路;城市公園中的休閑制約研究初探[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2 胡尚專;資源非優(yōu)型城市公園運轉系統(tǒng)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3 吳冬麗;城市公園中的空間立體系統(tǒng)營造[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華;城市公園中參與體驗性活動初探[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5 吳乾隆;數(shù)字城市公園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瓊;免費開放城市公園的居民滿意度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覃杏菊;城市公園游憩行為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8 余紅;合肥城市公園建設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9 陸杏娜;城市公園立體化設計[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10 張為先;基于使用后評價的城市公園更新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83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8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