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作為東盟市場提供者地位的變化及影響
本文選題:市場提供者 切入點:初級產品 出處:《亞太經濟》2017年01期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日美三國作為東盟產品市場提供者的地位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中國作為東盟地區(qū)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市場提供者的地位已經明顯高于日本和美國;中國的最終消費品市場提供者地位已經超過日本,與美國的差距在縮小;中國的最終資本品市場提供者地位呈下降趨勢。中日美作為東盟市場提供者地位的變化主要是由經濟發(fā)展水平、匯率變化、貿易結構差異和產業(yè)分工模式演變造成的。這一系列變化將對中日美三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以及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產生重要影響。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he status of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market providers of ASEAN products has changed greatly. At present, China's status as the primary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 market providers in the ASEAN regio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s final consumer goods market provider status has surpassed Japan, and the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s narrowing; The status of China's ultimate capital goods market provider is on a downward trend. The changes in the status of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market providers in ASEAN are mainly due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This series of change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atus of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2015ZDA017)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F832.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華軍;;中間產品價格理論研究綜述[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7年01期
2 汪文利;王海燕;;兩級供應鏈中間產品動態(tài)價格的穩(wěn)定性分析(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S1期
3 王娟;何長江;;中間產品進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經濟縱橫;2011年11期
4 石人瑾;試論中間產品價格的制訂[J];財經研究;1984年06期
5 馬風濤;李俊;;國際中間產品貿易的發(fā)展及其政策含義[J];國際貿易;2011年09期
6 文中偉;張彥山;;中間產品如何實施品牌戰(zhàn)略?[J];紡織服裝周刊;2011年43期
7 劉東陽;;淺析廣東省中間產品貿易的優(yōu)劣勢[J];知識經濟;2012年03期
8 鄭津;;談談中間產品的按質論價[J];價格月刊;1989年07期
9 胡小娟;陳曉紅;;我國中間產品貿易探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6年05期
10 張潔瑩;;中國與東亞中間產品貿易和我國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寧;;基于Fuzzy的以中間產品為對象的船舶分段劃分技術研究[A];2010年MIS/S&A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學術論文集)[C];2010年
2 畢功兵;梁j;羅艷;;生產系統的中間產品外購效率評價的DEA方法[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高洪深;;企業(yè)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及其三庫系統的研究[A];企業(yè)發(fā)展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超柱 通訊員 倪妮;知名度不高成中間產品“硬傷”[N];嘉興日報;2005年
2 張艷;原產地判定中含進口成分中間產品的計算[N];中國國門時報;2009年
3 本報特派記者 李松;建立食品試吃制度[N];中國食品報;2014年
4 永安期貨 劉文旺;需求萎縮與毛利高漲的悖論[N];期貨日報;2008年
5 徐長文;日本經濟長期增長原因及趨勢[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6 ;淺析綜合鋼鐵廠的軟件需求[N];計算機世界;2004年
7 孫昂;最終公共產品與財政績效[N];江蘇經濟報;2007年
8 顧穎弘;中間產品如何深入人心[N];解放日報;2001年
9 魏廣軍 楊沛潔 張建超;尼龍化工公司從管理中“挖”效益[N];平頂山日報;2011年
10 生意社分析師 陳長松;紡織市場中間產品尷尬受夾[N];國際商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蔣寧;三種情景下的VMI供應鏈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李方靜;基于二元邊際視角的中間產品進口對中國制造業(yè)出口質量影響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3 張佳春;基于中間產品的造船成本核算與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4 夏平;中國中間產品貿易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5 蔡偉雄;發(fā)展中國家的金融發(fā)展對FDI引進的影響[D];南開大學;2009年
6 胡小娟;跨國公司FDI中間產品貿易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7 沈于;“山寨現象”成因及影響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8 杜義飛;基于價值創(chuàng)造與分配的產業(yè)價值鏈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雄予;金融發(fā)展影響價值鏈升級的路徑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2 盧福紅;中間產品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東南大學;2015年
3 張煥煥;中間產品貿易對我國制造業(yè)工資收入差距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6年
4 姚福劉;造船中間產品流通量控制的實現與優(yōu)化方法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6年
5 胡雪嬌;中間產品進口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6 何新群;中國中間產品進口技術復雜度對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7 龍敏捷;中間產品進口影響我國工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8 肖浩;中間產品進口對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技術含量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9 陳彬彬;中國中間產品進口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10 劉慶玉;基于中間產品生產的工業(yè)化戰(zhàn)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74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7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