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大學》 2013年
我國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實證研究
李冠青
【摘要】:金融危機后,銀行業(yè)的穩(wěn)定性引起了業(yè)界人士和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有學者認為本次金融危機的發(fā)生歸因于長期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資產泡沫產生、信貸擴張過度、進而導致金融機構過多的承擔風險,造成整個金融系統(tǒng)風險集聚。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是否會對金融行業(yè)的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是否會影響銀行風險水平,是銀行經營管理中應予以關注的問題。然而,這一問題恰恰是銀行風險管理中欠缺的。傳統(tǒng)的銀行管理僅僅注重銀行自身微觀指標的監(jiān)測,忽視了貨幣政策這一通過宏觀環(huán)境作用于銀行風險水平的渠道。 縱觀關于國內外有關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文獻,學者多關注于傳統(tǒng)貨幣政策渠道在利率、信貸、資產價值方面的傳導影響,而較少的專門提出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從新的視角分析了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該理論側重于分析貨幣政策影響銀行的風險識別程度、風險偏好、風險承擔水平等行為,進而改變風險資產組合、信貸質量,銀行業(yè)風險水平上升。文章將從理論和實證層面驗證貨幣政策是否對于銀行風險產生影響,并將深入探討分析貨幣政策的風險傳導機制。 本文主要通過六部分研究了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第一部分為引言,提出了本文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與整體思路。第二部分為文獻回顧,結合國內外文獻對銀行風險承擔渠道理論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第三部分為實證研究模型變量的選取與樣本的統(tǒng)計分析。第四部分為實證分析,基于2001-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以及五十余家商業(yè)銀行的微觀數據,采用GMM動態(tài)面板廣義矩估計、脈沖響應分析等計量方法對貨幣的銀行傳導渠道進行檢驗,并對回歸結果做出經濟學解釋。第五部分將通過系統(tǒng)動力學的研究方法建立仿真系統(tǒng)。第六部分提出制約問題和相關建議。 經過文章研究,得到的主要實證結果有:(1)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增加我國銀行業(yè)的風險承擔水平,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會降低風險水平。(2)規(guī)模大、資本充足、收益率較低、股東權益高的銀行抵消貨幣政策沖擊的能力強,國有銀行較其他商業(yè)銀行、上市銀行交其他未上市的商業(yè)銀行,其風險承擔行為對貨幣政策的敏感度較低。(3)實體經濟形勢越好、物價水平越低、銀行競爭程度越低,銀行抵御貨幣政策風險沖擊能力越強,且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表現出非對稱性,銀行對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較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更加敏感,風險易放難控。(4)金融危機后較危機前銀行風險的延續(xù)性更強,但銀行抵御貨幣政策風險沖擊的能力更強,資產規(guī)模、資本水平對銀行抵御風險的影響也更強。為避免貨幣政策對銀行穩(wěn)定性造成的沖擊,貨幣當局應考慮到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加強與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溝通合作,在傳統(tǒng)貨幣政策基礎上搭配使用宏觀審慎管理工具,兼顧貨幣政策的調控目的與金融穩(wěn)定。同時,銀行自身應完善風險管理框架,強化資本管理方法,促進金融體統(tǒng)穩(wěn)定。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832.51;F22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傅明明;呂靖;;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港口-區(qū)域經濟關系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2 于一;何維達;;貨幣政策、信貸質量與銀行風險偏好的實證檢驗[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3 章杰寬;;旅游投資經濟影響的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J];旅游論壇;2011年05期
4 李濤;劉明宇;;資本充足率、銀行信貸與貨幣政策傳導——基于中國25家銀行面板數據的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5 陳秋池;;近十五年中國貨幣政策比較分析[J];北方經貿;2013年01期
6 林蔥;;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企業(yè)現金流預測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1年08期
7 張強;張寶;;貨幣政策傳導的風險承擔渠道研究進展[J];經濟學動態(tài);2011年10期
8 馮科;何理;;我國銀行上市融資、信貸擴張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1年S2期
9 丁德圣;;從發(fā)展金融學角度看當前我國宏觀審慎監(jiān)管框架的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2年10期
10 張雪蘭;何德旭;;貨幣政策立場與銀行風險承擔——基于中國銀行業(yè)的實證研究(2000—2010)[J];經濟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敏;郭子堅;唐國磊;張茜;;綜合運輸體系與區(qū)域經濟互動影響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2 衛(wèi)斐;王喜成;;北部灣港與區(qū)域經濟的動態(tài)關聯(lián)性研究[J];大眾科技;2011年04期
3 李濤;劉明宇;;資本充足率、銀行信貸與貨幣政策傳導——基于中國25家銀行面板數據的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4 吳言林;白彥;尹哲;;經濟周期、信貸擴張與政府逆周期宏觀調控效果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01期
5 曹廷求;朱博文;;貨幣政策、銀行治理與風險承擔[J];金融論壇;2012年12期
6 龐欣;劉志新;孫歐;;上市銀行經營績效與貨幣政策信貸傳導有效性[J];系統(tǒng)工程;2013年04期
7 方意;趙勝民;謝曉聞;;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分析——兼論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協(xié)調問題[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8 劉曉欣;王飛;;中國微觀銀行特征的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檢驗——基于我國銀行業(yè)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3年09期
9 譚政勛;;銀行規(guī)模、貨幣政策與風險承擔[J];金融論壇;2013年06期
10 鄒飛;王宗潤;;銀行高管非金融從業(yè)經歷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J];金融論壇;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雁冰;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方法的醫(yī)療費用過快增長問題建模與控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趙小華;成長型生產企業(yè)R&D項目組合動態(tài)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3 張繼良;港口物流系統(tǒng)競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4 張鵬;品牌生態(tài)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與仿真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5 段海濤;我國銀行監(jiān)管的市場約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寶;中國信托公司效率及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與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7 王作文;宏觀審慎監(jiān)管理論與實證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8 鄒德剛;銀行破產法律理論邏輯[D];吉林大學;2013年
9 余艷炯;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10 聶召;風險預警、信貸危機與宏觀審慎管理策略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璇;鐵路物流與經濟互動發(fā)展的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0年
2 姜偉香;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保稅港區(qū)與內陸港互動發(fā)展機理模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周興梅;基于PS-DLD的港口供應鏈柔性熵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宋玉;我國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5 張利華;煤礦瓦斯爆炸危險源SD模型構建及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6 陳毅明;廣州港深水航道與區(qū)域經濟適應性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7 惠子;論巴塞爾資本協(xié)議Ⅲ下我國商業(yè)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D];吉林大學;2013年
8 趙瀟琳;貨幣政策對商業(yè)銀行微觀資產配置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3年
9 尹碩浦;貨幣政策的風險承擔渠道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10 冉瑩瑩;中國貨幣政策時滯研究[D];青島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云;;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的貨幣政策選擇和近期的貨幣政策走向分析[J];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葉蓁;;中國貨幣政策產業(yè)異質性及其決定因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10年01期
3 王振山,王志強;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途徑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12期
4 奚君羊,劉衛(wèi)江;通貨膨脹目標制的理論思考——論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重新界定[J];財經研究;2002年04期
5 張路通;;泰勒規(guī)則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檢驗[J];財會月刊;2008年08期
6 李揚,彭興韻;存款準備金與資本充足率監(jiān)管的貨幣政策效應[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年03期
7 戴國強;張建華;;貨幣政策的房地產價格傳導機制研究[J];財貿經濟;2009年12期
8 曹艷華;牛筱穎;;上市銀行治理機制對風險承擔的影響(2000~2007)[J];金融論壇;2009年01期
9 寧凌;企業(yè)現金流轉系統(tǒng)動態(tài)仿真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2年02期
10 李晶;呂靖;;港口與區(qū)域經濟互動的影響機理[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松華;基于DSGE模型的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戴相龍說2000年貨幣政策將從五個方面著力[J];政策與管理;2000年02期
2 李素梅;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3 吉可為,苑德軍;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4 張鵬;不穩(wěn)健銀行體系對貨幣政策的負面作用[J];經濟研究參考;2000年05期
5 戴相龍;戴相龍表示 繼續(xù)實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J];領導決策信息;2000年30期
6 錢敏華;;正確認識貨幣政策拉動內需的作用[J];對外經貿財會;2000年04期
7 于惠玲;;我國貨幣政策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J];華北金融;2000年11期
8 黃健;;貨幣政策:尋求新工具[J];資本市場;2000年11期
9 李春琦;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搭配[J];當代財經;2001年01期
10 朱正元;美國聯(lián)邦儲備體系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辯證否定與啟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帥;徐長生;;貨幣狀況指數:我國貨幣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高珂;時光;;2008年我國貨幣政策出現倒‘V’型轉變原因淺析[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許晉波;;新時期我國的貨幣政策[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貨幣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國經濟年會(2011-2012)會刊[C];2012年
5 李翀;;關于近年來我國宏觀貨幣政策力度的存疑[A];外國經濟學說與中國研究報告[C];2012年
6 孫日瑤;;論貨幣政策的不完備性與我國對策[A];當今中國經濟學八大理論熱點[C];1994年
7 劉降斌;潘慧;;我國貨幣政策外部傳導機制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2010年季度數據的實證檢驗[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李琳;趙世君;吳冰晶;;企業(yè)對外投資對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反應研究[A];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李艷秀;;經濟危機背景下貨幣政策作用機制的比較[A];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3年
10 劉莉亞;;不同經濟背景下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影響差異化的實證研究[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江山 王迎暉;[N];中國改革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何馨;[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3 林妙云;[N];中國審計報;2006年
4 周明;[N];中國證券報;2007年
5 魯政委;[N];中國證券報;2007年
6 林純潔;[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7 李揚;[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8 王東京;[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9 楊雪婷;[N];北京商報;2007年
10 冀遠;[N];證券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偉;中國貨幣政策績效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李虹檠;多重二元結構與中國貨幣政策差異效應[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胡新智;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的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侯超惠;論中國的貨幣政策[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李昱;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貨幣政策[D];吉林大學;2006年
6 吳丹;支持貨幣政策的利率期限結構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7 趙海云;中國貨幣政策體系框架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8 王姣姣;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王宗林;資產價格與我國最優(yōu)貨幣政策[D];南開大學;2012年
10 張尚學;就業(yè)優(yōu)先的貨幣政策結構效應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成光灝;基于省際數據的央行統(tǒng)一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2 孫敬祥;近年來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及其有效性分析[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3 王萍;開放條件下中國貨幣政策的演進及其效果評價[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4 卞立建;貨幣政策透明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朱建勛;轉型經濟條件下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楊昀;開放經濟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沖突[D];蘭州大學;2009年
7 申嵐;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年
8 陳飛;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于倩;試析我國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貨幣政策措施與取向[D];山西財經大學;2009年
10 韓梅;我國主要貨幣政策工具的效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9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7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