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歸動因及路徑選擇研究——以瀾起科技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4-06-01 15:44
在貿(mào)易戰(zhàn)和疫情的沖擊下,美國資本市場及其監(jiān)管政策發(fā)生重大變化,海外上市的中概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2020年初瑞幸咖啡的造假風波更是點燃了導火索,波及了大量無辜的中概股公司?梢灶A見在當下的國際經(jīng)濟與政治背景之下,未來會有更多的中概股選擇回歸。中概股的回歸只是為了謀求更高估值、獲取更多融資嗎?中概股在確定回歸路徑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中概股公司如何選擇合適的回歸方式及目標板塊?從私有化到再上市又會為中概股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對于在歸國之路上的中概股們至關重要,對于監(jiān)管機構而言也同樣值得關注。與分眾傳媒、巨人網(wǎng)絡等第一批成功回歸的中概股不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與完善,如今中概股的回歸路徑更加多元化和便利化。但中概股回歸的相關研究尚缺乏對于當下回歸新方式、新路徑的系統(tǒng)梳理,并且由于IPO回歸的成功案例從2018年才剛開始出現(xiàn),多數(shù)研究聚焦于借殼上市這一方式,而對IPO回歸這一路徑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以瀾起科技科創(chuàng)板IPO回歸為例,采取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文獻研究法等方法,對中概股回歸的動因和路徑選擇進行了探究。首先,本文回顧和總結了中概股從出海到回歸的歷程以及新政策環(huán)...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主要內(nèi)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內(nèi)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1.4.1 創(chuàng)新點
1.4.2 不足
2.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 理論基礎
2.1.1 中概股回歸的概念界定
2.1.2 信息不對稱理論
2.1.3 投資者認知理論
2.1.4 市場時機理論
2.2 文獻綜述
2.2.1 私有化動因相關研究
2.2.2 回歸路徑選擇相關研究
2.2.3 回歸效果相關研究
2.2.4 文獻評述
3.中概股發(fā)展概述
3.1 中概股的發(fā)展歷程
3.2 中概股的產(chǎn)生原因
3.2.1 滿足融資需求
3.2.2 股東財富最大化
3.2.3 完善公司治理與內(nèi)部管理
3.2.4 實施國際化戰(zhàn)略
3.3 中概股回歸路徑梳理
3.3.1 IPO
3.3.2 借殼上市
3.3.3 發(fā)行CDR
3.3.4 港交所二次上市
4.案例介紹及動因分析
4.1 .案例介紹
4.1.1 .瀾起科技公司介紹
4.1.2 瀾起科技海外上市及回歸歷程
4.2 回歸動因分析
4.2.1 戰(zhàn)略轉(zhuǎn)型需要
4.2.2 提升估值滿足股東及管理層利益需要
4.2.3 降低上市維持成本
4.2.4 政策鼓勵
5.回歸路徑分析
5.1 回歸方式選擇
5.1.1 政策導向
5.1.2 股權結構
5.2 回歸板塊選擇
5.2.1 上市周期
5.2.2 板塊定位
6.回歸效果分析
6.1 市場反應
6.2 戰(zhàn)略轉(zhuǎn)型效果
6.3 財務分析
6.3.1 償債能力
6.3.2 營運能力
6.3.3 盈利能力
7.結論及建議
7.1 結論
7.2 建議
7.2.1 對中概股公司的回歸建議
7.2.2 對監(jiān)管層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本文編號:3986118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主要內(nèi)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內(nèi)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1.4.1 創(chuàng)新點
1.4.2 不足
2.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 理論基礎
2.1.1 中概股回歸的概念界定
2.1.2 信息不對稱理論
2.1.3 投資者認知理論
2.1.4 市場時機理論
2.2 文獻綜述
2.2.1 私有化動因相關研究
2.2.2 回歸路徑選擇相關研究
2.2.3 回歸效果相關研究
2.2.4 文獻評述
3.中概股發(fā)展概述
3.1 中概股的發(fā)展歷程
3.2 中概股的產(chǎn)生原因
3.2.1 滿足融資需求
3.2.2 股東財富最大化
3.2.3 完善公司治理與內(nèi)部管理
3.2.4 實施國際化戰(zhàn)略
3.3 中概股回歸路徑梳理
3.3.1 IPO
3.3.2 借殼上市
3.3.3 發(fā)行CDR
3.3.4 港交所二次上市
4.案例介紹及動因分析
4.1 .案例介紹
4.1.1 .瀾起科技公司介紹
4.1.2 瀾起科技海外上市及回歸歷程
4.2 回歸動因分析
4.2.1 戰(zhàn)略轉(zhuǎn)型需要
4.2.2 提升估值滿足股東及管理層利益需要
4.2.3 降低上市維持成本
4.2.4 政策鼓勵
5.回歸路徑分析
5.1 回歸方式選擇
5.1.1 政策導向
5.1.2 股權結構
5.2 回歸板塊選擇
5.2.1 上市周期
5.2.2 板塊定位
6.回歸效果分析
6.1 市場反應
6.2 戰(zhàn)略轉(zhuǎn)型效果
6.3 財務分析
6.3.1 償債能力
6.3.2 營運能力
6.3.3 盈利能力
7.結論及建議
7.1 結論
7.2 建議
7.2.1 對中概股公司的回歸建議
7.2.2 對監(jiān)管層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本文編號:3986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9861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