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以霸權穩(wěn)定論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以霸權穩(wěn)定論為視角
更多相關文章: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國際體系 中美關系
【摘要】:由中國主倡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二戰(zhàn)結束以來在西方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之外另行創(chuàng)立的國家間金融機構,從霸權穩(wěn)定論的觀點來看,這是對美國霸權體系的突破。但以此來判定國際體系發(fā)生轉換是錯誤的,因為美國的實力僅僅是相對下降,國際政治權力格局的變化僅僅是體系內的量變;且舊有的國際金融機構并未坍塌,亞投行尚難以與之比肩。不能否認,亞投行對舊有的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這是美、日阻撓、拒絕亞投行的原因。但以此認定國際關系將進入爭霸性的沖突時期是不對的,因為目前亞投行與現(xiàn)有的多邊金融機構的合作性大于競爭性,中國也并未將自己定位于秩序挑戰(zhàn)國的地位。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國際體系 中美關系
【分類號】:F831.2
【正文快照】: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自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期間提出倡議以來,發(fā)展之迅速,成效之顯著,出人意料,目前已經進入實質性的章程談判、簽署階段,預計在2015年底前投入運行。西方不少評論家認為中國意圖創(chuàng)建一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黃志勇;譚春枝;雷小華;;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基本思路及對策建議[J];東南亞縱橫;2013年10期
2 斯科特·莫里斯;永年;;亞投行沒有動美國的奶酪[J];博鰲觀察;2015年01期
3 白秀蘭;趙非u&;;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現(xiàn)實分析[J];國際金融;2015年03期
4 李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制改革與中國的進路分析[J];法學論壇;2010年02期
5 盛思鑫;曹文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地緣政治經濟分析[J];全球化;2015年01期
6 孫興杰;;亞投行的前景與挑戰(zhàn)[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4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焦得剛;;國際關系三大主流學派的權力觀及其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王存奎;略論中國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勢觀[J];安徽史學;2003年04期
3 周軍;略論1938年美英互惠貿易協(xié)定[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劉艷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國家形象戰(zhàn)略的調整[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姜麗麗 ,周士新;淺析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6 常笑;;從《君主論》看現(xiàn)實主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桑雷;;全球化視角下霸權思想的理性思維[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侯發(fā)兵;王安平;;國際沖突的蛛網模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鄒函奇;評析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權力理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隋書卿;;論冷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困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義虎;;兩岸經貿與兩岸關系的有效預期[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六)[C];2007年
2 楊德明;;WTO與中國四區(qū)域知識產權制度協(xié)調[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樊勇明;;東亞合作與區(qū)域性國際公共產品[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4 孟慶寶;;評析當代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5 劉志云;;中國國際法學的繁榮之路:一種引入國際關系理論分析的路徑[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李杰豪;;國際和諧與國際法的“系統(tǒng)平衡論”——權力、利益與道德的范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7 朱萌博;馬睿;;老子思想在當代國際政治領域中的影響力[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向麗華;;對問題導向研究傾向的評估——以對外援助研究為例[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9 張雪鵬;;利益、權力、機制和認同:國際反恐合作的多維分析[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10 王新龍;;國際安全合作:一種安全哲學視角的解讀[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婷;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國際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奇志;經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瑾;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監(jiān)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熊文;新地緣政治經濟框架的建模與模擬[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維余;外資并購安全審查法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王娟娟;合作與紛爭:艾森豪威爾時期美英核關系考察[D];南開大學;2010年
8 李凌云;“雙本位”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與影響[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文斌;我國房地產價格波動形成機制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張秀閣;援越抗美與中越關系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策;分析折中主義與后冷戰(zhàn)時代東亞安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彭琪;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變遷與蒙古外交政策選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常笑;中日邦交正;芯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純;簡析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對阿拉伯國家文化戰(zhàn)略中文化認同的缺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高楊;南海問題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孫yN單;國際金融監(jiān)管體系中的非正式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李立;影響以色列和土耳其關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范海英;論金融監(jiān)管的國際合作機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李皓;論中國的和平發(fā)展與國家形象的優(yōu)化[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彭震;“中國威脅論”——影響與對策[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黎文龍;;“拯救”還是“干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悖論分析[J];東南亞縱橫;2008年05期
2 鄂志寰;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及控制問題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1998年12期
3 黃志勇;譚春枝;鄺中;;創(chuàng)建中國—東盟銀行思路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3年06期
4 梅新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中國面臨三重考驗[J];中國金融;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華;;小城鎮(zhèn)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研究[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14期
2 楊婭婕;;淺析我國市政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難點及發(fā)展建議[J];經濟問題探索;2008年03期
3 譚向東;;城鎮(zhèn)化背景下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支持框架研究[J];建筑經濟;2011年07期
4 ;基礎設施銀行[J];時事報告;2011年10期
5 金戈;外商投資我基礎設施享受稅收優(yōu)惠[J];東南亞南亞信息;1995年15期
6 夏瑛;楊柳;;基礎設施項目貸款證券化——商業(yè)銀行介入基礎設施融資新途徑[J];新金融;2006年12期
7 ;投資熱點分享增值系列之“掛鉤基礎設施指數(shù)”2年期產品[J];國際金融;2007年06期
8 李前;;饑渴的非洲基礎設施市場[J];進出口經理人;2013年04期
9 ;保險資金將以多種方式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J];中國保險;2008年12期
10 常龍福;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J];唯實;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韋麗云;;廣西沿邊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探析[A];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建設與沿邊經濟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健 整理;金融保障貴州基礎設施建設[N];中國經濟時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朱周良;標普:基礎設施投資熱堪比網絡泡沫[N];上海證券報;2006年
3 韓梁;奧巴馬擬推“基礎設施銀行”[N];中華工商時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張怡;中國建筑 擬100億投建南寧基礎設施[N];中國證券報;2012年
5 麥格希財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道格拉斯·彼得森;基礎設施建設應更多依賴債券市場融資[N];經濟觀察報;2014年
6 記者 劉佳;400億貸款優(yōu)先支持縣城基礎設施建設[N];遼寧日報;2012年
7 鐘聲;亞投行的時代使命[N];人民日報;2014年
8 王立國;吸引社會資本 參與基礎設施建設[N];金融時報;2001年
9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教授 徐建國;基礎設施與通貨膨脹[N];21世紀經濟報道;2012年
10 孟祥林;小城鎮(zhèn)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策略探索[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郭繼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結構優(yōu)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徐東;我國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合約經濟分析[D];同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春燕;我國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融資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2 武文婷;吉林省基礎設施的民間資本融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魏菱;基礎設施建設的資產證券化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4 楊啟帆;我國基礎設施基金運作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5 顧林琳;PPP運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運營機制與模式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魏東艷;我省基礎設施的資產證券化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7 李應泉;婁底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基礎設施投融資管理體制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陳文波;我國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動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9 薄海;資產證券化及其在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10 丁力;資產證券化在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936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59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