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破碎強度對絮體破碎再絮凝過程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機械破碎強度對絮體破碎再絮凝過程的影響 出處:《中國給水排水》2016年1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連續(xù)流混凝沉淀反應器,研究了絮凝過程中機械攪拌強度對絮體破碎再絮凝過程以及出水水質的影響。結果發(fā)現,絮體破碎再絮凝的平均粒徑無法恢復至破碎前的水平,同時絮體內部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當破碎階段的攪拌轉速為250 r/min時,破碎后的絮體再絮凝程度較高,絮凝結束階段絮體平均粒徑為72.9μm,接近破碎前的水平(76.1μm),同時幾何分形維數由未破碎時的1.80降至1.75,說明絮體的內部結構變得更加緊實;近球態(tài)絮體的比例升至58.7%,長鏈態(tài)絮體比例則降至41.3%,說明機械破碎可以改變絮體形態(tài);對于濁度為100 NTU的原水,沉淀出水濁度由未破碎時的6.69 NTU降至破碎再絮凝后的5.85 NTU,說明適當地進行機械破碎可以提高絮凝處理效果。
[Abstract]:By continuous coagulation reactor, study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of mechanical stirring and crushing strength and flocculation process affect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flo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flocculation floc breakage size can not be restored to the level before the break,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flocs changed. When the stirring and crushing stage the speed is 250 r/min, the broken floc flocculation degree is high, the end stage of flocculation floc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72.9 m, close to the level before the break (76.1 m), while the geometric fractal dimension from 1.80 to 1.75 is not broke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Ming said the flocs become more compact; in the sphere of floc ratio rose to 58.7%, the long chain state of floc proportion dropped to 41.3%, the mechanical crushing can change the shape of the flocs; for the raw water turbidity was 100 NTU, precipitation water turbidity decreased from 6.69 NTU without broken broken again after flocculation 5 .85 NTU, indicating that proper mechanical crushing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flocculation treatment.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市政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分類號】:TU991.2
【正文快照】: 傳統(tǒng)絮凝理論期望形成粒徑較大、結構密實的絮體,并且盡量避免已形成的絮體發(fā)生破碎。因此,進行絮凝池設計時,應采用絮凝強度遞減的水動力學條件[1]。但是,近年來很多研究發(fā)現,混凝沉淀過程中絮體的破碎是不可避免的,且破碎過程具有不可逆性[2~4]。但也有少數研究指出,對于特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若冰;王東升;李濤;;絮體性能及其工藝調控的研究與進展[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8年04期
2 詹健,高延耀,周增炎;生物絮體的物理特性調節(jié)[J];中國給水排水;1996年01期
3 王麗坤;王啟山;孫曉明;楊健康;劉艷芳;;殼聚糖助凝對三氯化鐵絮體形態(tài)和強度的影響[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9年07期
4 李冬梅,金偉如,王和平,梅勝,譚萬春,金同軌;高濃度懸濁液絮體分形結構的發(fā)展變化研究[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5年03期
5 李冬梅,金同軌,梅勝,譚萬春;含沙高濁水架橋絮體的質量分形[J];中國給水排水;2004年11期
6 關湛;;斜管沉淀池絮體上浮成因及對策[J];市政技術;2006年04期
7 吳春篤;段明飛;解清杰;;預臭氧氧化對聚硅酸鋁鐵絮凝效果及絮體形態(tài)影響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11年06期
8 葉健;吳純德;梁佳莉;黃璐;;硫酸鋁作為混凝劑時絮體破碎與再絮凝的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11年07期
9 吳春篤;段明飛;解清杰;;水力條件對聚硅酸鋁鐵絮體分形結構的影響研究[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年12期
10 李繼;呂小梅;張小磊;董曉清;;一體化絮體床過濾技術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12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徐曉軍;魏在山;宮磊;寧平;;絮凝氣浮過程中絮體分形特性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七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曹百川;高寶玉;許春華;付英;劉鑫;;pH對聚合硅酸硫酸鐵和聚合硫酸鐵處理黃河水效果及生成絮體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朱哲;李濤;王東升;姚重華;湯鴻霄;;陽離子PAM投加量對絮體性狀特征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八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傳常;唐愛東;王勇;;聚合氯化鋁-腐殖酸(PAC-HA)絮體的表面分形模型[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5 金同軌;張建鋒;高湘;王華軍;張樹德;;黃河泥沙的混凝形態(tài)和絮體構造模型問題[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yè)分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王偉強;李星;楊艷玲;周志偉;;污泥回流比對絮體破碎、再絮凝特性及沉后水質的影響[A];飲用水安全控制技術會議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yè)分會給水委員會第13屆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偉;沉淀底泥投加強化絮凝效能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張翔;原位鐵(氫)氧化物去除受污染水中鉬離子的效能與機理[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俞文正;混凝絮體破碎再絮凝機理研究及對超濾膜污染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賀維鵬;絮體分形成長與流場協(xié)同作用機制及數值模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阮,
本文編號:1370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7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