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的復原研究與設計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的復原研究與設計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人們對古代建筑的了解更加深入,逐漸展開了對古代建筑的復原工作。很多人都對古代建筑的設計非常感興趣,那么復原工作應該會受到很多人的認同。在古代建筑的復原工作中,大部分是通過某些歷史典籍中的只言片語來推斷曾經(jīng)存在的歷史建筑,并且對其研究和設計內(nèi)容進行從內(nèi)到外的分析,結合建筑物的設計規(guī)格、建筑風格、外觀結構等多種方面來分析古代建筑的做法和裝修的樣式。本文主要結合該項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古代建筑復原研究的簡單方式和原則進行簡要分析。
【作者單位】: 長春建筑學院;
【分類號】:TU-87
【正文快照】: 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日益迅速,曾經(jīng)的古樸風格建筑正在被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所取代,古代建筑的整體設計也逐漸走向衰亡。那么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復原研究和設計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古代建筑有著良好的認識,可以借鑒到一些獨特的設計思想,有利于以后現(xiàn)代建筑構思的完善,對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佘念,儲坤;中國古代建筑的群體意識[J];四川建筑;2002年02期
2 林皎皎;中國古代建筑與傳統(tǒng)文化[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陳雷;郵票里的中國古代建筑——樓[J];中外建筑;2004年06期
4 王東濤;試論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李和;;中國古代建筑中傳達的藝術美[J];法制與社會;2008年33期
6 劉九紅;;中國古代建筑的文化表現(xiàn)[J];山西建筑;2008年35期
7 王耘;;論中國古代建筑的造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李通;;提高文化素養(yǎng)促進對古代建筑的認識和理解[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13年05期
9 ;趙立瀛談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藝術[J];華中建筑;1983年01期
10 ;趙立瀛談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藝術[J];華中建筑;198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麗娟;何林;;試論中國傳統(tǒng)色彩與中國古代建筑的關系[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8卷)[C];2007年
2 劉江濤;劉永濤;;淺談中國古代建筑[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3 王樹寶;;繼承傳統(tǒng)建筑,構筑人間圣殿 論中國古代建筑的保護與發(fā)展[A];中國民族建筑(文物)保護與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周芳芳;于華;高偉;;道家思想對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影響[A];首屆山東材料大會論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5 樓亞萍;;中國古代建筑裝飾的特色[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7卷)[C];2013年
6 蕭嵐;;試談中國古代建筑的抗震措施[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三、四輯)[C];1982年
7 侯潔;;從長春園“黃花陣”建筑老照片看古建修繕的真實性問題[A];《圓明園》學刊第十期[C];2010年
8 張十慶;;古代營建技術中的“樣”、“造”、“作”[A];建筑史論文集(第15輯)[C];2002年
9 黃瀟;;宣揚古建魅力 繁榮城市文化[A];繁榮古都歷史文化 推動北京文化之都建設——2012·世界文化遺產(chǎn)日論壇文集[C];2012年
10 溫風海;;對中國古代建筑風格特征之幾點認識[A];中國民族建筑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莉慧;系統(tǒng)描述中國古代建筑歷史的宏篇巨制[N];中國建設報;2007年
2 ;1.什么是古代建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3 本刊編輯部整理;“凝固的歷史”中感受輝煌[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8年
4 撰文/陳前金;杰出建筑世家“樣式雷”[N];九江日報;2009年
5 趙軍;中國古代建筑資料管理的探索[N];中國文物報;2012年
6 鄭時齡;對中國古代建筑核心問題的精準解剖[N];建筑時報;2004年
7 王貴祥;中國古代建筑為何以木結構為主[N];北京日報;2009年
8 李華東 葛川;解密中國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N];中國社會報;2009年
9 記者 李文_g 秦娟娟;雪花啤酒斥資千萬助《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五書》出版[N];中華讀書報;2011年
10 記者 邢宇皓;中英文版《中國古代建筑》與讀者見面[N];光明日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蕾;中國古代建筑對日本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2 石增禮;中國古代建筑類型與分類[D];浙江大學;2004年
3 王玉成;中國古代建筑藝術與旅游開發(fā)[D];河北大學;2004年
4 唐勇;《中國古代建筑》網(wǎng)絡教學課件的設計制作與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冷霜;關于中國古代建筑文獻的基礎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6 張春梅;《日書》與中國古代建筑風水[D];浙江大學;2005年
7 侯婷;中國古代建筑之美[D];天津美術學院;2008年
8 梁航琳;中國古代建筑的人文精神[D];天津大學;2004年
9 張同樂;古建筑中的結構技術及其藝術特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10 李宸;對東漢前銅器上的建筑模型與圖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39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3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