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價理論在中國的實現形式
本文關鍵詞: 利率平價 人民幣升值壓力 外匯儲備 出處:《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利率平價理論是最重要的匯率決定理論之一。但在我國,人民幣匯率經常偏離利率平價所描述的均衡狀態(tài),而這種偏離程度可以用來衡量人民幣所面臨的升值或貶值壓力。為此,本文基于利率平價理論構建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指標P,并對人民幣升值壓力與人民幣即期匯率、我國外匯儲備變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人民幣升值壓力不能顯著地解釋人民幣即期匯率的變動,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和解釋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化。這表明,利率平價在我國不是以匯率自由浮動的形式表現,而是以外匯儲備積累速度的變化來體現。同時,由于中外利差變動對我國外匯供應產生影響,表明我國資本賬戶已處于事實上的準開放狀態(tài)。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ies, but in our country, the RMB exchange rate often deviates from the equilibrium state described by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 degree of deviation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pressure of appreciation or depreciation of RMB.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of appreciation pressure of RMB, and the pressure of appreciation of RMB and the spot exchange rate of RMB.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i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eciation pressure of the RMB cannot explain the change of the spot exchange rate of the RMB significantly. But to some extent, we can predict and explain the chang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hich shows that interest rate parity is not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fre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in China, but in the form of the change in the rate of accumul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interest rat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o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supply, the capital account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a de facto quasi-open state.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銀行;
【分類號】:F83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杜金珉,鄭凌云;利率平價理論對我國匯率決定的適用性探討[J];學術研究;2001年03期
2 易行健;;經濟開放條件下的貨幣需求函數:中國的經驗[J];世界經濟;2006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占威;人民幣匯率決定過程中利率平價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2 荀玉根;利率平價視角下我國利率與匯率的聯動性及政策協調[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穎,趙彤,王雙;論加入世貿背景下發(fā)展人民幣遠期外匯市場[J];商業(yè)研究;2003年05期
2 惠曉峰,曹玉玲;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匯率預測的綜述[J];商業(yè)研究;2004年10期
3 關路;關于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張昕,朱睿民;利率平價、資本流動與人民幣匯率的決定[J];財經科學;1999年06期
5 鄭軼男,宣國良;購買力平價理論在人民幣匯率中的應用[J];財經科學;2003年S1期
6 張建勇;論我國現階段的匯率政策──兼談人民幣應否貶值問題[J];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02期
7 孫剛,鄧黎陽;人民幣匯率合理性判斷——用平行數據單位根對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的經驗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10期
8 王曄;論我國外匯儲備與利用外資戰(zhàn)略的調整[J];財經問題研究;1999年08期
9 張銜;相對購買力平價、實際匯率與人民幣匯率政策[J];財經研究;2001年06期
10 杜金岷,鄭凌云;人民幣短期匯率決定的外匯供求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財貿經濟;200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竇晴身;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胡援成;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3 陶曉龍;匯率決定與波動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宋文兵;國際短期資本的流動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5 薛宏立;金融市場動態(tài)開放中的利率—匯率聯動[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6 沈宗范;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以及外資的作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7 武小欣;經濟轉軌中的金融調控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張純威;人民幣名義匯率超穩(wěn)定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9 李未無;匯率與經濟增長[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10 周群;匯率目標區(qū)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凌云;人民幣匯率決定模型研究[D];暨南大學;2000年
2 關曉紅;人民幣匯率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3 張大威;資本項目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與決定[D];天津財經學院;2001年
4 徐念榕;金融全球化下發(fā)展中國家匯率制度選擇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5 吳曉;利用金融工程工具——遠期與期貨管理匯率風險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6 韓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向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7 王甲;利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河海大學;2001年
8 陸曉倩;加入WTO對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影響分析[D];廈門大學;2001年
9 徐萬教;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朱艷嫣;新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國暉;劉志立;;關于我國利率市場化若干問題的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02期
2 張昕,朱睿民;利率平價、資本流動與人民幣匯率的決定[J];財經科學;1999年06期
3 楊勝剛,吳立源;開放經濟背景下中國資本的外逃渠道[J];財經科學;2003年04期
4 吳念魯,陳全庚,鄂志寰;論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J];財經科學;2005年01期
5 熊鵬;人民幣利率對匯率影響的實證研究:1981-2003[J];財經論叢;2005年05期
6 云波;試論利率平價理論在我國運用的修正[J];廣州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7 劉淄,張力美;金融開放條件下利率與匯率的相互影響及其協調[J];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01期
8 汪洋;1994年以來中國的資本流動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9 金永軍;陳柳欽;;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評述[J];國際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10 張宗新;;金融開放條件下利率改革和匯率改革的協同效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6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占威;人民幣匯率決定過程中利率平價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2 荀玉根;利率平價視角下我國利率與匯率的聯動性及政策協調[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曉然;;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企業(yè)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1年21期
2 ;利率平價理論[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1年04期
3 陳碧蕓;;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探析[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4 劉忠璐;;人民幣升值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相關性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11期
5 劉曉燕;龐彥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中外企業(yè)家;2011年12期
6 馬科學;;基于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分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2期
7 王冰;;人民幣升值對遼寧裝備制造業(yè)影響實證分析[J];北方經貿;2011年08期
8 張世議;;通貨膨脹與人民幣升值并存現象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年11期
9 王擎;;人民幣匯率是一道坎[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05年06期
10 謝中川;;關于人民幣升值是緊縮性還是擴張性的理論綜述[J];中國外資;2011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戚叢叢;;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的貨幣政策研究[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第2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陳享光;;我國對外非均衡與調節(jié)政策[A];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中國經濟發(fā)展——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十九次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易小平;;金融海嘯警示錄——獻給21世紀中國的思考[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4 王軍;;國際資本流動新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與防范[A];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2011年
5 滑青;陳科;應益榮;;逃匯與資本管制的博弈分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2011(1)][C];2011年
6 蔣川;;商業(yè)銀行外匯風險管理業(yè)務應用研究[A];“中國入世10周年——全面開放與走向國際的中國銀行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邦咨詢公司 陳和午;人民幣升值壓力預示通脹風險[N];證券時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董瀟;以靈活機制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N];中華工商時報;2009年
3 記者 崔鵬;商務部否認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N];人民日報;2010年
4 記者 但有為 秦菲菲 編輯 劉玉鳳;商務部否認牽頭開展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N];上海證券報;2010年
5 朱喜安;人民幣升值壓力對鋼價預期的影響值得關注[N];中國冶金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季小舟;澳元率先加息 人民幣升值壓力加碼[N];華夏時報;2009年
7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呂天玲 實習生 朱丹;美高官密集訪華 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N];南方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張勤峰;“貶值之爭”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N];中國證券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李高超;人民幣升值壓力將更大[N];國際商報;2010年
10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jiān) 經濟學博士 劉利剛;正確理性看待人民幣升值壓力[N];上海證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孫冬;基于協整、VEC、GARCH-M模型的人民幣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關系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2 孫佚;匯率理論演變與趨向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黃先祿;匯率理論發(fā)展與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孫葉萌;匯率決定理論和匯率預測[D];吉林大學;2008年
5 馮郁川;人民幣漸進國際化的路徑與政策選擇[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6 付瓊;中國經濟崛起中的人民幣匯率制度[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孫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煒;利率平價理論對我國適用性的現實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薛宏立;利率平價理論對中國的適用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戚叢叢;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的貨幣政策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4 連升;基于利率平價理論的人民幣遠期匯率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何琦;利率平價理論及其在中國的適用性分析[D];山西財經大學;2006年
6 鄧迦文;國際短期資本流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7 曹志鵬;利率平價理論在中國的實證檢驗:2006-2008[D];山東大學;2008年
8 張艷芳;利率平價理論在我國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張成軍;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性的度量與檢驗[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汪振洋;美元利率與匯率交互影響關系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118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1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