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量型與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企業(yè)風險傳導效應的差異研究
本文關鍵詞:數(shù)量型與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企業(yè)風險傳導效應的差異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數(shù)量型 價格型 貨幣政策工具 企業(yè)風險傳導效應
【摘要】:采用面板門限回歸模型研究數(shù)量型與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企業(yè)的風險傳導效應,結果表明:數(shù)量型與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企業(yè)均存在風險傳導效應,且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風險傳導效應強于數(shù)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數(shù)量型與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高財務杠桿企業(yè)的風險傳導效應均強于低杠桿企業(yè),且數(shù)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風險傳導效應的非對稱性強于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因此央行在選擇貨幣政策工具時應納入微觀企業(yè)風險感知及響應的考量,避免企業(yè)風險共振而削弱貨幣政策的理論效力。
【作者單位】: 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47303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2YJCZH243) 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13C023)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A13130S)
【分類號】:F272.3;F822.0
【正文快照】: 1引言當經濟態(tài)勢盛衰交替、價格走勢漲跌互現(xiàn)時,央行采用不同的貨幣政策工具調控經濟增長,抑制通貨膨脹。根據調控模式的不同,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數(shù)量型與價格型。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貨幣政策調控由數(shù)量型轉向價格型的呼聲日益高漲,F(xiàn)有文獻多集中在保證經濟增長、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浩;;通貨膨脹預期管理的有效性——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與數(shù)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比較[J];財經科學;2012年07期
2 方成;丁劍平;;中國近二十年貨幣政策的軌跡:價格規(guī)則還是數(shù)量規(guī)則[J];財經研究;2012年10期
3 方意;趙勝民;謝曉聞;;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分析——兼論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協(xié)調問題[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4 林朝穎;黃志剛;石德金;;貨幣政策對企業(yè)風險管理的影響研究[J];財經論叢;2014年06期
5 樊明太;金融結構及其對貨幣傳導機制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4年07期
6 江曙霞;陳玉嬋;;貨幣政策、銀行資本與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2年04期
7 張雪蘭;何德旭;;貨幣政策立場與銀行風險承擔——基于中國銀行業(yè)的實證研究(2000—2010)[J];經濟研究;2012年05期
8 徐明東;陳學彬;;貨幣環(huán)境、資本充足率與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9 牛曉健;裘翔;;利率與銀行風險承擔——基于中國上市銀行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10 秦宛順,靳云匯,卜永祥;從貨幣政策規(guī)則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浩;;通貨膨脹預期管理的有效性——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與數(shù)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比較[J];財經科學;2012年07期
2 曾秋根;央行票據對沖外匯占款的成本、經濟后果分析——兼評沖銷干預的可持續(xù)性[J];財經研究;2005年05期
3 李春琦;王文龍;;貨幣供給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適應性研究[J];財經研究;2007年02期
4 方紅生;;一個解釋中國通貨膨脹的可行框架:1981—2006[J];財貿研究;2008年06期
5 黃燕;胡海鷗;;利率平滑的政策操作模式研究及啟示[J];當代經濟管理;2006年01期
6 張紅偉;;央行雙重目標下貨幣供給量作為中間目標的有效性分析[J];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7 楊婷;夏國祥;;我國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0年04期
8 鄢莉莉;;金融中介效率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基于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2年06期
9 方紅生;朱保華;;價格水平決定的財政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檢驗[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10 徐皓;;流動性陷阱邊緣下利率與投資、消費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陳洪濤;潘素昆;;FDI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邵全權;李曉慧;;關于保險業(yè)反壟斷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A];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3[C];2013年
3 白仲林;趙亮;;城鎮(zhèn)居民收入流動性的實證分析——偽面板數(shù)據門限自回歸模型的估計與檢驗[A];21世紀數(shù)量經濟學(第11卷)[C];2010年
4 李成;馬文濤;王彬;;通貨膨脹預期、貨幣政策工具選擇與宏觀經濟穩(wěn)定[A];經濟學(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5 彭方平;王少平;吳強;;我國經濟增長的多重均衡現(xiàn)象——基于動態(tài)門檻面板數(shù)據模型的研究[A];經濟學(季刊)第6卷第4期(總第26期)[C];2007年
6 李平;許家云;;國際智力回流的技術擴散效應研究——基于中國地區(qū)差異及門檻回歸的實證分析[A];經濟學(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7 鄧新明;許洋;;雙邊投資協(xié)定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基于制度環(huán)境門檻效應的分析[A];第九屆(2014)中國管理學年會——中國經濟與社會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14年
8 申嫦娥;張廷一;;FDI對中國技術創(chuàng)新影響的門檻效應——基于行業(yè)數(shù)據的實證研究[A];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武俊;開放經濟下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汪源;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福嶺;中國貨幣政策結構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顧巧明;基于市場一體化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李世華;中國失蹤貨幣和流動性過剩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6 姜新;中國金融結構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楊新松;中國貨幣政策的股票市場傳導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周敏;歐元區(qū)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孫麗;通貨膨脹目標制: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朝陽;基于經濟預測的貨幣政策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馮曉;貨幣政策工具規(guī)則及其在我國的實證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2 肖成健;財富效應對消費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王娜;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飛;西北五省區(qū)貨幣政策效應差異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王凡;我國信貸量波動對物價走勢影響分析[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6 胡仕福;貨幣政策擴張期和緊縮期股市效應的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煥煥;開放經濟下泰勒規(guī)則對我國貨幣政策適用性分析[D];湖南大學;2009年
8 黃昕黎;2003-2008年中國通貨膨脹原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舒芳;中國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的有效性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1年
10 劉妍;中國企業(yè)高儲蓄率實證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明華;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04年03期
2 吳俊;康繼軍;張宗益;;中國經濟轉型期商業(yè)銀行資本與風險行為研究——兼論巴塞爾協(xié)議在我國的實施效果[J];財經研究;2008年01期
3 許友傳;;信息披露、市場約束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J];財經研究;2009年12期
4 王光遠;林朝穎;;新巴塞爾資本協(xié)議下銀行風險管理審計[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年01期
5 張路通;;泰勒規(guī)則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檢驗[J];財會月刊;2008年08期
6 黃燕芬;;我國貨幣乘數(shù)穩(wěn)定性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06年03期
7 戴國強;張建華;;貨幣政策的房地產價格傳導機制研究[J];財貿經濟;2009年12期
8 曹艷華;;資本監(jiān)管壓力下的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基于不同性質商業(yè)銀行(2004~2007)的比較研究[J];金融論壇;2009年05期
9 樊明太;改革前后中國經濟波動機制的比較分析[J];管理世界;1995年05期
10 黃燕芬;顧嚴;;我國基礎貨幣的來源及央行的調控能力分析:1998 ̄2004[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素梅;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2 吉可為,苑德軍;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3 張鵬;不穩(wěn)健銀行體系對貨幣政策的負面作用[J];經濟研究參考;2000年05期
4 戴相龍;戴相龍表示 繼續(xù)實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J];領導決策信息;2000年30期
5 錢敏華;;正確認識貨幣政策拉動內需的作用[J];對外經貿財會;2000年04期
6 于惠玲;;我國貨幣政策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J];華北金融;2000年11期
7 黃健;;貨幣政策:尋求新工具[J];資本市場;2000年11期
8 李春琦;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搭配[J];當代財經;2001年01期
9 朱正元;美國聯(lián)邦儲備體系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辯證否定與啟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10 宋立;繼續(xù)實施財政、貨幣政策的探討[J];宏觀經濟管理;200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帥;徐長生;;貨幣狀況指數(shù):我國貨幣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高珂;時光;;2008年我國貨幣政策出現(xiàn)倒‘V’型轉變原因淺析[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許晉波;;新時期我國的貨幣政策[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貨幣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國經濟年會(2011-2012)會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編號:1214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21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