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凍結巖體單裂隙凍脹力與數(shù)值計算研究
本文關鍵詞:低溫凍結巖體單裂隙凍脹力與數(shù)值計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裂隙巖體 凍脹力 水分遷移 熱力耦合 應力強度因子
【摘要】:寒區(qū)巖體工程中含水裂隙隨溫度降低會發(fā)生水冰相變產生凍脹力,內部凍脹力會驅動裂隙發(fā)生Ⅰ型擴展,從單裂隙入手,基于彈性力學、滲流力學和相變理論,建立了考慮水分遷移下的凍脹力求解模型,凍脹力不僅隨著水分遷移通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還與巖石基質以及冰體的力學強度參數(shù)有關。采用等效熱膨脹系數(shù)法對低溫裂隙中水冰相變下熱力耦合應力場進行了模擬分析,并與理論模型計算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凍脹力解析解與數(shù)值解吻合較好;結合斷裂力學,利用應力外推法得出了裂隙尖端應力強度因子的數(shù)值解,與理論解析解及半解析解也具有較好的一致性,最后通過實例驗證了等效熱膨脹系數(shù)法的可靠性,可為研究低溫裂隙巖體凍融損傷與裂隙擴展研究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水工巖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濟南市人防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13074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41302237)
【分類號】: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寒區(qū)巖體工程建設涉及到裂隙巖體凍融損傷問題,如寒區(qū)隧道經常出現(xiàn)襯砌凍脹開裂、噴漿層剝落、頂板掛冰以及洞口處的熱融滑塌等低溫凍脹病害[1]。裂隙巖體的凍融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裂隙的萌生、擴展與貫通等不連續(xù)變形行為,凍脹力作為寒區(qū)巖體裂隙凍脹擴展的主要驅動力決定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陽友奎,,肖長富,邱賢德,吳剛;水力壓裂裂縫形態(tài)與縫內壓力分布[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3期
2 于天來;袁正國;黃美蘭;;河冰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張玉軍;;模擬凍-融過程的熱-水-應力耦合模型及數(shù)值分析[J];固體力學學報;2009年04期
4 梁擁成,劉一華,劉小妹;一種確定應力強度因子的數(shù)值方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5 李宗利,任青文,王亞紅;巖石與混凝土水力劈裂縫內水壓分布的計算[J];水利學報;2005年06期
6 楊更社,蒲毅彬,馬巍;寒區(qū)凍融環(huán)境條件下巖石損傷擴展研究探討[J];實驗力學;2002年02期
7 徐光苗,劉泉聲,張秀麗;凍結溫度下巖體THM完全耦合的理論初步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21期
8 楊更社,張全勝,任建喜,蒲毅彬;凍結速度對銅川砂巖損傷CT數(shù)變化規(guī)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24期
9 譚賢君;陳衛(wèi)忠;賈善坡;呂森鵬;;含相變低溫巖體水熱耦合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7期
10 張慧梅;楊更社;;凍融與荷載耦合作用下巖石損傷模型的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彥斌;寒區(qū)隧道凍害等級劃分及防治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茆會勇,黃長安;孔邊應力應變場的彈塑性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4期
2 陳莘;;高海拔凍土隧道洞內施工環(huán)境溫度場數(shù)模擬[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3 張全勝,高廣運,楊更社,蒲毅彬;銅川紫紅色軟砂巖凍結效應實驗CT識別[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2期
4 楊更社;奚家米;;煤礦立井凍結設計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5 徐洪宇;賴遠明;喻文兵;徐湘田;常小曉;;人造多晶冰三軸壓縮強度特性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2011年05期
6 司海寶;楊為民;吳文金;徐輝;;煤層底板突水的斷裂力學模型[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孟廣偉,宋貴海,王志超,王保國;空間軸對稱裂紋問題的SQCE列式和計算[J];兵工學報;1996年03期
8 涂衛(wèi)真,尹志清,許典煌,管大椿;表面反射焦散線法在金屬試樣K_I測定上適用性的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1987年02期
9 管大椿;三點彎曲梁中折裂紋應力強度因子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1994年04期
10 王榮橋;飛力試驗盤的裂紋擴展壽命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書韜;趙耀;;周向表面裂紋損傷海洋平臺圓柱殼的拉載彈塑性解[A];紀念徐秉漢院士船舶與海洋結構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段靜波;李道奎;尚國華;雷勇軍;;裂紋尖端“加料”奇異單元周圍的過渡等參單元研究[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3 楊更社;奚家米;;煤礦立井凍結設計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分析[A];西部礦山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C];2009年
4 袁杰紅;唐國金;周建平;;未穿透裂紋結構斷裂分析[A];第四屆全國壓力容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5 武延民;王元清;石永久;;應力強度因子K_1的有限元法計算和分析[A];第四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張樹光;孫楊;張向東;;動荷載作用下遼西凍風積土的損傷演化分析[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7 張繼春;高金石;;準靜態(tài)壓力下巖體爆破成縫的方向與機理[A];巖石力學在工程中的應用——第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9年
8 楊更社;張全勝;任建喜;蒲毅彬;;凍融循環(huán)條件下砂巖細觀損傷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9 任建喜;;凍結裂隙砂巖單軸壓縮損傷特性CT試驗[A];第九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楊更社;奚家米;李慧軍;程磊;;胡家河煤礦立井凍結壁巖石強度特性試驗研究[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艷萍;焊接橋梁鋼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林榮偉;CFL加固RC梁疲勞裂紋擴展規(guī)律及壽命預測[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衛(wèi)東;改性聚丙烯纖維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4 沙麗榮;基于正交基神經網絡的結構可靠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5 郭佳奇;巖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張俊清;高速列車空心車軸表面裂紋應力強度因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但漢成;飽和瀝青路面動力耦合分析與路面非飽和排水設計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高忠紅;孤島區(qū)域開采沖擊與突出危險性耦合規(guī)律及預測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9 李東陽;凍土未凍水含量測試新方法的試驗和理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10 張興福;表面活性劑酸性壓裂液的研究與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俊偉;基于裂紋擴展理論的船體結構疲勞強度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朱傳銳;基于擴展有限元和水平集理論的裂紋擴展問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康杰;單顆粒脆性材料沖擊破碎三維數(shù)值模擬[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4 蘇利勛;無網格法數(shù)值模擬巖體單裂隙水力劈裂[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徐宗超;碾壓混凝土誘導縫斷裂性能試驗及數(shù)值分析[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王光普;抽油機井油管的斷裂強度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7 蔣旭剛;潘二礦水力壓裂增透范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孫世軍;重塑膨脹土宏細觀結構演化CT-三軸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王琰;巖體—噴層支護結構一體化凍融試驗及變形破壞規(guī)律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10 張艷鋒;無砟軌道道床板混凝土斷裂參數(shù)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慧;楊更社;田俊鋒;徐江;;凍結巖石細觀結構及溫度場數(shù)值模擬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06期
2 楊更社;奚家米;;煤礦立井凍結設計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3 A.R.泰斯,J.L.奧利豐特,朱元林,Y.納卡諾,T.F.瓊肯斯;用脈沖核磁共振法及物理解吸試驗測定的凍土中冰和未凍水之間的關系[J];冰川凍土;1983年02期
4 乜風鳴;寒凍地區(qū)鐵路隧道氣溫狀態(tài)[J];冰川凍土;1988年04期
5 青海省交通廳,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陜西省公路勘測設計院,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大坂山公路隧道防寒保溫門的原理及應用[J];冰川凍土;1999年02期
6 李萍,徐學祖,蒲毅彬,王家澄,陶兆祥,王玉杰;利用圖像數(shù)字化技術分析凍結緣特征[J];冰川凍土;1999年02期
7 李萍,徐學祖,陳峰峰;凍結緣和凍脹模型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冰川凍土;2000年01期
8 賴遠明,吳紫汪,朱元林,廖全榮;大坂山隧道圍巖凍融損傷的CT分析[J];冰川凍土;2000年03期
9 何平,程國棟,朱元林;土體凍結過程中的熱質遷移研究進展[J];冰川凍土;2001年01期
10 賴遠明,喻文兵,吳紫汪,何平,張孟喜;寒區(qū)圓形截面隧道溫度場的解析解[J];冰川凍土;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大為;金祥秋;呂康成;;寒區(qū)公路隧道圍巖溫度測試與分析[A];2001年全國公路隧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毛雪松;多年凍土地區(qū)路基水熱力場耦合效應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2 陳權;巖石核磁共振及其在滲流力學和油田開發(fā)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01年
3 張全勝;寒區(qū)隧道圍巖損傷試驗研究和水熱遷移分析[D];同濟大學;2006年
4 羅彥斌;寒區(qū)隧道凍害等級劃分及防治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海濱;山嶺隧道地下水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2 張全勝;凍融條件下巖石細觀損傷力學特性研究初探[D];西安科技大學;2003年
3 陳建勛;隧道凍害防治技術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4 孫文昊;寒區(qū)特長公路隧道抗防凍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5 劉新軍;寒區(qū)隧道支護設計理論研究初探[D];西安科技大學;2006年
6 駢龍江;寒區(qū)巖土工程凍融災害機理及預報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6年
7 蘇林軍;寒區(qū)隧道凍害預測與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劉信斌;混凝土抗凍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9 丁敏;季節(jié)性凍土隧道溫度場分布及與應力場耦合問題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10 趙順義;山嶺公路隧道的水害研究與處治[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鴻緒;對土凍結過程中若干凍脹力學問題的商榷[J];冰川凍土;1990年03期
2 周有才;中粗砂換填地基的防凍害效果[J];冰川凍土;1986年03期
3 胡清華;崔可銳;趙川;馬文生;;淮南劉莊煤礦人工凍融土的凍脹與融沉研究[J];安徽地質;2009年01期
4 仇文革;孫兵;;凍土三軸凍脹應力-應變試驗方法研究[J];冰川凍土;2010年01期
5 仇文革;孫兵;;寒區(qū)破碎巖體隧道凍脹力室內對比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2010年03期
6 陳肖柏;土凍結作用研究近況[J];力學進展;1991年02期
7 徐祖;中國凍脹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1994年05期
8 朱玉君,王鐵剛,王世榮;箱隔式攔河閘的抗凍脹研究與實踐[J];冰川凍土;1997年03期
9 張釗,吳紫汪;渠道基土凍結時溫度場和應力場的數(shù)值模擬[J];冰川凍土;1993年02期
10 王建宇,胡元芳;隧道襯砌凍脹壓力問題研究[J];冰川凍土;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國權;仇文革;張俊儒;;凍土隧道凍脹力等級劃分標準研究[A];第六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振國;李志剛;;土的凍脹對建筑物的危害與防治[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7卷)[C];2007年
3 周金生;周國慶;商翔宇;王建州;周揚;;不同凍結模式下人工凍土凍脹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A];礦山建設工程新進展——2005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上冊)[C];2005年
4 黃興根;薛利兵;孟令新;;鄆城煤礦副井凍脹力監(jiān)測及其在凍結施工中的應用[A];第四屆全國煤炭工業(yè)生產一線青年技術創(chuàng)新文集[C];2009年
5 張列;孫克國;;寒區(qū)富水隧道凍脹機理及防治措施[A];第十二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6 張伯平;牟過斌;劉海軍;;渠道襯砌抗凍脹問題研究[A];東北巖石力學與工程分會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7 周坤;仇文革;;凍土隧道的凍脹力研究[A];中國交通土建工程學術論文集(2006)[C];2006年
8 崔灝;;三圈管凍結壁凍脹力的模型試驗研究[A];礦山建設工程新進展——2006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上冊)[C];2006年
9 白國權;仇文革;;凍土隧道凍脹力矢量分析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楊更社;張全勝;;隧道圍巖凍脹力的解析計算分析[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甲林;渠道襯砌凍脹破壞力學模型及防凍脹結構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2 趙安平;季凍區(qū)路基土凍脹的微觀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陳軍浩;多圈管凍結模型試驗及人工凍土凍脹規(guī)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4 李巖;豎向直排凍結斜井模擬試驗及凍土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5 周揚;凍土凍脹理論模型及凍脹控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6 鄧剛;高海拔寒區(qū)隧道防凍害設計問題[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7 翟蓮;季凍區(qū)湖岸構筑物凍害機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李棟國;農安鹽漬土凍脹及反復凍融強度衰減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9 胡坤;凍土水熱耦合分離冰凍脹模型的發(fā)展[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利霞;渠道凍脹力學模型及有限元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2 匡亮;室內單軸凍脹本構試驗及凍土隧道凍脹力模型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3 張海銀;人工凍結黏土凍脹特性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4 白國權;高海拔嚴寒地區(qū)隧道溫度場分布規(guī)律及襯砌凍脹力數(shù)值模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5 王冬;蘭州粉質粘土凍脹融沉特性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4年
6 王洪存;凍土隧道凍脹力敏感度分析及防凍保溫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7 肖璇;東北季節(jié)冰凍地區(qū)公路凍脹與翻漿病害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8 譚麗華;水泥改良土凍脹融沉特性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9 常發(fā)強;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地基土凍脹中的結構受力分析和防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9年
10 仲靜;粉質粘土不同降溫模式凍脹試驗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429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4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