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轉股票的市場效應與送轉動因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送轉股票的市場效應與送轉動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送轉題材一直是我國證券市場概念炒作的熱點之一,高送轉股票的超額收益現象也一直是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市場上投資者大多關心高送轉公告的超額收益狀況,而學術界同樣關心股利政策與公司市場價值的關系。關于公司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的關系,西方學者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研究至今出現了許多著名理論如MM理論、股利相關理論以及基于行為金融視角下的股利理論,高送轉作為股利政策的分支其形成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究竟高送轉會帶來怎樣的市場效應以及它形成機理如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像是一個謎,一個亟待揭開的中國特色之謎。本文選取2013-2014年年報每10股送轉10股以上共276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3年上市公司120家,2014年上市公司156家,2013年上市公司包括主板13家、中小板58家、創(chuàng)業(yè)板49家,2014年上市公司包括主板30家、中小板63家、創(chuàng)業(yè)板63家。在研究高送轉公告的超額收益過程中,首先對兩年數據進行總體研究,研究高送轉的總體超額收益情況,其次,對2013年和2014年數據分別進行研究,由于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市場處于相對熊市,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市場處于相對牛市,通過2013年和2014年高送轉公告的市場效應對比分析可以直觀了解市場環(huán)境不同時高送轉公告超額收益的差異情況,再次,為了進一步細化研究,本文還對不同板塊之間高送轉超額收益差異進行研究,研究高送轉公告在主板、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之間的差異情況,最后,除了上述橫向數據區(qū)分外,本文還對高送轉程度不同的數據加以區(qū)分,分別研究了10股送轉10股以上與10股送轉15股以上的上市公司超額收益的差異情況,從而達到了從橫向上和縱向上綜合系統(tǒng)性了解整個高送轉公告的超額收益情況。除了對高送轉公告的超額收益現象進行研究之外,在本文的第四章研究了高送轉的動因,從而真正揭開了高送轉公告的整個面紗,高送轉的動因是什么,究竟哪些因素會導致高送轉?本文通過logit模型回歸驗證了一些西方經典的股利理論在我國證券市場的適用情況。通過對高送轉超額收益以及送轉動因的研究得出以下一些初步結論:第一,高送轉預案公告日當天存在顯著為正的超額收益。第二,在牛市中高送轉預案公告日當天平均超額收益率比熊市更高,事件窗口期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也相對更高。第三,高送轉在主板、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三個板塊之間沒有呈現顯著的差異特征,但是相對來說創(chuàng)業(yè)板更加容易取得超額收益。第四,高送轉預案公告日當天送轉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平均超額收益率更高,事件窗口期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也更高。第五,通過高送轉動因的實證研究發(fā)現西方的股利理論中股本擴張理論和最適合價格區(qū)間理論適用我國證券市場,股票股利的信號傳遞理論不成立。第六,每股公積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潤是送轉股的必要條件但是它們的影響卻不盡相同,每股公積金是高送轉的充分必要條件,每股未分配利潤是高送轉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而通過對三年內是否曾送轉股票這一變量分析發(fā)現,曾經送轉股票的上市公司更加容易繼續(xù)高送轉。總的來說,本文通過對高送轉公告的綜合研究希望能夠淺顯的展示我國證券市場最新的高送轉股利政策的發(fā)展狀況及一些影響結果,最后,本文通過投資者、上市公司、監(jiān)管層的角度針對高送轉股票炒作現象提出了一些淺顯的建議。
【關鍵詞】:高送轉 超額收益率 股利政策 事件研究法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832.5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緒論10-15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意義10-11
- 第二節(jié) 高送轉相關概念介紹11-13
-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13
- 第四節(jié) 論文框架和創(chuàng)新點13-15
- 第二章 股利政策與文獻綜述15-25
- 第一節(jié) 股利政策回顧15-18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18-25
- 第三章 高送轉預案公告超額收益的實證研究25-36
- 第一節(jié) 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25-26
- 第二節(jié) 實證研究方法26-29
- 第三節(jié) 高送轉預案公告超額收益實證研究29-36
- 第四章 高送轉動因研究及案例分析36-45
- 第一節(jié) 高送轉動因理論與logit模型介紹36-39
- 第二節(jié) 研究假設與模型39-40
- 第三節(jié) 實證結果與分析40-42
- 第四節(jié) 三聯(lián)虹普高送轉案例分析42-45
- 第五章 總結、建議與本文不足45-49
- 第一節(jié) 總結45-46
- 第二節(jié) 相關建議46-47
- 第三節(jié) 本文不足與研究展望47-49
- 參考文獻49-52
- 附錄52-55
- 致謝55-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國輝,趙春光;上市公司選擇股利政策動因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05期
2 魏剛;非對稱信息下的股利政策[J];經濟科學;2000年02期
3 劉繼紅;試論股利政策對財務目標的影響[J];湖南財政與會計;2000年04期
4 霍海泉,賀素文;股利政策探析[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5 鄧永勤;試論股利政策的概念[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蔣宗傳;上市公司怎樣制定股利政策[J];交通財會;2002年12期
7 郭莉莉;股份制企業(yè)股利政策的選擇[J];理論界;2002年06期
8 胡凱;股利政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財會月刊;2003年10期
9 沈琦;股利政策對股價的影響——以方正科技為案例[J];經濟論壇;2003年09期
10 王海龍;股權結構與股利政策——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論分析[J];金融縱橫;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小軍;王平心;;股利變動、經營業(yè)績與信號假設[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2 董艷;李鳳;;管理層持股、股利政策與代理問題[A];經濟學(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3 潘芳芳;;代理理論 過度投資、與股利首發(fā)——基于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2011)論文集[C];2011年
4 許慧;;股權結構、“隧道”行為與股利政策——基于大股東控制權利益實現方式的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張志花;金蓮花;;公司治理對股利政策的影響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6 詹姆斯·奧爾森;高展;白云霞;劉紫上;;盈余、盈余增長與價值[A];當代會計評論(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勞蘭s
本文編號:374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7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