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化紅利的負債轉化、“偽貨幣化”與當前通貨膨脹走勢
本文選題:貨幣化紅利/負債轉化 + 偽貨幣化 ; 參考:《學術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我國經濟貨幣化進程已經結束,貨幣化紅利已經開始轉化為負債。這意味著同樣的總量貨幣政策,在當前要比以往帶來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接下來我們討論了這種轉化的原因和影響,以及經濟貨幣化與貨幣流通速度的關系。由于短期心理和周期性因素的影響,我們發(fā)現在危機期間存在"偽貨幣化"現象,并論證了通貨膨脹在危機期間和之后的"V"型反轉態(tài)勢。這些分析意味著,我國2009—2010年貨幣超發(fā)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還遠沒有釋放完畢,2011年以后我們仍將面臨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tructure, China's economic monetization process has been over, monetization dividend has begun to turn into debt. This means that the same aggregate monetary policy is now more inflationary than ever. Then we discus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monetization and currency velocit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hort-term psychological and cyclical factors,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pseudo-monetization" during the crisis, and demonstrate the "V" reversal of inflation during and after the crisis. These analyses mean that the inflationary pressure caused by the currency overshoot in 2009-2010 is far from being released, and we will still face higher inflationary pressure after 2011.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國際商務系;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廣州大學商學院經濟系;
【基金】:第一作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BJ022) 廣東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GD10CYJ0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 廣東省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項目等的支持 中山大學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的資助
【分類號】:F821;F82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雨露,邊衛(wèi)紅;電子貨幣發(fā)展與中央銀行面臨的風險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2 周光友;;電子貨幣發(fā)展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基于協(xié)整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06年03期
3 伍志文;;“中國之謎”——文獻綜述和一個假說[J];經濟學(季刊);2003年04期
4 王曦;經濟轉型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流通速度[J];經濟研究;2001年10期
5 夏斌,高善文,陳道富;中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化與經濟波動——從黑箱理論看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3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小教,錢善鳳;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制度創(chuàng)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趙懷勇;論資產價格變化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嚴谷軍;試論網絡金融的風險類型與風險放大[J];商業(yè)研究;2003年13期
4 劉紅彥,王輝;論發(fā)展中國家的政府自律性[J];長白學刊;2003年03期
5 吳凡,盧陽春;轉型期中國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yè)的金融努力分析[J];財經科學;2005年04期
6 高云峰;董邦國;;中國貨幣需求穩(wěn)定性的實證研究——基于1994—2005年的協(xié)整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06期
7 李治國;曾利飛;;貨幣需求彈性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07年03期
8 張紅蕾;網絡銀行給我國金融監(jiān)管帶來的挑戰(zhàn)與對策[J];財貿研究;2001年01期
9 金秀,韓文琰,王晶;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趙芳;;布坎南的“政府失敗論”對我國政府改革的啟示[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恩平;轉型期我國農戶信貸供求分析及政策選擇[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2 呂煒;風險投資的經濟學考察——制度、原理及中國化應用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
3 徐良平;金融媒介與經濟增長[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4 魏立萍;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5 高莉;資本市場發(fā)展對貨幣政策新挑戰(zhàn)[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胡新智;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的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肖運來;我國油料作物生產的區(qū)域比較優(yōu)勢及效率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2年
8 李雙杰;企業(yè)績效評估和效率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蘇同華;銀行危機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10 毛劍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及其強弱的實證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計量分析[D];浙江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門洪亮;電子貨幣對貨幣供求體系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吳浩;金融全球化及對中國金融業(yè)的挑戰(zh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薛輝蓉;內生增長理論與我國經濟增長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4 王松;西部開發(fā):政府政策與外國直接投資[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5 郭麗;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競爭優(yōu)勢導向發(fā)展模式[D];鄭州大學;2001年
6 辛洪濤;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外生性與通貨緊縮相關關系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1年
7 張磊;深圳的經濟發(fā)展及產業(yè)結構調整[D];廈門大學;2001年
8 林毓鵬;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影響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9 衛(wèi)青;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對重構國際金本位制的思考[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10 黃廣昌;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路明,陳鴻燕;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貨幣改革的影響及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2002年08期
2 孫健,辛然;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的原因探析[J];財經研究;2002年03期
3 伍志文;中國之謎":理論及基于中國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3年01期
4 周立;漸進轉軌、國家能力與金融功能財政化[J];財經研究;2005年02期
5 張紅,陳潔;電子貨幣發(fā)展給宏觀調控帶來的新挑戰(zhàn)[J];財貿經濟;2003年08期
6 胡靖,李小寧;中國貨幣化進程的階段性研究[J];當代財經;2002年03期
7 胡智,邱念坤;中國“超額貨幣”成因的進一步檢驗[J];當代財經;2005年07期
8 馬國旺;;后凱恩斯信用貨幣理論述評[J];當代經濟研究;2006年02期
9 張作榮;中國經濟貨幣化進程的度量、效果分析與對策選擇[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10 陳雨露,邊衛(wèi)紅;電子貨幣發(fā)展與中央銀行面臨的風險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體制發(fā)展與經濟增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剛;西方各國金融系統(tǒng)演進和功能的制度分析——兼論我國金融系統(tǒng)的改革[D];吉林大學;2004年
3 吉松濤;鑄幣稅 貨幣化與中國經濟增長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00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0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