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yè)員工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03 07:57
進入21世紀后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用人組織從關注人才顯露的經(jīng)驗、技能逐步轉向為對人動機、知識、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考察。當代管理學界普遍認同技能和經(jīng)驗可以通過培訓和工作時間進行積累,而一個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則是在后天成長中逐漸形成的,難以通過有限的培訓和教導來改變。本文研究的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則恰好處于當前心理學和管理學研究前沿的交叉地帶,一個人動機的強弱決定了其工作的努力程度;而周邊績效作為一種行為性、過程性的績效,很有可能受到個人動機的影響。本文使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希望通過對金融業(yè)員工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關系研究,來揭示周邊績效是否受到成就動機的影響,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者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來改進自身的工作,從而提升員工的成就動機和周邊績效。 本次研究首先回顧了成就動機和周邊績效的提出和理論發(fā)展,再通過進一步的文獻分析來探討成就動機和周邊績效之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確定了資料和量表的選用;通過量表的整理和發(fā)放收集到了167份有效問卷,通過SPS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分析的結果提出了產(chǎn)生這些結果的原因以及今后在工作中進行相應改進的建議。 本文的研究結論是:(1)成就動機和周邊績效存在顯著性的正相關關系,但是由于周邊績效的維度劃分為人際促進和工作奉獻兩個層面,成就動機和這兩個因素并不都存在顯著性的正相關;(2)成就動機和工作奉獻存在顯著性的正相關關系,并且最終決定系數(shù)達到了45.8%;(3)成就動機和人際促進沒有顯著性的相關關系,也就是說一個人人際促進行為不取決于其成就動機的強弱,而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最后本文針對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提出了從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建設職業(yè)發(fā)展通道、建立寬帶級差薪酬體系和一般培訓體系、做好崗位分析和動機測評、改善工作流程等方法來控制影響成就動機和周邊績效的因素,以期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加強對成就動機的培養(yǎng)和周邊績效的提升。
【學位單位】:西南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1
【中圖分類】:F832.3;F272.92;F22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選題依據(jù)
1.3 理論意義
1.4 現(xiàn)實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成就動機的相關研究綜述
2.1.1 動機的概念
2.1.2 成就動機的概念
2.1.3 成就動機的主要理論
2.2 周邊績效的綜述
2.2.1 績效的概念
2.2.2 周邊績效的概念
2.2.3 周邊績效的主要特征
2.2.4 周邊績效與任務績效的關系
2.3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關系的研究
2.3.1 成就動機與績效關系的研究
2.3.2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關系
2.3.3 對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關系的研究述評
3.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變量定義
3.1.1 對金融業(yè)員工的定義和特征描述
3.1.2 成就動機的定義與維度
3.1.3 周邊績效的定義和維度
3.2 研究工具選用
3.2.1 人口統(tǒng)計信息量表
3.2.2 成就動機量表
3.2.3 周邊績效量表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對象
3.5 研究假設
3.5.1 研究前提
3.6 研究假設
3.6.1 人口統(tǒng)計變量與成就動機關系的假設
3.6.2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關系的假設
3.6.3 研究框架
3.7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4. 研究分析與結果
4.1 樣本及各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4.1.1 樣本特征分析
4.1.2 成就動機、周邊績效及其各維度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4.2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2.1 成就動機量表的效度與信度分析
4.2.2 周邊績效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4.3 金融業(yè)員工人口統(tǒng)計變量對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1 性別對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2 年齡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3 學歷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4 職級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5 工作年限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6 行業(yè)細分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7 工作類別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4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相關性分析
4.5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回歸分析
4.5.1 成就動機和周邊績效的回歸分析
4.5.2 成就動機各維度對工作奉獻的回歸分析
4.5.3 成就動機對人際促進的回歸分析
5. 結論
5.1 研究結果探討
5.1.1 金融業(yè)員工的成就動機現(xiàn)狀
5.1.2 人口統(tǒng)計變量對成就動機的影響
5.1.3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關系
5.2 模型驗證與修正
5.2.1 模型的驗證
5.2.2 模型修正
5.3 對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啟示與建議
5.3.1 通過改進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不利因素提升成就動機
5.3.2 通過合理管理成就動機不損害周邊績效
5.4 本文研究不足及后續(xù)研究建議
5.4.1 研究不足
5.4.2 后續(xù)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調(diào)查問卷
圖表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68311
【學位單位】:西南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1
【中圖分類】:F832.3;F272.92;F22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選題依據(jù)
1.3 理論意義
1.4 現(xiàn)實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成就動機的相關研究綜述
2.1.1 動機的概念
2.1.2 成就動機的概念
2.1.3 成就動機的主要理論
2.2 周邊績效的綜述
2.2.1 績效的概念
2.2.2 周邊績效的概念
2.2.3 周邊績效的主要特征
2.2.4 周邊績效與任務績效的關系
2.3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關系的研究
2.3.1 成就動機與績效關系的研究
2.3.2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關系
2.3.3 對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關系的研究述評
3.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變量定義
3.1.1 對金融業(yè)員工的定義和特征描述
3.1.2 成就動機的定義與維度
3.1.3 周邊績效的定義和維度
3.2 研究工具選用
3.2.1 人口統(tǒng)計信息量表
3.2.2 成就動機量表
3.2.3 周邊績效量表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對象
3.5 研究假設
3.5.1 研究前提
3.6 研究假設
3.6.1 人口統(tǒng)計變量與成就動機關系的假設
3.6.2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關系的假設
3.6.3 研究框架
3.7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4. 研究分析與結果
4.1 樣本及各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4.1.1 樣本特征分析
4.1.2 成就動機、周邊績效及其各維度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4.2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2.1 成就動機量表的效度與信度分析
4.2.2 周邊績效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4.3 金融業(yè)員工人口統(tǒng)計變量對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1 性別對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2 年齡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3 學歷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4 職級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5 工作年限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6 行業(yè)細分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3.7 工作類別與成就動機的差異性分析
4.4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相關性分析
4.5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回歸分析
4.5.1 成就動機和周邊績效的回歸分析
4.5.2 成就動機各維度對工作奉獻的回歸分析
4.5.3 成就動機對人際促進的回歸分析
5. 結論
5.1 研究結果探討
5.1.1 金融業(yè)員工的成就動機現(xiàn)狀
5.1.2 人口統(tǒng)計變量對成就動機的影響
5.1.3 成就動機與周邊績效的關系
5.2 模型驗證與修正
5.2.1 模型的驗證
5.2.2 模型修正
5.3 對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啟示與建議
5.3.1 通過改進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不利因素提升成就動機
5.3.2 通過合理管理成就動機不損害周邊績效
5.4 本文研究不足及后續(xù)研究建議
5.4.1 研究不足
5.4.2 后續(xù)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調(diào)查問卷
圖表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永紅,林崇德;績效評估研究的現(xiàn)狀及其反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蔣京川;論成就動機與人格[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劉榮多;;我國金融從業(yè)人員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J];經(jīng)濟師;2008年06期
4 郭怡熠;;企業(yè)員工成就動機與工作績效關系研究[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8年06期
5 劉加霞,辛濤,黃高慶,申繼亮;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09期
6 張林,黎兵,劉永興;關于成就動機的研究綜述[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王登峰;崔紅;;中國基層黨政領導干部的工作績效結構[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葉仁敏,KuntA.Hagtvet;成就動機的測量與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2年02期
9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論評述[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年01期
10 蔡永紅,林崇德;同事評價教師績效的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陽;企業(yè)員工的成就動機、歸因方式與績效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683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683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