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電子廢棄物 回收網絡 逆向物流 層次分析法 神經網絡
【摘要】:近年來,重慶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用電器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由此帶來了電子電器廢棄物的迅速增長。電子電器廢棄物中含有豐富的可回收利用資源,規(guī)范有效的回收處理可以帶來相當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如果其中的電路板、重金屬等電子廢棄物處置不當,會對環(huán)境造成永久性的污染。重慶市作為直轄市之一,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但尚未建立起一個科學規(guī)范的回收網絡體系,回收方式較為落后,處理技術較為粗劣,這些已成為制約社會和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的回收網絡體系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于促進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節(jié)約,順應循環(huán)經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促進電子電器廢棄物產業(yè)化良性發(fā)展也具有理論參考價值。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首先,在調研的基礎上,梳理了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的現狀,結果表明多市場主體無序回收且粗放處置表明重慶市尚未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回收網絡體系。其次,利用調研數據和統(tǒng)計年鑒等數據,引入BP神經網絡模型并結合市場供給A模型預測了重慶市2015-2025年的電子電器廢棄物總量及空間分布。然后,按照基本功能的不同將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分為回收集成和處理集成二級集成,并更進一步分為包括回收點、存儲站、處理中心、處置場在內的四級回收網絡。根據回收集成的以回收功能為核心和以及處理集成以處理功能為核心的特點分別構建了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和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區(qū)位選址模型,得出了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的基本模式。再次,從責任主體、回收模式、法律法規(guī)、政府補貼、公眾參與等角度為保障回收網絡體系的構建與穩(wěn)定運行提供了建議。最后,總結了文章的主旨和不足,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礎。本文研究表明:重慶市未來十年電子電器廢棄物以年均17.31%的增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本文提出了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的四級網絡模式,即每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一個回收點和每個區(qū)縣建立一個存儲站,分別在九龍坡區(qū)、璧山縣、涪陵區(qū)、萬州區(qū)建立一個處理中心和在璧山縣、萬州區(qū)分別建立一個處置場。
【關鍵詞】:電子廢棄物 回收網絡 逆向物流 層次分析法 神經網絡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713.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緒論10-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義11-12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述評12-15
- 1.2.1 電子電器廢棄物產生量預測研究12-13
- 1.2.2 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研究13-14
- 1.2.3 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處理運營模式與政策建議研究14-15
- 1.3 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15-17
- 1.3.1 研究目標15-16
- 1.3.2 研究內容16
- 1.3.3 創(chuàng)新點16-17
-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17-20
- 1.4.1 研究方法17
- 1.4.2 技術路線17-20
- 2 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理論基礎20-25
- 2.1 相關概念20-21
- 2.1.1 電子電器廢棄物20
- 2.1.2 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體系20-21
- 2.1.3 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21
- 2.2 回收網絡體系理論基礎21-25
- 2.2.1 循環(huán)經濟21-22
- 2.2.2 逆向物流22
- 2.2.3 生產者延伸責任制22-25
- 3 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總量預測25-38
- 3.1 總量預測的基本思路與方法選擇25-29
- 3.1.1 總量預測的基本思路25-27
- 3.1.2 總量預測的方法選擇27-29
- 3.2 總量預測的具體過程與結果29-35
- 3.2.1 電子電器產品保有量及新增量的估算及預測29-33
- 3.2.2 各類電子電器產品的使用年限及其廢棄年限的確定33-34
- 3.2.3 電子電器廢棄物產生量與總量的估算和預測34-35
- 3.3 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總量的空間分布35-38
- 4 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設計38-58
- 4.1 回收網絡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總體思路38-39
- 4.1.1 基本原則38
- 4.1.2 總體思路38-39
- 4.2 回收網絡體系的基本構成及功能39-41
- 4.2.1 回收集成39-40
- 4.2.2 處理集成40-41
- 4.3 回收集成的設計41-49
- 4.3.1 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基本理論41-43
- 4.3.2 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43-45
- 4.3.3 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具體實現過程45-49
- 4.3.4 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結果分析49
- 4.4 處理集成的設計49-57
- 4.4.1 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區(qū)位選址模型的基本理論49-51
- 4.4.2 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區(qū)位選址模型的建立51-52
- 4.4.3 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區(qū)位選址模型的具體實現過程52-55
- 4.4.4 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區(qū)位選址模型的結果分析55-57
- 4.5 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的模式總結57-58
- 5 發(fā)展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的建議58-62
- 5.1 責任主體和回收模式的選擇58-59
- 5.1.1 責任主體58
- 5.1.2 回收模式58-59
- 5.2 對策建議59-62
- 5.2.1 完善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建設,保障回收網絡順利開展59
- 5.2.2 發(fā)展專業(yè)化處置企業(yè),提高回收網絡的周轉效率59-60
- 5.2.3 建立專門的管理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提高回收網絡的透明度60
- 5.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回收處理企業(yè)的經濟效益60-61
- 5.2.5 提高消費者環(huán)保意識,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61-62
- 6 結論與展望62-65
- 6.1 結論62-63
- 6.2 展望63-65
- 致謝65-67
- 參考文獻67-70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文軒;;德國廢棄物回收處理廠的經營模式與概念[J];生態(tài)經濟;2006年07期
2 潘春華;;農資廢棄物回收值得提倡[J];致富天地;2013年06期
3 馬健媛;;澳大利亞廢棄物回收責任引起的爭議[J];中國包裝工業(yè);2006年09期
4 王樹谷;楊建瀟;;“電子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制度建設”論壇在京舉行[J];資源再生;2007年08期
5 ;瑞典的廢棄物回收機制[J];資源再生;2008年06期
6 管愛國;;增強責任意識 加快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產業(yè)發(fā)展[J];再生資源與循環(huán)經濟;2010年08期
7 劉娟;;基于運輸負荷和穩(wěn)定性的廢棄物回收服務選址評價[J];生態(tài)經濟;2012年02期
8 英斌;;瑞典的廢棄物回收利用[J];環(huán)境;1995年11期
9 ;德國、日本的包裝廢棄物回收新法[J];標準化信息;1996年04期
10 郭艷華;;從破解“垃圾圍城”向開發(fā)利用“城市礦產”轉變——廣州低值廢棄物回收利用基本思路與建議[J];生態(tài)經濟(學術版);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鄧京蘭;祝穎丹;王繼輝;邱桂杰;;復合材料廢棄物回收與利用的回顧與展望[A];第十四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2 舒適;朱云芳;;中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現狀及其防治措施[A];2008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8年
3 龔英;;基于灰色關聯度的廢棄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討[A];第19屆灰色系統(tǒng)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尤華;徐波;;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產業(yè)化的問題和對策[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5 王紅梅;于云江;劉茜;;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系統(tǒng)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設分析[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孟嬋娟;;論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階段義務分配的必要性[A];2008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包訊;美國:加大包裝廢棄物回收力度[N];中國包裝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陳婉婉;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 廢棄物回收助學[N];安徽日報;2014年
3 何岸邋徐文彬;天門試點農藥廢棄物回收[N];中國環(huán)境報;2007年
4 顧佳;上海將建電子廢棄物回收三級網絡[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6年
5 通訊員 楊萬寧 李杰安 記者 劉興華;世界首條復合材料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生產線冀州開工[N];河北經濟日報;2013年
6 曉芳;我國將建立電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產業(yè)試驗基地[N];國際商報;2006年
7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陳陽;電子廢棄物回收“任重道遠”[N];中國經濟導報;2013年
8 鐵錚;人大附中學生呼吁建立電子廢棄物回收制度[N];科技日報;2006年
9 首席記者吳劍;我省首批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在豐城開業(yè)[N];宜春日報;2010年
10 朱冰;電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部委聯動是關鍵[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石麗紅;城市醫(yī)療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及其網絡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云;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政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谷曉芬;電子廢棄物回收產業(yè)鏈協同治理機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6年
3 劉暢;NFYH公司廢棄物回收模式與收集系統(tǒng)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4 程創(chuàng)業(yè);重慶市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6年
5 張利杰;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立法完善[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6 劉一;環(huán)境保護視角下的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利用管理[D];暨南大學;2011年
7 王惠浪;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置的法律制度研究[D];海南大學;2012年
8 任智萍;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法律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8年
9 肖飛;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立法完善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10 劉世偉;城市生活廢棄物回收鏈管理對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090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909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