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歐盟交易中的應用及效應分析
本文關鍵詞: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歐盟交易中的應用及效應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當今社會,推動全球化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以信息產業(yè)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yè)成為推動經濟向前發(fā)展的中堅力量。電子商務就是在這樣一個經濟背景下應運而生,成為各國企業(yè)、政府部門、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參與經濟交往活動的重要方式,日臻成熟,并呈現出蓬勃發(fā)展之勢。我國的電子商務自1997年起步以來,經歷了十幾年的短暫發(fā)展歷程,相較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水平尚未成熟,卻一直保持穩(wěn)中上升的發(fā)展態(tài)勢。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全球經濟危機,導致國際經濟環(huán)境和貿易環(huán)境迅速惡化;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爆發(fā),使得我國的外貿環(huán)境雪上加霜,然而電子商務在同時期卻呈現逆勢增長的趨勢,成為經濟危機背景下推動我國企業(y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和對外貿易的逆勢推力。 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笆濉逼陂g,電子商務被列入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下一發(fā)展階段信息化建設的重心。在由工業(yè)與信息化部發(fā)布的《電子商務“十二五”計劃》中,明確提出“電子商務是企業(y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場和創(chuàng)新經營模式的有效手段”,因此其發(fā)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各級省市政府部門清醒地意識到,在當前這一信息時代,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不僅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積極應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動,把握對外經濟和貿易交往的主動權,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實力,進而提升我國國際地位的必然選擇。 對電子商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現實意義,然而,電子商務是一個龐大的研究課題,覆蓋面大,涉及到多個領域多個學科的研究與分析。本文主要以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歐盟兩個國家(地區(qū))的發(fā)展和應用現狀為事實依據,來分析電子商務活動所產生的理論效應。整篇文章的正文部分的整體結構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首先,介紹了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基本概念,研究電子商務這一事物,首要的任務是清楚電子商務“是什么”,這也是本文第一部分的核心要點,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確保使“電子商務”這一術語存在立體感。本文的第一部分起到為下文鋪墊的作用,接下來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內容。在第二部分中,借助大量的數據、報告、新聞等信息,來說明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歐盟國家發(fā)展的現狀。這一部分尤其要注意的是2010年之后的數據,原因在于歐盟國家是2010年爆發(fā)的主權債務危機的重災區(qū);而我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并且和歐盟國家的貿易聯(lián)系緊密,歐盟已連續(xù)八年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洲國家的經濟情況如何,會通過外貿傳導機制反饋到我國的GDP數字上,影響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而這一部分的數據顯示,無論是我國還是歐盟國家的電子商務發(fā)展都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顯示了電子商務的強大生命力。第三部分是理論分析部分—電子商務在中歐交易中的效應,這里是將第二部分的數據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更理性的角度去認識電子商務,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感性的數據分析,這一部分是本文最核心的一部分。最后一部分內容針對當前中國和歐盟電子商務交易的現狀提出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措施,主要從政府和企業(yè)兩個電子商務的參與主體來探討措施。 本文的一個新意是引入歐盟的數據,介紹了電子商務在歐盟國家發(fā)展的現狀。雖然之前學者多有對國別下的電子商務進行分析比較,對不同國家的電子商務發(fā)展現狀和情況進行探討,但所研究的目標國家主要是電子商務最為發(fā)達的美國,以及亞洲的電子商務發(fā)展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如韓國、日本、印度等。當然,在對歐盟國家的研究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困難,中歐電子商務交易的數據查找困難。對于這一問題,我選擇從其他方面加以探討。 站在哲學的角度,我們強調對事物的認識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要經過多次、反復認識才能徹底完成對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具體就電子商務而言,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存在一個過程,一方面,由于電子商務經濟從產生至今,經歷了不過數十年的短暫發(fā)展歷程。作為一項朝陽產業(yè),對于它的本質、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較長時間的探索后,人們才能認識清楚。另一方面,由于作者本人能力受限和資料查閱的困難,本文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本文的研究只是初步的,而不是最終的研究,隨著電子商務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及本人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不斷增多,日后將會對該問題進行補充性探討。
【關鍵詞】:電子商務 中國 歐盟 交易現狀 效應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724.6;F752.7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緒論11-17
- 0.1 課題來源及研究意義11-13
- 0.2 文獻綜述13-14
- 0.3 論文結構14-16
- 0.4 研究方法16-17
- 1. 電子商務的內涵17-26
- 1.1 電子商務的概念17-18
- 1.2 電子商務的類型18-19
- 1.3 電子商務較傳統(tǒng)商務活動的優(yōu)勢19-20
- 1.4 電子商務帶來的現實沖擊20-23
- 1.5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23-26
- 1.5.1 全球范圍內資源的合理配置23
- 1.5.2 電子商務對于歐債危機背景下的企業(yè)具有生存意義23-24
- 1.5.3 催生了國際信息貿易等新型貿易方式24
- 1.5.4 進一步深化了國際分工24-26
- 2. 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歐盟交易中的應用26-42
- 2.1 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應用26-35
- 2.1.1 應用現狀26-30
- 2.1.2 未來發(fā)展趨勢30-33
- 2.1.3 存在的問題33-35
- 2.2 電子商務在歐盟國家的應用35-39
- 2.2.1 應用現狀35-37
- 2.2.2 歐洲債務危機對電子商務的影響37-39
- 2.3 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歐盟交易中的應用和發(fā)展現狀39-42
- 3. 電子商務的效應分析42-51
- 3.1 電子商務的競爭力效應42-44
- 3.2 電子商務對產業(yè)經濟的效應44-45
- 3.3 電子商務的產業(yè)集群效應45-47
- 3.4 電子商務的福利效應47-49
- 3.5 電子商務對環(huán)境的效應分析49-51
- 4. 推動中歐電子商務交易發(fā)展的措施51-56
- 4.1 政府的措施51-53
- 4.2 企業(yè)的措施53-56
- 結論56-58
- 參考文獻58-60
- 致謝60-61
- 個人簡歷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梅紹祖;;中美韓電子商務發(fā)展現狀分析研究[J];辦公自動化;2011年13期
2 韋雪凌;;淺析“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yè)電子商務發(fā)展[J];市場論壇;2010年07期
3 單曉芳;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的成本觀念更新[J];科技與經濟;2004年05期
4 潘士遠,史晉川;知識吸收能力與內生經濟增長——關于羅默模型的改進與擴展[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11期
5 田艷,周艷春;新經濟"及其與傳統(tǒng)經濟的比較及關聯(lián)[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石少功;劉向暉;;論電子商務服務業(yè)產業(yè)集群的形成[J];未來與發(fā)展;2008年11期
7 丁夷;張凌;;論我國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現代情報;2006年04期
8 張?zhí)招?鄒捷中;;羅默經濟增長模型的改進及其動態(tài)分析[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9 王佳佳;黃魯成;;基于知識溢出效應模型的技術演化實證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2年01期
10 李琪;從國際電子商務研究趨勢看我國電子商務發(fā)展之路——記第二屆中美電子商務高級論壇暨第三屆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yè)建設聯(lián)席會議[J];中國流通經濟;2004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惲軼群;電子商務中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歐盟交易中的應用及效應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7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33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