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zhèn)住房保障模式及其在浙江省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22 10:46
住房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只要人類生存一天,就離不開對住房的需要。隨著我國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場機制已經開始對住房領域進行全面滲透,在優(yōu)化住房資源配置和提高住房資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正發(fā)揮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場存在著內外部的缺陷,中低收入階層在居住方面往往表現(xiàn)為支付能力不足。對于他們來說,沒有政府的幫助,是不可能解決居住問題或改善居住條件的。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是當前我國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在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問題上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與此同時,在其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迫切地要求我們對現(xiàn)行的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進行全方位的重新思考。因此,解決住房領域的公平問題,加快構建一個更為科學合理的城鎮(zhèn)居民住房保障體系與運行機制,已成為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迫切需要加強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 住房保障制度是各國住房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各國政府大多為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制定了專門的住房發(fā)展計劃和政策。本文對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從住房供應體系、住房補貼模式、房租控制模式、減免稅收政策、住房金融政策和住房調控管理機構等方面進行...
【文章頁數(shù)】:17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研究的社會與經濟背景
1.1.2 研究的政策背景
1.1.3 研究問題的界定
1.2 幾個基本概念
1.2.1 社會保障
1.2.2 住房保障與保障型住房
1.2.3 住房保障水平
1.3 研究目標和方法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3.3 論文結構安排
2 住房保障理論研究的文獻綜述
2.1 住房保障的理論依據
2.1.1 社會保障理論
2.1.2 公平分配理論
2.1.3 住房過濾模型與梯度消費理論
2.2 住房保障水平及其相關指標的測量
2.2.1 住房保障水平
2.2.2 適度保障水平的測量模型與方法
2.2.3 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劃分
2.2.4 住房消費比例
2.3 住房保障模式與補貼方式選擇
2.3.1 住房的補貼效率與福利分析
2.3.2 住房政策的特性和公共住房政策模式
2.3.3 經濟適用房研究
2.4 本章小結
3 住房保障政策的國際經驗
3.1 部分國家和地區(qū)住房政策的比較分析
3.1.1 公共住房供應體系的比較
3.1.2 住房補貼模式的比較
3.1.3 房租控制模式的比較
3.1.4 減免稅收政策的比較
3.1.5 住房金融政策的比較
3.1.6 住房調控管理機構的比較
3.2 國際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3.2.1 啟示一:完備的住房法律制度
3.2.2 啟示二:住房保障是政府住房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
3.2.3 啟示三:住房保障體制的運作以維護市場機制為基礎
3.2.4 啟示四:政府住房保障的有限責任
3.2.5 啟示五:住房保障具有動態(tài)階段性發(fā)展的規(guī)律
3.2.6 啟示六:保障水平的層次性和手段的多元化
3.2.7 啟示七:逐步實現(xiàn)從“補磚頭”到“補人頭”的轉變
3.2.8 啟示八:避免貧民窟的出現(xiàn),促進社會各階層的融合
4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政策的演變和運行效果
4.1 我國城鎮(zhèn)住房制度變遷的歷史鉤沉
4.1.1 住房福利性實物分配制度及其弊端(1949~1977)
4.1.2 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1978~2004)
4.1.3 住房制度改革的評價
4.2 我國城鎮(zhèn)住房保障政策的現(xiàn)狀陳述
4.2.1 保障型住房供應體系
4.2.2 保障型住房需求支持體系
4.3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運行分析—基于浙江六城市的調查
4.3.1 調查過程及調查對象分布情況
4.3.2 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調查分析
4.4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模式與政策的主要問題
4.4.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覆蓋面過于寬泛化
4.4.2 住房保障法律、法規(guī)建設滯后
4.4.3 經濟適用房建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4.4 廉租房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
4.4.5 住房公積金制度中所存在的問題
4.5 本章小結
5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模式的理論框架與動態(tài)分析
5.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目標定位、設計原則和理論框架
5.1.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目標定位
5.1.2 構建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原則
5.1.3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理論框架
5.2 城鎮(zhèn)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2.1 城鎮(zhèn)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標
5.2.2 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5.3 住房保障家庭收入線及保障量預測模型
5.3.1 住房保障家庭收入線確定模型
5.3.2 城鎮(zhèn)居民住房保障量預測模型
5.4 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及框架模型的構建
5.4.1 從需要的角度考察影響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5.4.2 從供給能力的角度考察影響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5.4.3 對供需雙方均有影響的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5.4.4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分析的框架模型
5.5 住房保障水平的倒U型曲線發(fā)展假說
5.5.1 倒U型曲線發(fā)展的假說及其條件
5.5.2 倒U型曲線發(fā)展的“三階段”框架模型
5.6 本章小結
6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模式在浙江省的應用研究
6.1 住房保障演進“三階段”框架模型的應用
6.1.1 倒U型曲線發(fā)展的“三階段”框架模型在浙江省的刻畫
6.1.2 浙江省城鎮(zhèn)住房保障“三階段”框架模型下的具體方案設計
6.2 2004~2008年浙江省城鎮(zhèn)保障型住房需要量的預測
6.2.1 經濟適用房單套住宅市場總價的確定
6.2.2 經濟適用房保障線的確定
6.2.3 城鎮(zhèn)居民家庭需要保障的比例
6.2.4 保障型住房存量所需保障量的計算
6.2.5 保障型住房新增量的預測
6.2.6 保障型住房的年度需要總量
6.2.7 本節(jié)小結
6.3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政策模擬分析
6.3.1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選擇
6.3.2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6.3.3 住房保障規(guī)模理想值的模擬分析
6.3.4 研究結果的討論
6.4 本章小結
7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協(xié)調機制與政策建議
7.1 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住房消費觀念
7.2 動態(tài)調整住房保障的適度水平
7.3 建立統(tǒng)一協(xié)調的保障型住房管理服務體系
7.4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進入、退出機制
7.5 綜合運用各種住房保障手段
8 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結論及其意義
8.2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政策調查訪談提綱
附錄2 浙江省個人住房現(xiàn)狀和需求調查問卷
附錄3 城鎮(zhèn)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影響因素專家問卷調查表
附錄4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項目和成果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3797485
【文章頁數(shù)】:17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研究的社會與經濟背景
1.1.2 研究的政策背景
1.1.3 研究問題的界定
1.2 幾個基本概念
1.2.1 社會保障
1.2.2 住房保障與保障型住房
1.2.3 住房保障水平
1.3 研究目標和方法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3.3 論文結構安排
2 住房保障理論研究的文獻綜述
2.1 住房保障的理論依據
2.1.1 社會保障理論
2.1.2 公平分配理論
2.1.3 住房過濾模型與梯度消費理論
2.2 住房保障水平及其相關指標的測量
2.2.1 住房保障水平
2.2.2 適度保障水平的測量模型與方法
2.2.3 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劃分
2.2.4 住房消費比例
2.3 住房保障模式與補貼方式選擇
2.3.1 住房的補貼效率與福利分析
2.3.2 住房政策的特性和公共住房政策模式
2.3.3 經濟適用房研究
2.4 本章小結
3 住房保障政策的國際經驗
3.1 部分國家和地區(qū)住房政策的比較分析
3.1.1 公共住房供應體系的比較
3.1.2 住房補貼模式的比較
3.1.3 房租控制模式的比較
3.1.4 減免稅收政策的比較
3.1.5 住房金融政策的比較
3.1.6 住房調控管理機構的比較
3.2 國際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3.2.1 啟示一:完備的住房法律制度
3.2.2 啟示二:住房保障是政府住房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
3.2.3 啟示三:住房保障體制的運作以維護市場機制為基礎
3.2.4 啟示四:政府住房保障的有限責任
3.2.5 啟示五:住房保障具有動態(tài)階段性發(fā)展的規(guī)律
3.2.6 啟示六:保障水平的層次性和手段的多元化
3.2.7 啟示七:逐步實現(xiàn)從“補磚頭”到“補人頭”的轉變
3.2.8 啟示八:避免貧民窟的出現(xiàn),促進社會各階層的融合
4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政策的演變和運行效果
4.1 我國城鎮(zhèn)住房制度變遷的歷史鉤沉
4.1.1 住房福利性實物分配制度及其弊端(1949~1977)
4.1.2 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1978~2004)
4.1.3 住房制度改革的評價
4.2 我國城鎮(zhèn)住房保障政策的現(xiàn)狀陳述
4.2.1 保障型住房供應體系
4.2.2 保障型住房需求支持體系
4.3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運行分析—基于浙江六城市的調查
4.3.1 調查過程及調查對象分布情況
4.3.2 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調查分析
4.4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模式與政策的主要問題
4.4.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覆蓋面過于寬泛化
4.4.2 住房保障法律、法規(guī)建設滯后
4.4.3 經濟適用房建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4.4 廉租房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
4.4.5 住房公積金制度中所存在的問題
4.5 本章小結
5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模式的理論框架與動態(tài)分析
5.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目標定位、設計原則和理論框架
5.1.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目標定位
5.1.2 構建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原則
5.1.3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理論框架
5.2 城鎮(zhèn)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2.1 城鎮(zhèn)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標
5.2.2 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5.3 住房保障家庭收入線及保障量預測模型
5.3.1 住房保障家庭收入線確定模型
5.3.2 城鎮(zhèn)居民住房保障量預測模型
5.4 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及框架模型的構建
5.4.1 從需要的角度考察影響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5.4.2 從供給能力的角度考察影響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5.4.3 對供需雙方均有影響的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5.4.4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分析的框架模型
5.5 住房保障水平的倒U型曲線發(fā)展假說
5.5.1 倒U型曲線發(fā)展的假說及其條件
5.5.2 倒U型曲線發(fā)展的“三階段”框架模型
5.6 本章小結
6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模式在浙江省的應用研究
6.1 住房保障演進“三階段”框架模型的應用
6.1.1 倒U型曲線發(fā)展的“三階段”框架模型在浙江省的刻畫
6.1.2 浙江省城鎮(zhèn)住房保障“三階段”框架模型下的具體方案設計
6.2 2004~2008年浙江省城鎮(zhèn)保障型住房需要量的預測
6.2.1 經濟適用房單套住宅市場總價的確定
6.2.2 經濟適用房保障線的確定
6.2.3 城鎮(zhèn)居民家庭需要保障的比例
6.2.4 保障型住房存量所需保障量的計算
6.2.5 保障型住房新增量的預測
6.2.6 保障型住房的年度需要總量
6.2.7 本節(jié)小結
6.3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政策模擬分析
6.3.1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選擇
6.3.2 住房保障規(guī)模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6.3.3 住房保障規(guī)模理想值的模擬分析
6.3.4 研究結果的討論
6.4 本章小結
7 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的協(xié)調機制與政策建議
7.1 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住房消費觀念
7.2 動態(tài)調整住房保障的適度水平
7.3 建立統(tǒng)一協(xié)調的保障型住房管理服務體系
7.4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進入、退出機制
7.5 綜合運用各種住房保障手段
8 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結論及其意義
8.2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城鎮(zhèn)住房保障政策調查訪談提綱
附錄2 浙江省個人住房現(xiàn)狀和需求調查問卷
附錄3 城鎮(zhèn)住房保障規(guī)模的影響因素專家問卷調查表
附錄4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項目和成果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3797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37974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