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產權改革績效與制度創(chuàng)新
[Abstract]:The static 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state-owned banks measured by output-oriented BCC model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banks before and after property rights reform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state-owned banks, but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state-owned bank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state-owned banks. This makes the efficiency values of the two converg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state-owned banks from 1998 to 2010, a mixed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banks. It i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the dynamic variables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which represent the change of property right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banks, and the size of assets is the decisive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banks.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for state-owned banks to improve efficiency, but also a negative effect. Therefore, we should change the degree and mode of state-owned banks' intervention,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state-owned banks, and vigorously develop intermediate business and retail business while improving the asset structur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有銀行產權制度改革效應評析”(2009JJD790016) 吉林大學“985工程”項目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F83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庫爾班沙·阿不都瓦依;買熱木古麗·阿西木;;新疆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實證分析[J];西部財會;2011年06期
2 汪冬梅;宋輝艷;;農村信用社實施管理會計的實證研究——基于實施狀況和績效的分析[J];財政研究;2011年06期
3 葉小莉;李文耀;;金融危機后中國銀行業(yè)海外并購績效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王芷萱;;開發(fā)支出與績效的相關性研究——基于滬深股市的經驗數據[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5 林德欽;;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實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年07期
6 陳濤;;廣州、深圳企業(yè)集團多元化程度測量:基于上市公司數據[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21期
7 吳瑩;高海妍;;災后重建政策應推陳出新[J];青海金融;2011年08期
8 葉欣;張露;陳偉忠;;基于遠期溢價原則的人民幣條件套?冃а芯縖J];管理評論;2011年07期
9 楊浩;;SCP框架下的證券產業(yè)市場結構分析[J];金融經濟;2005年16期
10 梅德強;龍勇;;創(chuàng)業(yè)投資聯盟的控制機制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玉榮;張淑艷;胡春霖;;外資并購對我國目標上市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康玲;陳曉毅;秦弋雯;;廣西上市公司IPO前后業(yè)績變化及成因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森;;國有控股公司的績效對國有商業(yè)銀行改革的啟示[A];第五屆國有經濟論壇“海峽兩岸企業(yè)改革與重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戴淑庚;曾維翰;;中國風險投資對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的績效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聯誼會2008年年會暨青年經濟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張騰文;;權證運用對封閉式基金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韓偉華;吳淑琨;;中國上市公司CEO薪酬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A];公司財務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楊勝剛;;臺灣公營銀行民營化的進展、績效與影響[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鄭婷婷;唐妤;;非財務指標的績效后果研究——基于2002年-2005年信息技術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羅得志;;中國銀行制度變遷:1949—2002[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方世建;桂玲;吳博;;股指期貨套期保值模型發(fā)展的比較評述[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謝柳;華信惠悅:解雇績效不佳的投資經理應三思[N];中國保險報;2009年
2 傅春榮;農行績效持續(xù)向好[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3 葛新民;績效雙贏的背后[N];吉林農村報;2011年
4 陳天翔;身陷困境 AIG賣樓發(fā)錢兩不誤[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5 吳銘;去年深市績效進一步提高[N];中國證券報;2008年
6 李長信;長三角銀行業(yè)警醒績效怪圈[N];中國改革報;2005年
7 張強;銀行監(jiān)管理念決定績效[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8 通訊員 石潤梅 張志超;不斷提高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績效[N];新疆日報(漢);2004年
9 本報記者 戴麗麗 朱沙;山東分行:目標瞄準績效最大化[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8年
10 關新紅;績效缺失 綜合競爭力難增[N];中國財經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曉初;中國銀行業(yè)市場化績效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2 梁化軍;中國證券發(fā)行監(jiān)管的制度變遷:理論模型與績效檢視[D];吉林大學;2006年
3 金明玉;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fā)展軌跡及其績效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4 曹毅;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馮恂;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績效成因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馬政;我國商業(yè)銀行引進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7 趙勇;中國指數基金績效與風險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8 劉燁;中國A股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的價值創(chuàng)造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9 萬麗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績效分析與發(fā)展對策[D];西南大學;2005年
10 付強;風險投資的委托代理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麗華;中國證券市場外資并購的績效分析[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2 張兵;我國基金管理公司股權結構與績效的關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黃暉;民營中小銀行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4 吳潔;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yè)影響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5 李洪;外資銀行進入與中國銀行業(yè)績效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6 邵春梅;我國證券市場中外資并購的績效和趨勢分析[D];蘇州大學;2004年
7 卿碩;商業(yè)銀行的市場導向、創(chuàng)新與績效關系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8 潘旋;我國商業(yè)銀行激勵約束機制與績效關系的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周治;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績效評估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10 翟榮新;山東省外商直接投資狀況及績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92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49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