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關系的實證研究——兼論人民幣二次匯改效應
本文選題:人民幣匯率 切入點:無本金交易遠期外匯 出處:《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人民幣二次匯改以來,人民幣跨境貿(mào)易結算有序推進,以香港為中心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初步形成,境內(nèi)外外匯市場一體化程度正在加大。本文通過對在岸人民幣遠期交易與離岸人民幣無本金交易遠期外匯(NDF)匯率的因果關系檢驗表明:3月遠期引導3月NDF的變化,12月期NDF引導12月遠期的變化。這表明,境內(nèi)外匯市場在中期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方面具有優(yōu)勢,而境外外匯市場在長期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方面具有優(yōu)勢,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匯率水平。
[Abstract]:Since the second exchange rate reform of the RMB, cross-border trade settlement of RMB has been advanced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offshore renminbi market with Hong Kong as the center is initially formed, and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creasing.Based on the causality test of onshore renminbi forward trading and offshore RMB non-principal forward exchange rate, this paper shows that March forward leads to the change of NDF in March, and December NDF leads to the change of December forward.This shows that the domestic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has an advantage in the medium-term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while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has an advantage in the long-term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and the market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has basically formed.The RMB exchange rate is close to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分類號】:F83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冬陽;尹華杰;;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測算及比較:1994—2009[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2 戎如香;;人民幣在岸遠期市場和離岸NDF市場關系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09年01期
3 張?zhí)諅?楊金國;人民幣NDF與人民幣匯率失調(diào)關系的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4 趙志君;陳增敬;;大國模型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評估[J];經(jīng)濟研究;2009年03期
5 黃穎;黃志剛;;人民幣遠期匯率能否合理反映匯率預期——對人民幣四大遠期匯率市場的比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年01期
6 林偉斌;陳浪南;;人民幣遠期匯率定價和市場建設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7 黃學軍;吳沖鋒;;離岸人民幣非交割遠期與境內(nèi)即期匯率價格的互動:改革前后[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8 王澤填;姚洋;;人民幣均衡匯率估計[J];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9 卜永祥;;中國外匯市場壓力和官方干預的測度[J];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10 何帆;張明;徐奇淵;;美國政府能否拯救華爾街[J];求是;2008年2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赤丹;;人民幣均衡匯率的影響因素及人民幣升值壓力應對政策[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7期
2 曹垂龍;;論人民幣匯制改革對我國進出口貿(mào)易的影響——兼析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6年07期
3 徐劍剛;李治國;張曉蓉;;人民幣NDF與即期匯率的動態(tài)關聯(lián)性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07年09期
4 嚴敏;巴曙松;;人民幣即期匯率與境內(nèi)外遠期匯率動態(tài)關聯(lián)——NDF監(jiān)管政策出臺之后[J];財經(jīng)研究;2010年02期
5 譚躍;張躍龍;;外匯遠期溢價異象與金融市場間投機溢價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15期
6 謝非;宋磊;張靜;;重慶汽車工業(yè)外匯風險現(xiàn)狀及對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7 戎如香;;人民幣在岸遠期市場和離岸NDF市場關系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09年01期
8 楊玲玲;孫海霞;;境內(nèi)外人民幣遠期外匯市場有效性及其價格發(fā)現(xiàn)力——基于匯率期限結構的實證檢驗[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11年02期
9 張興;張煒;;中美人民幣匯率博弈——基于新興古典經(jīng)濟學的再解讀[J];對外經(jīng)貿(mào)實務;2010年07期
10 杜曉蓉;黃忠強;王燕娜;;中國外匯儲備積累與中央銀行非對稱外匯市場干預[J];國際經(jīng)濟合作;201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吳先智;藍發(fā)欽;;NDF市場對境內(nèi)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研究[A];2008年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論壇: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楊玲玲;;境內(nèi)外人民幣遠期匯率聯(lián)動性及其波動性比較[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The Functions of the RMB Offshore Market in HK for Testing the Correlation of RMB Spot & Forward Exchange Rate between Offshore and Onshore Markets[A];第十一屆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論文集[C];2012年
4 王麗巍;;人民幣(香港)離岸市場匯率與人民幣NDF匯率關系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瓊;中國經(jīng)濟崛起中的人民幣匯率制度[D];吉林大學;2011年
2 牟曉云;金融危機對中日韓三國經(jīng)濟的影響及政府的對策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曉鈞;后危機時代中國外匯儲備結構優(yōu)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智;轉型期中國金融衍生產(chǎn)品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龔智強;開放條件下我國銀行業(yè)經(jīng)營機制轉型與風險防范[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6 魏英輝;行為金融視角下的匯率波動特征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7 汪彩玲;實際匯率對經(jīng)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劉金葉;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及作用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惠康;中國金融穩(wěn)定性的監(jiān)管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嚴敏;境內(nèi)外人民幣即遠期市場間聯(lián)動與定價權歸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琦;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幣均衡匯率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姚瑤;人民匯率波動給我國商業(yè)銀行遠期結售匯業(yè)務帶來的影響[D];云南大學;2010年
3 張海葉;基于跳擴散過程的人民幣匯率變動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及應用[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應銘;作為人民幣國際化實現(xiàn)途徑的東亞貨幣合作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丁小江;人民幣匯率均衡、失調(diào)以及調(diào)整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付;開放經(jīng)濟下中國貨幣需求函數(shù)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7 任棟;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及其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1年
8 郭瑩瑩;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mào)易收支不平衡的影響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9 孔儀方;人民幣境內(nèi)外遠期市場信息優(yōu)勢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鞏秀龍;人民幣長期均衡實際匯率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紅波;非平穩(wěn)變量的Granger因果檢驗[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7期
2 徐劍剛;李治國;張曉蓉;;人民幣NDF與即期匯率的動態(tài)關聯(lián)性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07年09期
3 章和杰;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shù)的構造及權重的確定[J];當代財經(jīng);2005年03期
4 王元龍;;人民幣匯率走勢回顧與展望[J];當代財經(jīng);2007年03期
5 張?zhí)燧x;盧春婕;;基于實際匯率的人民幣匯率變動分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代幼渝;楊瑩;;人民幣境外NDF匯率、境內(nèi)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關系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7 巴曙松;吳博;朱元倩;;關于實際有效匯率計算方法的比較與評述——兼論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shù)的構建[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8 呂風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shù)的測算和分析[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巴曙松;朱元倩;;2006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測算及趨勢展望[J];海南金融;2007年04期
10 林伯強;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的估計與實際匯率錯位的測算[J];經(jīng)濟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央行宣布再次啟動匯率改革[J];共產(chǎn)黨員;2010年13期
2 楊松 ,王克勤 ,楊槐;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J];西南金融;2005年10期
3 ;各地積極行動,舉辦各類培訓[J];中國外匯管理;2005年10期
4 劉田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效果評價[J];遼寧經(jīng)濟;2007年06期
5 劉二俊;;從對外貿(mào)易角度看人民幣匯率的走勢[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7年26期
6 胡俊清;;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jīng)濟的影響[J];商情(教育經(jīng)濟研究);2008年04期
7 張立偉;;人民幣應啟動第二次匯改[J];中國海關;2010年05期
8 王世雄;林森;;人民幣自由兌換問題的研究[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0年04期
9 陳婀娜;;人民幣匯率的博弈與我們的應對[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10年05期
10 陳喜法;潘亞嵐;;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J];浙江經(jīng)濟;199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全義;;發(fā)揮期貨市場作用 促進棉花產(chǎn)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A];中國棉花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七次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史樹林;;論金融衍生工具的發(fā)展及相關法律制度[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3 陳蓉;鄭振龍;;美元/人民幣遠期匯率定價偏差信息含量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盧現(xiàn)祥;朱巧玲;;論市場上層組織的構建與法治化社會的關系[A];2007年全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忠?guī)r 記者 高學冬;全省將開設生豬遠期交易[N];黑龍江日報;2010年
2 唐福勇;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債券遠期交易[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5年
3 記者 李倩;遠期交易撞開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大門[N];金融時報;2005年
4 國海證券;“保證金”比率過高 遠期交易做空受限[N];中國證券報;2005年
5 聯(lián)合證券研究所 張晶;債市波動加大 組合交易優(yōu)勢凸現(xiàn)[N];上海證券報;2005年
6 中國太保集團 翟金林;遠期交易:中看更要重用[N];上海證券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陳 偉;國債遠期交易引導市場理性[N];證券日報;2003年
8 記者 王馨 實習記者 劉蒙丹;南京將現(xiàn)首個遠期交易平臺[N];南京日報;2010年
9 報綜合報道;銀行間債市首推債券遠期交易[N];國際金融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郭茹;債券遠期交易今正式推出[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朱睿;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2 孫冬;基于協(xié)整、VEC、GARCH-M模型的人民幣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關系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3 何嗣江;訂單農(nóng)業(yè)發(fā)展與金融市場創(chuàng)新[D];浙江大學;2007年
4 馬德功;中央銀行外匯市場干預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慧一;電力市場衍生交易中的若干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7年
2 宋侃;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的發(fā)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3 郭磊;從境內(nèi)遠期業(yè)務特征的變化看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機制[D];復旦大學;2008年
4 葛明;金融管制下的人民幣非交割遠期形成機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7年
5 吉旭君;人民幣匯率衍生品市場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6 羅亞君;境外人民幣衍生產(chǎn)品交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應迪慶;中國企業(yè)匯率風險與規(guī)避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8 周麗蘭;基于期權理論的電力遠期合同交易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9 趙亮;電力市場遠期合同及其風險模型[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10 劉方;我國商業(yè)銀行遠期外匯業(yè)務案例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949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9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