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中國碳金融研究熱點綜述
本文選題:中國 + 碳金融; 參考:《經濟問題探索》2012年06期
【摘要】:本文對2010-2011年CSSCI中最具代表性的36種經濟類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所有碳金融領域的學術論文進行總結,歸納出2010-2011年中國碳金融研究的幾大熱點: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與金融業(yè)、中國碳金融體系的構建、碳金融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碳金融風險管理、碳金融本土化、碳金融工具。本文對這些熱點進行了總結歸類,以期為碳金融問題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all the academic papers in the field of carbon finance published i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36 economic core journals in CSSCI in 2010-2011, and concludes several hot spots of carbon finance research in China in 2010-2011: the definition of carbon finance, carbon finance and fin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arbon finance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finance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arbon finance, the localization of carbon finance, and the carbon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classifies these hot spo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arbon finance.
【作者單位】: 中國農業(yè)大學;
【分類號】:F832;F205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何德旭;商業(yè)銀行制度與投資基金制度:一個比較分析框架[J];經濟研究;2002年09期
2 章升東,宋維明,李怒云;國際碳市場現(xiàn)狀與趨勢[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5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貴彬;農村民間金融規(guī)范化發(fā)展的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佳佳;;低碳經濟與碳金融發(fā)展路徑[J];中國集體經濟;2010年25期
2 馮登艷;;發(fā)展低碳經濟必須加快金融創(chuàng)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年04期
3 陳曉春;施卓宏;;論碳金融市場中的政府監(jiān)管[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彭欣;劉玉慧;;清潔發(fā)展機制下中國企業(yè)市場機遇分析[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卞博;康亞岑;秦濤;;我國發(fā)展碳金融問題及策略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23期
6 申倩倩;;中國應該發(fā)展碳金融[J];中國集體經濟;2011年07期
7 張瑞琴;蔣寶晴;;我國碳金融發(fā)展研究[J];經濟問題;2011年06期
8 劉倩;王遙;;碳金融全球布局與中國的對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8期
9 蔡梅芬;謝綿陛;;碳金融的冷思考[J];中國市場;2011年15期
10 商語青;;對創(chuàng)新碳金融助推低碳經濟發(fā)展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偉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空間分布發(fā)展變化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朱蓓;肖軍;;生態(tài)工業(yè)園發(fā)展綜述[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6年
3 邵瑤春;;論中國市場營銷倫理建設[A];中國市場營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鐘書華;;中國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建設的政策支撐體系構建[A];現(xiàn)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5 徐美;劉春臘;;低碳鄉(xiāng)村及其建設構想[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勵建榮;鄧少平;顧振宇;韓劍眾;傅玉穎;;對我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教學模式的思考和實踐[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蘇飛;張平宇;;中國能源安全脆弱性分析[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吳康;方創(chuàng)琳;;建國60年來中國小城鎮(zhèn)的發(fā)展歷程與新態(tài)勢[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陳成忠;林振山;;中國1953-2006年能源足跡增長的多尺度分析和因子分析[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汪明峰;;互聯(lián)網與城市地理學:中國案例與研究進展[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勇;我國生態(tài)效率型組織發(fā)展的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2 王蘭芬;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市場化融資方式的經濟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3 姚星;我國循環(huán)經濟建設進程中綠色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4 王浩;跨國公司地區(qū)總部與東道國城市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謝玉先;中國信息化與經濟增長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胡立法;FDI和經濟增長:國內金融市場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朱遠;中國提高資源生產率的適宜模式與推進策略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8 熊方軍;我國房地產市場分類宏觀調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9 劉艷軍;我國產業(yè)結構演變的城市化響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蘇方林;中國R&D與經濟增長的空間統(tǒng)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娟;轉型期中國政府經濟職能的重塑[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2 史曉磊;我國城鎮(zhèn)非正規(guī)就業(yè)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3 馮曉莉;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地區(qū)收入差距影響的研究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銀銀;中國與東盟中間產品貿易發(fā)展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5 葉雷;轉型時期行業(yè)協(xié)會的角色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馬維斌;以委托代理為中心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文海旭;基于集群理論的中國物流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D];武漢大學;2005年
8 楊清平;中國分時度假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9 石罡明;中國與新加坡住房公積金制度比較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7年
10 門立彥;歐盟統(tǒng)一勞動力市場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718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7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