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非正規(guī)金融與正規(guī)金融合作問題研究——基于“有限理性”進化博弈模型的分析
本文選題:非正規(guī)金融 + 正規(guī)金融; 參考:《上海金融》2012年12期
【摘要】:基于博弈雙方"有限理性"的假設,本文構建了一個非正規(guī)金融和正規(guī)金融合作的進化博弈模型。研究發(fā)現,該動態(tài)博弈過程的結果有兩個可能的進化穩(wěn)定策略:其一是雙方都選擇"不合作",其二是雙方都選擇"合作"的最優(yōu)進化穩(wěn)定策略。為了增大該博弈過程收斂于最優(yōu)進化穩(wěn)定策略的可能性,我們認為,政府應該給予非正規(guī)金融合法地位,同時搭建非正規(guī)金融與正規(guī)金融之間的聯(lián)動平臺,降低雙方合作成本、增加合作效益。
[Abstract]: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 limited rationality " between the two sides ,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form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ult of the dynamic game process has two possible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 one is the choice of " non - cooperation " by both parties , and the other is the optimal evolutionary stability strategy of " cooperation " .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convergence of the game process to the optimal evolutionary stability strategy , we believ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the non - formal financial legal status , and meanwhile establish a linkage platform between the informal finance and the formal finance , reduce the cooperation cost of both parties and increase cooperation benefit .
【作者單位】: 成都學院;中國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
【分類號】:F832;F224.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guī)金融與中小企業(yè)融資[J];經濟研究;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紅;;對我國民間融資發(fā)展的對策建議[J];北方經濟;2006年08期
2 宋冬林,徐懷禮;中國民間金融的興起與發(fā)展前景:溫州案例[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3 馬方方;金融制度創(chuàng)新為民營經濟提供金融支持[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4 叢丹陽;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現狀審視和發(fā)展模式選擇[J];商業(yè)研究;2005年07期
5 高發(fā);;中國民間金融發(fā)展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02期
6 左臣明;;非正規(guī)金融研究文獻述評[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姚耀軍;轉軌經濟中的農村金融:管制與放松管制[J];財經科學;2005年06期
8 彭琦,岳喜偉;對我國企業(yè)融資結構與間接融資模式發(fā)展的探討[J];財經論叢;2005年01期
9 江春,許立成;產權、法律制度與中國金融發(fā)展之謎[J];財經問題研究;2004年08期
10 陳德付,戴志敏;標會的投融資效率研究——來自溫州市蒼南縣的一個案例分析[J];財經研究;2005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明賢;文春暉;;我國融資制度創(chuàng)新的障礙分析及績效改進[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金錚;;民間組織的一個類型:20世紀上半期長江中下游鄉(xiāng)村“錢會”解析[A];中國現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長云;體制轉型時期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融資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宋宏謀;中國農村金融發(fā)展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劉奎;我國金融抑制與深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4 周小斌;中國農業(yè)信貸市場的運行機制與績效[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5 徐濤;中國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張迎春;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與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7 劉加華;中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與建設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8 尹志超;信用合作組織:理論與實證[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9 楊英杰;金融發(fā)展中的中國貨幣需求活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10 安翔;我國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村經濟增長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若愚;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王安富;信息不對稱下的私營企業(yè)融資問題[D];汕頭大學;2001年
3 欒天虹;金融深化與金融體制改革[D];湖南大學;2001年
4 鄭志宏;中國城市化發(fā)展中的制度變革與金融支持[D];廈門大學;2001年
5 劉世安;中小企業(yè)融資次序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6 呂艷;非國有經濟的間接金融支持[D];西安理工大學;2002年
7 徐智斌;中國農村合作金融發(fā)展問題與對策[D];西北大學;2001年
8 曲紅;民營經濟的金融困境與民間金融制度構建[D];中南大學;2002年
9 羅頭軍;私營企業(yè)員工持股與治理機制的優(yōu)化[D];汕頭大學;2002年
10 馬俊;關于發(fā)展我國民間金融的思考[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金雪軍;從溫州看民間金融與主體金融的關系[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史晉川,葉敏;制度扭曲環(huán)境中的金融安排:溫州案例[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年01期
3 王信;臺灣的中小企業(yè)融資及對大陸的啟示[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6年05期
4 史晉川 ,朱康對;溫州模式研究:回顧與展望[J];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5 史晉川,孫福國,嚴谷軍;浙江民營金融業(yè)的發(fā)展[J];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葉敏;信息甄別機制與金融深化——溫州金融案例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德應;劉漸和;;TMT特征與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07期
2 李建設;宋洪鵬;張連眾;;匿名可選擇公共物品博弈中動力學研究[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潘玉榮;賈朝勇;張裕生;趙玉梅;;有限理性雙寡頭博弈模型的復雜性分析[J];大學數學;2011年04期
4 姚豐橋;陳通;;有限理性的Stackelberg雙寡頭技術創(chuàng)新演化博弈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趙振宗;;正規(guī)金融、非正規(guī)金融對家戶福利的影響——來自中國農村的證據[J];經濟評論;2011年04期
6 王能發(fā);蔡紹洪;;公共資源管理中克服公地悲劇的輕微利他博弈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馬光榮;楊恩艷;;社會網絡、非正規(guī)金融與創(chuàng)業(yè)[J];經濟研究;2011年03期
8 胡榮;夏洪山;;有限理性雙寡頭動態(tài)序貫競爭的建模與仿真[J];系統(tǒng)仿真技術;2011年02期
9 張學洪;章仁俊;;大股東掏空行為監(jiān)管的進化博弈分析[J];經濟經緯;2011年04期
10 班冬松;;中小型企業(yè)價格博弈的條件和結果研究[J];金融經濟;2005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新建;;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平的系統(tǒng)定義[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陳增明;梁昌勇;柏昊;;供應鏈興起的博弈論分析[A];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方志耕;劉思峰;崔江濤;李元年;;基于有限知識和理性的雙寡頭戰(zhàn)略定產模型研究[A];2006年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李錟;齊中英;雷瑩;;有限理性、異質信念與商品期貨價格波動[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洪潮;趙公勝;;大型集團化和產業(yè)集群化的進化博弈分析——基于企業(yè)視角[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志強;溫建芳;;企業(yè)家制度創(chuàng)新行為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王淑云;;基于交易費用的物流外包機理研究[A];第二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尹秋菊;;基于信號博弈GA在客戶關系管理中的應用[A];全國第九屆企業(yè)信息化與工業(y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盧方元;;統(tǒng)計信息失真的進化博弈分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方志耕;劉思峰;陳洪轉;;基于滿秩灰損益值矩陣的灰矩陣博弈的矩陣法求解研究[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本報記者 鄧旭;民間資本 魂歸何處[N];國際金融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易昌良;再給西部四個支點[N];中國經濟導報;2004年
3 梁思奇;發(fā)展較少“下線”就能牟取暴利[N];商務時報;2008年
4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顧海兵;尚處初級的中國市場化進程[N];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蘇嶸;規(guī)范與門檻:民間創(chuàng)業(yè)投資的雙重困境[N];陜西日報;2009年
6 ;防止矯枉過正[N];現代物流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谷重慶;農村問題是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持續(xù)良性增長的關鍵[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鐵軍;我國房地產市場非理性繁榮形成機制及其金融風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呂泉;基于有限理性的發(fā)電商競價決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3 黃鶴;中國大中城市房地產泡沫的檢驗及成因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4 范道津;公共管理視角下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績效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5 周杰;非對稱信息下房地產市場博弈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6 楊春;有限理性、噪音交易與過度波動[D];天津大學;2006年
7 賈男;中國股市噪音交易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毛明來;和諧理念下的投資項目經濟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許評;基于有限理性的個人納稅人遵從決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盛敏;我國保險消費選擇行為的經濟分析及實驗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非正規(guī)金融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2 陸會;非正規(guī)金融、農戶融資與農民收入[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3 浮莉萍;互補與協(xié)調:西部農村非正規(guī)金融與正規(guī)金融的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4 史琳;融資環(huán)境對新創(chuàng)企業(yè)融資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曾錚;嚴格理性下高速公路和輔路行車的效用最大化選擇[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6 錢敏;非正規(guī)金融演化路徑與監(jiān)管對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卓后騰;中國股市投資者情緒與收益的互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8 孫月;非正規(guī)金融支持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重建的可行性及其方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9 張至尊;基于元胞自動機的投資者心理與股價波動仿真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邢飛;基于有限理性視角下的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612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6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