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以來中國中部城市不透水面增長變化監(jiān)測及其增長模式研究——以南昌市為例
本文關鍵詞:1995年以來中國中部城市不透水面增長變化監(jiān)測及其增長模式研究——以南昌市為例
【摘要】:以典型樣地基準化法結合約束性線性光譜分解法對南昌市主城區(qū)1995年以來不透水面增長格局演變及其模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區(qū)不透水面格局呈"較散-集中-擴散"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律,主導模式從"以軸線延伸式"向"以衛(wèi)星填充式、零星飛地式增長"進行轉變;格局變化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演變、便捷技術及材料的廣泛使用,地區(qū)土地政策、城市規(guī)劃、城建投資等因素有關;制定理性的城市規(guī)劃、重點關注郊區(qū)用地過快增長、推廣使用綠色透水建材、透水的施工技術等可減緩研究區(qū)過快增長的不透水率。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江西師范大學管理決策評價研究中心;江西農業(yè)大學國土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501167) 江西省社科青年項目(14YJ40) 江西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2013CJ4920)項目資助
【分類號】:TU984
【正文快照】: 不透水面(impervious surface areas,ISA)是城市中一種以人工地表為主要特征的特定組份,主要由城市中硬質道路、停車場、廣場及屋頂等建筑物組成。由于不透水面能隔離地表水下滲到土壤,割斷城市地表與地下水文聯(lián)系,它被視為城市水文循環(huán)、熱循環(huán)、局部氣候及生物多樣性變化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志英;趙彥鋒;李桂林;陳杰;;無錫市近20年來城鎮(zhèn)擴張動態(tài)及其驅動機制[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7年04期
2 王天星;陳松林;閻廣建;;地表參數反演及城市熱島時空演變分析[J];地理科學;2009年05期
3 唐菲;徐涵秋;;舊城改造與城市熱島效應關系的遙感研究——以福州市蒼霞片區(qū)為例[J];地理科學;2011年10期
4 趙銳鋒;姜朋輝;陳亞寧;石培基;潘竟虎;趙海莉;;塔里木河干流區(qū)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J];地理科學;2012年02期
5 劉珍環(huán);王仰麟;彭建;謝苗苗;李猷;;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數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深圳市為例[J];地理學報;2011年07期
6 匡文慧;劉紀遠;陸燈盛;;京津唐城市群不透水地表增長格局以及水環(huán)境效應[J];地理學報;2011年11期
7 潘竟虎;李寶娟;;基于空間PCA的蘭州市熱環(huán)境人文驅動因素分析[J];干旱區(qū)地理;2011年04期
8 徐康;吳紹華;陳東湘;戴靚;周生路;;基于水文效應的城市增長邊界的確定——以鎮(zhèn)江新民洲為例[J];地理科學;2013年08期
9 肖捷穎;張倩;王燕;季娜;李星;;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城市熱環(huán)境遙感研究——以石家莊市為例[J];地理科學;2014年03期
10 魏錦宏;譚春陽;王勇山;;中心城區(qū)不透水表面與城市熱島效應關系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明輝;張琛;胡艷;蘇偉;董德明;;基于3S技術的人工濕地污灌前后土地利用類型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0期
2 甘心泰;蘇根成;匡文慧;;近20年天津市土地利用變化以及驅動力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1期
3 薛萬蓉;盧正;但尚銘;許輝熙;何政偉;仇文俠;;基于熱紅外遙感的四川省內江市城市熱島效應評價[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2年04期
4 祝善友;張桂欣;劉瑩;;蘇州下墊面格局演變及其局地熱環(huán)境效應[J];地理科學;2012年07期
5 潘怡;;土地調查利用動態(tài)遙感監(jiān)測的現狀和展望[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年23期
6 劉珍環(huán);王仰麟;彭建;;深圳市不透水表面的遙感監(jiān)測與時空格局[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7 孫靜;趙萍;葉琦;;一種適用于ASTER數據同時反演大氣水汽含量和地表溫度的三通道算法[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2年10期
8 任金華;吳紹華;周生路;林晨;;城市不透水面遙感研究進展[J];國土資源遙感;2012年04期
9 陶菲;周侗;婁彩榮;游珍;;南通市熱島效應的遙感分析[J];測繪科學;2012年06期
10 林江;陳松林;;基于遙感的廈門島地表溫度反演與熱環(huán)境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潘竟虎;蘭州市景觀生態(tài)格局熱環(huán)境效應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李海峰;多源遙感數據支持的中等城市熱環(huán)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3 焦繼宗;民勤綠洲土地利用/覆蓋時空演變及模擬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4 聶芹;上海市城市不透水面及其熱環(huán)境效應的分形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艷杰;基于變端元SOM神經網絡的城市非滲透面估計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郭永芳;蕪湖市熱島效應演變及其對植被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響應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3 商珍珍;基于多源遙感毛竹林信息提取及地上部分碳儲量估算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
4 張弘強;基于土地利用變化的大慶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5 甘心泰;近30年京津唐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時空格局與驅動機制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6 申樹云;無錫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水環(huán)境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李春鋒;圖像信息容量與區(qū)域下墊面的空間結構特征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8 張震;濱海城市化地區(qū)熱島效應的遙感分析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9 劉晶;基于GIS的天津市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土地利用效率評價[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10 張茜;青島市熱力景觀變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嘉驄;朱啟疆;;城市熱島研究進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2 章波,濮勵杰,黃賢金,周青,呂敏眸,李憲文;城市區(qū)域土地利用變化及驅動機制研究——以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5年01期
3 謝長坤;蔡永立;左俊杰;;基于SCS法模擬的上海郊區(qū)農田地表產流特征及原因[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2年01期
4 徐涵秋,陳本清;城市熱島與城市空間發(fā)展的關系探討——以廈門市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4年02期
5 李濵;余莊;;基于遙感技術的城市布局與熱環(huán)境關系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城市規(guī)劃;2008年05期
6 程遙;趙民;;“非城市建設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規(guī)劃控制策略[J];城市規(guī)劃;2011年10期
7 鄭朝洪,張岸,鄧嫻芬,陳勝賢;福州市熱島效應的監(jiān)測與探討[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4年03期
8 陸大道;;我國的城鎮(zhèn)化進程與空間擴張[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07年04期
9 姚士謀;王辰;張落成;陳振光;宋平;;我國資源環(huán)境對城鎮(zhèn)化問題的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進展;2008年03期
10 劉珍環(huán);王仰麟;彭建;;不透水表面遙感監(jiān)測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0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金區(qū);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地表熱環(huán)境的遙感探測及時空演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黃榮峰;城市土地利用與城市熱環(huán)境互動關系的遙感研究[D];福州大學;2005年
2 劉蘭嵐;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對徑流的影響及其水環(huán)境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天星;地表參數遙感定量反演及其在城市熱環(huán)境研究中的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040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0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