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位差時延估計法的巖石聲發(fā)射源定位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相位差時延估計法的巖石聲發(fā)射源定位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聲發(fā)射 小波分解 全相位頻譜分析 相位差 源定位
【摘要】:針對巖石力學試驗聲發(fā)射時差定位算法中時延估計精度受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問題,提出全相位相位差法時延估計,通過小波分解與全相位頻譜分析相結合求解相位差得到聲發(fā)射信號的時延估計。利用小波分解找到不同傳感器接收到的聲發(fā)射信號中的同一主頻的子帶信號;對這些同一主頻的子帶信號分別做全相位頻譜分析,得到每個子帶信號中間樣點的相位,再根據(jù)相位差與時間差的關系求出聲發(fā)射信號到達不同傳感器之間的時間差;進而利用時差定位法反演聲發(fā)射源,實現(xiàn)了聲發(fā)射源更精確的定位。在花崗巖(50 mm×100 mm×50 mm)上進行斷鉛試驗,選取10個測點,經(jīng)聲發(fā)射監(jiān)測驗證結果表明,該時延估計方法能有效地減小聲發(fā)射源定位的誤差,提高聲發(fā)射源的定位精度,平均絕對誤差比美國PCI-2型聲發(fā)射儀器定位結果提高約3 mm,該方法為反演聲發(fā)射源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河北聯(lián)合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河北聯(lián)合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51174071,No.51374088)
【分類號】: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聲發(fā)射空間定位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晚期,Mogi[1]最早對花崗巖板在彎曲變形條件進行聲發(fā)射的二維定位;Scholz[2]在1968年用一組聲發(fā)射探頭組成探頭陣,確定每個聲發(fā)射事件的三維空間位置;Xu等[3]研究了在真三軸壓縮條件下幾種巖樣的微裂紋初步定位,通過定位能夠勾劃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玉梅;劉建坡;李海濱;魏晨慧;;一類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聲發(fā)射源組合定位算法[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11期
2 黃曉紅;鄧振淼;;改進的相位展開算法及其在瞬時頻率估計中的應用[J];電子學報;2009年10期
3 許昭永,梅世蓉,莊燦濤,楊洪滄,包一峰;Preliminary location of microcracks in several rock specimens under true triaxial compression[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1994年S1期
4 任子暉;付華科;李偉濼;岳明道;吳新忠;劉偉偉;;基于全相位傅里葉變換的煤礦電網(wǎng)電能質(zhì)量分析[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1年22期
5 孫山林;侯春萍;閻磊;;全相位OFDM系統(tǒng)子載波間干擾的性能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年09期
6 龐前娟;孫山林;魏麗娜;;基于全相位FFT的故障信號檢測方法[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0年07期
7 裴建良;劉建鋒;張茹;尹賢剛;;單軸壓縮條件下花崗巖聲發(fā)射事件空間分布的分維特征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0年06期
8 趙興東;劉建坡;李元輝;田軍;朱萬成;;巖石聲發(fā)射定位技術及其實驗驗證[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10期
9 彭琦;張茹;謝和平;曲宏略;龍盎;;基于AE時間序列的巖爆預測模型[J];巖土力學;2009年05期
10 王選鋼;緱寧yN;張珂殊;;相位式激光測距全相位譜分析鑒相算法[J];信息與電子工程;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崇;代志宏;張信貴;;人工魚群投影尋蹤回歸在洞室?guī)r爆預測中的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5期
2 趙興東;陳長華;劉建坡;李元輝;;不同巖石聲發(fā)射活動特性的實驗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1期
3 劉建坡;王洪勇;楊宇江;李元輝;;不同巖石聲發(fā)射定位算法及其實驗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8期
4 崔曉榮;王軍;曹林;曹太強;王匯靈;;電力系統(tǒng)間諧波檢測方法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電測與儀表;2012年05期
5 晏輝;張忠培;;低信噪比下鎖頻鎖相器性能分析及改進[J];電子學報;2011年01期
6 孫山林;;全相位OFDM系統(tǒng)中引起ICI的原因及模型分析[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7 張暉輝;劉峰;常福清;;巖石損傷破壞過程聲發(fā)射試驗及其能量特征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8 任全會;黃根嶺;;基于SOPC全相位FFT相位差測量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J];電測與儀表;2012年11期
9 單亞鋒;孫朋;徐耀松;付華;謝森;;基于PSO-SVM的煤巖聲發(fā)射源定位預測[J];傳感技術學報;2013年03期
10 劉勇;張國毅;李科學;;脈內(nèi)相位編碼信號的識別與碼序恢復[J];電訊技術;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龍波;任會蘭;褚亮;;陶瓷材料破壞過程中的聲發(fā)射源定位[A];第五屆全國強動載效應及防護學術會議暨復雜介質(zhì)/結構的動態(tài)力學行為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超;采動煤巖瓦斯動力災害致災機理及微震預警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徐奴文;高陡巖質(zhì)邊坡微震監(jiān)測與穩(wěn)定性分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高保彬;采動煤巖裂隙演化及其透氣性能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4 段東;煤與瓦斯突出影響因素及微震前兆分析[D];東北大學 ;2009年
5 劉留;高速移動條件下寬帶無線接入關鍵技術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6 晏輝;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載波同步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7 呂玉凱;媒體失穩(wěn)破壞前兆規(guī)律的多參量監(jiān)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8 李楠;微震震源定位的關鍵因素作用機制及可靠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9 周志華;動靜載荷與滲透水壓作用下裂隙巖體斷裂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10 楊平;罐底腐蝕聲發(fā)射機理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浩宇;巖石力學特性與其聲發(fā)射分形維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2 李墨瀟;巖石單軸壓縮破裂過程中聲發(fā)射信號特征初探[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龔囪;循環(huán)加卸載條件下充填體損傷與聲發(fā)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4 吳禮浩;碳酸鹽巖儲層特征與預測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5 趙鋒;基于相位展開的雷達信號調(diào)制方式識別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6 張寧;錨桿對三維裂隙巖體加固止裂效應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王霄瓊;基于DSP的雷達中頻信號的目標檢測[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蔣超;差分酉空時碼的設計及其在MIMO-OFDM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0年
9 邵冬亮;含充填斷續(xù)節(jié)理巖體裂隙擴展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10 黃玲;基于地震波的彈著點位置檢測的設計[D];山東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小敏;典型巖石單軸壓縮變形及聲發(fā)射特性試驗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劉敏;王克英;;基于加窗雙峰譜線插值的高精度FFT諧波分析[J];電測與儀表;2006年03期
3 周箭,陳隆道,樊偉敏;新型電參數(shù)綜合測試與分析儀的應用研究[J];電工技術雜志;1999年04期
4 蔣海昆,張流,王琦;實驗室聲發(fā)射三維定位及標本波速場各向異性研究[J];地震;1999年03期
5 陳槞,于小紅;巖石樣品變形時的聲發(fā)射[J];地球物理學報;1984年04期
6 馬勝利,雷興林,劉力強;標本非均勻性對巖石變形聲發(fā)射時空分布的影響及其地震學意義[J];地球物理學報;2004年01期
7 張斌,劉曉川,許之晗;基于變換的電能質(zhì)量分析方法[J];電網(wǎng)技術;2001年01期
8 雷興林,馬瑾,楠瀨勤一郎,西澤修,佐藤隆司;三軸壓縮下粗晶花崗閃長巖聲發(fā)射三維分布及其分形特征[J];地震地質(zhì);1991年02期
9 劉慶云,張汗靈,梁紅;多分量多項式相位信號瞬時頻率變化率的估計[J];電子學報;2005年10期
10 王偉,王恩元;巖爆預測技術綜述及發(fā)展分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3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尉;全相位離散頻譜校正及應用[D];天津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振;袁志勇;;信道多途對定位系統(tǒng)時延估計的影響及抑制[J];聲學技術;2008年06期
2 劉偉;周懷軍;馬軍驥;;基于超分辨分析方法的跳頻信號相對時延估計[J];測繪通報;2012年S1期
3 王勁林,李啟虎;自適應濾波器在時延估計中的應用——廣義二次內(nèi)插時延估計法[J];聲學學報;1992年03期
4 張群飛,黃建國,謝一清;時延估計的高分辨方法[J];聲學學報;1995年03期
5 黃建人,周功禹;一種利用高階譜相位數(shù)據(jù)進行時延估計的新方法[J];聲學學報;1997年02期
6 蔣德軍,胡濤;時延估計技術及其在多途環(huán)境中的應用[J];聲學學報;2001年01期
7 楊亦春,馬馳州,李曉東,田靜;相關峰細化的精確時延估計快速算法研究[J];聲學學報;2003年02期
8 張衛(wèi)平;劉強;馬光彥;范磊;郅熙飆;;基于時延估計的多目標被動定位算法[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9 段曉霞;;基于反正切變換的變步長自適應加權時延估計算法[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3年02期
10 陳華偉,趙俊渭,郭業(yè)才,蔡宗義,許學忠;二次加權頻域自適應時延估計算法與應用[J];聲學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沖;郭明喜;張雄偉;;一種魯棒的自適應時延估計算法的設計與定點實現(xiàn)[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2 毛衛(wèi)寧;岳峻松;錢進;;多途時延估計[A];中國聲學學會2002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劉偉;周懷軍;馬軍驥;;基于超分辨分析方法的跳頻信號相對時延估計[A];第四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C];2012年
4 楊亦春;馬馳州;李曉東;田靜;;一種高效的精確時延估計算法[A];中國聲學學會2001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1]論文集[C];2001年
5 蘇志剛;吳仁彪;;一種時延和多普勒尺度估計的有效算法[A];第九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99)論文集[C];1999年
6 鄧磊磊;;多途信道對彈道跟蹤系統(tǒng)時延估計的影響分析[A];中國聲學學會第十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鄧艷容;景新幸;周萍;;一種采用語音激勵信息的時延估計法[A];中國聲學學會200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9]論文集[C];2009年
8 駱麗娜;楊萬全;;三種常用的時延估計算法[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張光亮;方世良;徐步安;;單頻脈沖水聲信號的精密時延估計研究[A];2008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張青;李小堅;;基于廣義時延估計的聲源定位算法的研究[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瑩;穩(wěn)定分布環(huán)境下的時延估計新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尤國紅;無線定位中波達方向與時延估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3 黎英云;微弱多徑信號時延估計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徐慶;信號設計及高分辨雷達目標信息提取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娟;不同環(huán)境下的時延估計算法及其仿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2 王偉;基于時延估計的被動聲定位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趙靖桃;基于高階統(tǒng)計量的時延估計算法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趙波;甚長基線干涉時延估計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5 李軍;基于窄帶調(diào)幅廣播信號的超分辨時延估計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佟祉諫;Alpha穩(wěn)定分布噪聲環(huán)境下基于相關熵的時延估計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艷麗;脈沖噪聲條件下具有信號選擇性的時延估計[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季興安;盲反卷中基于相關性分析的時延估計[D];武漢科技大學;2012年
9 郭嫵君;超分辨率多徑信號時延估計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高陽;無線電被動定位中射頻窄帶信號時延估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027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0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