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離心模型試驗CFG樁筏—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離心模型試驗CFG樁筏—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特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樁筏復合地基 樁網(wǎng)復合地基 離心模型試驗 數(shù)值模擬 沉降 樁土應力比
【摘要】:隨著我國鐵路、公路及堤防工程的發(fā)展,關于柔性基礎下樁筏-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特性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巖土工程界的重視,逐漸成為行業(yè)研究熱點。鑒于現(xiàn)有的柔性基礎下樁筏-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特性研究的不成熟,高速鐵路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方法以及穩(wěn)定性評估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系統(tǒng)地研究柔性基礎下CFG樁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特性,完善鐵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對鐵路地基處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價值。本文以理論分析為基礎,通過離心機模型試驗、室內(nèi)物理力學試驗、數(shù)值模擬等手段,重點研究樁筏-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特性,深入分析了影響柔性基礎下CFG樁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的敏感性因素,以指導柔性基礎下CFG樁復合地基設計與施工為國內(nèi)同類型地基加固處理提供借鑒。通過分析研究,得到以下幾點主要結論和認識:(1)相同荷載水平下,CFG樁復合地基樁土應力比、沉降與基礎結構形式密切相關,基礎剛度越大,樁土應力比越大,樁身強度發(fā)揮越充分,有效地減小了復合地基沉降。(2)基底傾斜度增加,復合地基沉降、樁土應力比均增大,相比較于摩擦樁復合地基,端承樁復合地基樁土應力比對基底傾斜度較為敏感。(3)褥墊層模量、褥墊層厚度對復合地基沉降影響較小。增加褥墊層模量、褥墊層厚度,可以增大樁土應力比,提高復合地基承載力,超過某一值后,繼續(xù)增加褥墊層模量、褥墊層厚度對提高樁土應力比效果甚微。墊層剛度對復合地基承載特性有明顯影響,為充分利用樁體承載能力,應適當加強復合地基墊層的強度。必要時,可在墊層中摻拌適量水泥。(4)不同位置的樁對復合地基穩(wěn)定性起到的作用不同,路基中心樁體以承壓為主,坡腳位置處樁體以抗彎為主,二者之間以抗彎剪為主。柔性基礎下CFG樁復合地基破壞規(guī)律是由局部導致整體失穩(wěn)的漸進式破壞,可以采用英國加筋土及加筋填土規(guī)范關于剛性樁復合地基穩(wěn)定性計算方法結合墊層容許剪切應變作為控制標準與判斷依據(jù),分析復合地基穩(wěn)定性。(5)復合地基沉降主要受路肩范圍內(nèi)樁的長度、樁間距等因素控制,針對中等壓縮性土地基,可適當減少坡腳范圍加固樁體,這樣既減小了工程造價,也不會造成大幅度的地基沉降。(6)復合地基沉降、樁土應力比受樁間距、樁長影響較大。有效樁長范圍內(nèi),增加樁長可以明顯減小復合地基沉降,樁長大于有效樁長后,繼續(xù)增加樁長對復合地基沉降的減小效果甚微。采用CFG樁加固地基時,不能一味地依靠增加樁長減小復合地基沉降。(7)相同路基填高下,CFG樁采用全加固處理方式的安全系數(shù)明顯大于CFG樁加固處理至邊坡中心的安全系數(shù),潛在滑移面逐漸從路基表面貫穿至坡腳或坡腳外一定距離處。保持填高不變,改變復合地基加固樁間距,樁間距1.5m時,加固后的地基復合模量增加較大,潛在破壞面出現(xiàn)在路基填土內(nèi)部,而沒有貫穿至地基土層中。樁間距5m時,經(jīng)有限元強度折減,土工格柵被拉出,樁體發(fā)生明顯的彎曲。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鋒;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羅思京;;粉噴樁的工作機理及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研究[J];武漢工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王聰;崔新壯;周亞旭;張娜;;黃河三角洲地下咸水對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的影響研究[J];公路;2012年07期
4 婁國充;樁式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的研究[J];巖土力學;1998年01期
5 李斯海;框架立交橋結構與復合地基承載變形的有限元分析[J];巖土力學;2000年02期
6 劉杰,何杰,張可能;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的彈塑性分析[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3年03期
7 王俊林;肖昭然;劉治國;;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及變形特性的三維數(shù)值分析[J];水運工程;2007年08期
8 雷學文;陳凱杰;;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及變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巖土力學;2007年S1期
9 鄒新軍;楊眉;趙明華;;未打穿砂井復合地基承載機理模型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10 劉運庚;;振沖碎石樁復合地基承載性能試驗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謝定義;張愛軍;;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的計算機模擬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2 雷學文;陳凱杰;;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及變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瑞鉀;張大鵬;崔雙立;李志祥;劉叢;;旋噴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的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鄭俊杰;復合地基承載特性分析及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2 連峰;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機理及設計方法[D];浙江大學;2009年
3 劉敦平;雙向增強體復合地基承載特性及其數(shù)值分析[D];湖南大學;2008年
4 楊宇;雙向增強體復合地基承載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趙慧爽;基于離心模型試驗CFG樁筏—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與變形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2 彭明清;自動脫掛鉤技術條件下SDDC樁復合地基承載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3 金忠良;柱錘沖擴樁法復合地基承載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4 王濤;黃河三角洲咸水區(qū)水泥土深層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與沉降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喻娟;復合地基承載特性計算分析軟件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84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8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