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內部治理與IPO超募資金的使用——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公司內部治理與IPO超募資金的使用——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研究 出處:《證券市場導報》2012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公司內部治理 IPO超募資金 過度投資 代理問題
【摘要】:本文在對2006~2010年深市A股市場上市公司IPO超募資金使用情況刻畫的基礎上,探討公司內部治理與IPO超額募集資金使用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上市公司在使用IPO超募資金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過度投資行為,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能夠有效地緩解IPO超募資金使用過程中的代理問題:其中,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高管的貨幣薪酬較高,會引發(fā)IPO超募資金的過度投資,而公司股權制衡度的提高則有利于減少IPO超募資金使用中的過度投資行為。此外,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IPO超募資金的過度投資問題比國有控股公司嚴重。本文的研究結論為證券監(jiān)管部門確保上市公司合理有效地使用超募資金提供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use of IPO excess funds in Shenzhen A-share market from 2006 to 2010.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use of IPO over-raised fund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is a serious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PO to raise funds.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the compan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agency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IPO overraising funds: among them, the chairman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are in one, and the monetary compensation of the executives is higher. It will lead to the over-investment of IPO over-raised funds, and the increase of equity balance degree will help to reduce the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in the use of IPO over-raised funds. The overinvestment problem of IPO overraised funds of non-state-owned holding listed companie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state-owned holding compani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ensure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e of over-raised funds by listed compani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
【分類號】:F832.51;F276.6;F224
【正文快照】: 引言自1991年我國成立資本市場以來,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新上市公司存在IPO超額融資,即實際募集資金大于計劃融資。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特有的現象,IPO超募融資成為證監(jiān)會、財經媒體與學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探究和解決好IPO超募融資問題對提高我國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維護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朱紅軍,汪輝;“股權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嗎?——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之爭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2 辛清泉;林斌;王彥超;;政府控制、經理薪酬與資本投資[J];經濟研究;2007年08期
3 王鵬;;投資者保護、代理成本與公司績效[J];經濟研究;2008年02期
4 王鵬;周黎安;;控股股東的控制權、所有權與公司績效: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5 李明輝;;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對股權代理成本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2001~2006年數據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6 陳冬華;梁上坤;蔣德權;;不同市場化進程下高管激勵契約的成本與選擇:貨幣薪酬與在職消費[J];會計研究;2010年11期
7 陳文斌,陳小悅;大股東代理問題與IPO募集資金的使用[J];南開管理評論;2005年03期
8 蔣欣;李全;;創(chuàng)業(yè)板超募現象解析[J];中國金融;2010年02期
9 方軍雄;方芳;;新股發(fā)行制度市場化改革與融資超募現象[J];證券市場導報;2010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洋;;股權制衡影響企業(yè)價值的模型推導與解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李金峰;;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的控制對策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10期
3 陳其安;胡本剛;;IPO融資投向變更與股價波動[J];商業(yè)研究;2010年08期
4 馮曦;周林彬;;公司法監(jiān)管與公司績效提升[J];商業(yè)研究;2010年11期
5 龔志文;陳金龍;;終極控制人機會主義行為監(jiān)管的博弈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03期
6 許榮;王杰;;董事責任保險與公司治理機制的互動影響研究——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保險研究;2012年03期
7 王紅艷;廖英姿;;所有制、市場分割與公司資本配置效率[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李艷茹;;兩權分離、會計穩(wěn)健性與企業(yè)投資行為[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9 陳媛;周慶;李金;;非經營性資金占用與經營業(yè)績[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吳金嬌;;創(chuàng)業(yè)板超募資金使用方向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曦;周林彬;;公司法實施與公司績效——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周方召;周正;曲振濤;孫凱;;利益共謀還是監(jiān)督激勵——基于中國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漲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周方召;周正;曲振濤;;法律保護、控股股東不對稱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基于中國A股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袁建國;蔣瑜峰;;市場環(huán)境、會計信息質量與資本投資[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劉浩;楊爾稼;李灝;孫錚;;公允價值計量與高管薪酬契約的動態(tài)調整[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湯谷良;戴璐;;國有上市公司民營化程度及大股東共存的經濟后果[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7 宋獻中;李源;;持股相近型公司大股東的監(jiān)督與聯(lián)盟行為——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8 黃磊;楊景巖;;基于EVA的控制權治理效率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9 楊清香;胡向麗;俞麟;;產權性質、股權結構與投資行為——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裘益政;孫錚;潘岳萍;;民營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均衡及其實現路徑——以百大集團控制權爭奪博弈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花貴如;投資者情緒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長海;企業(yè)影響力、會計穩(wěn)健性與資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學;2010年
3 江金鎖;市場環(huán)境、實際控制人控制方式與負債治理效應[D];暨南大學;2011年
4 龍建輝;銀行監(jiān)督與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學;2011年
5 孫曉琳;終極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影響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洪峰;基于權衡視角的上市公司管理層薪酬業(yè)績敏感度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宋淑琴;信貸契約的治理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8 孟丁;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兩類民營上市公司多元化價值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谷瑤;投資者法律保護、產品市場競爭與企業(yè)績效[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董文辰;公司治理結構、盈余質量及其價值相關性[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艷華;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權結構的關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方索琴;家族企業(yè)金字塔式持股結構與資本結構的選擇[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艾輝;金字塔結構下家族上市企業(yè)資本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戴敏霞;管理者過度自信與非效率投資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鄧新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財務目標選擇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朱芳香;中國上市公司過度投資的形成機理與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許荔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雷國華;股改后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李宇欣;基于自然人控制的大股東治理問題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10 袁峰;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對財務風險的影響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祥財;;中國古代職務消費述評[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曾慶生;陳信元;;何種內部治理機制影響了公司權益代理成本——大股東與董事會治理效率的比較[J];財經研究;2006年02期
3 肖作平;陳德勝;;公司治理結構對代理成本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貿經濟;2006年12期
4 ;投資機會[J];國際融資;2001年04期
5 杜勝利;翟艷玲;;總經理年度報酬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以我國上市公司為例[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6 張翼;馬光;;法律、公司治理與公司丑聞[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7 蔣順才;蔣永明;胡琦;;不同發(fā)行制度下我國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8 周孝華;趙煒科;劉星;;我國股票發(fā)行審批制與核準制下IPO定價效率的比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9 陳信元;陳冬華;萬華林;梁上坤;;地區(qū)差異、薪酬管制與高管腐敗[J];管理世界;2009年11期
10 劉志強;余明桂;;投資者法律保護、產品市場競爭與現金股利支付力度——來自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學報;2009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立生;張清政;;股權結構、機構投資者與企業(yè)過度投資行為研究[J];中國市場;2010年31期
2 程仲鳴;夏銀桂;;控股股東、自由現金流與企業(yè)過度投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3 梅丹;;國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與過度投資[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張洪輝;王宗軍;;政府干預、政府目標與國有上市公司的過度投資[J];南開管理評論;2010年03期
5 馬如靜;唐雪松;賀明明;;我國企業(yè)過度投資問題研究——來自證券市場的證據[J];經濟問題探索;2007年06期
6 孫曉琳;;終極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資影響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7 李鑫;;股權結構、自由現金流與企業(yè)過度投資——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8 陳德球;馬連福;鐘昀珈;;自主性治理、投資行為與股票收益——基于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研究視角[J];經濟評論;2009年02期
9 馬文超;;機會主義的表現形式與代理成本的衡量——利益相關者視角的分析[J];新會計;2011年08期
10 龐明川;;中國的投資效率與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興強;曾泉;杜穎潔;;政治聯(lián)系、過度投資與公司價值——基于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馬連福;陳德球;;自主性治理 投資行為與股票收益[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功富;宋獻中;;產品市場競爭能替代公司內部治理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過度投資的經驗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沈維濤;王貞潔;;債務期限結構與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研究[A];中國企業(yè)改革發(fā)展三十年[C];2008年
5 李鑫;;公司治理與企業(yè)過度投資——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楊興全;張麗平;;控股股東控制、管理層激勵與過度投資值[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覃家琦;;董事長特征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8 袁建國;蔣瑜峰;;市場環(huán)境、會計信息質量與資本投資[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9 朱磊;唐蓓;;董事會治理、CEO過度自信與企業(yè)過度投資行為——基于2007~2009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金成隆;紀信義;李欣蓉;;公司股權結構與創(chuàng)新活動績效之關連性分析:中國新興市場[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長勇;運用良策系統(tǒng)調控房地產市場[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2 富子梅;調投資莫松勁[N];人民日報;2006年
3 記者 雷敏 萬一 姜辰蓉;總部經濟:有城市“不惜血本”搞攀比[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4 陳心塵;“主仆顛倒”導致高管薪酬失控[N];商務時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洛濤;小心!“熱錢”已深度介入北京[N];經濟參考報;2006年
6 洛濤;一季度五億美元外資流入中國樓市[N];中國建設報;2006年
7 張楠;發(fā)展經濟要數量更要和諧[N];中國財經報;2007年
8 通訊員 張炎冰 記者 張義杰;省會二手房交易開征土地增值稅[N];河北日報;2006年
9 張文平;東北亞物流發(fā)展環(huán)境有待改善[N];現代物流報;2006年
10 摩根士丹利 亞太區(qū)首席經濟學家 謝國忠 立方 編譯;中國:房地產市場要反轉?[N];證券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蘇昱;自由現金流、上市公司過度投資及其負債治理[D];廈門大學;2007年
2 李春紅;上市公司投資行為與控制權配置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3 程仲鳴;政府干預下的終極控制人與企業(yè)投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李靜;國企分紅效果分析與檢驗[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5 張功富;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yè)非效率投資的路徑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6 李強;基于實物期權的技術創(chuàng)新投融資交互關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7 姬美光;信息披露、代理成本與管理者自利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劉松;股票錯誤定價背景下我國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Benjamin I.EHIKIOYA;公司治理和資本結構的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10 魏立江;基于終極控制人視角的多元化經營及績效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玲;基于公司治理的企業(yè)過度投資行為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2 姜乃平;民營企業(yè)過度投資及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3 范菲;股權分置改革前后中國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劉準;我國房地產經紀中介的代理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5 王軍;我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代理問題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孫廣易;金字塔結構下家族企業(yè)代理問題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7 梁濤;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D];河南大學;2009年
8 顧建強;民營上市公司職業(yè)經理人報酬激勵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9 劉健;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利益輸送行為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6年
10 王春燕;多維股權結構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代理問題與股利政策研究[D];新疆財經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745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7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