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才流動問題及對策研究
【學位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4
【中圖分類】:F249.21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春玲;尹貽林;;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農機企業(yè)人才流失控制研究[J];中國農機化;2009年05期
2 張海清;楊明宏;;少數民族文化震驚與適應——邊疆民族地區(qū)新教師入職過程中的文化適應問題分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3 梁國力;高進超;;人才跨國流動視域探析亞洲籃球歸化球員現象[J];安徽體育科技;2013年03期
4 鄭文智;張向前;;福建省人才吸納水平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陳濤;張昕;;我國氣象科技人員流動動因分析及啟示——基于13133份調查問卷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0年06期
6 齊家濱;趙景華;;淺議技術特征對軟件技術人才流動的影響[J];理論學刊;2007年11期
7 張云華;張琪;;人才跨界流動及政策研究——以寧波市為例[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8 牛沖槐;崔靜;高鳳蓮;;人才流動與人才聚集效應的作用機理研究[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牛沖槐;張敏;樊燕萍;;我國能源安全性分析(三)——人才安全分析與對策[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葉慧;;科技人力資源逆向流動的激勵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馮德奉;;豐都縣肉牛產業(yè)難以留住高端人才的原因及對策[A];《第七屆中國牛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華;山東省縣級公立醫(yī)院工作變動流入的衛(wèi)生技術人員工作狀況綜合評價[D];山東大學;2011年
2 張心淼;中國人才區(qū)域流動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張敏;基于角色管理的中小企業(yè)人才聚集效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孟令熙;高新技術企業(yè)研發(fā)人才流動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5 榮志遠;區(qū)域人才資源開發(fā)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周敏;跨組織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常曉勇;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國際人才競爭戰(zhàn)略[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齊家濱;社會資本、技術特征與軟件技術人才流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張穎麗;欠發(fā)達地區(qū)吸納科技人才機理及保障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方守江;中國學生國際流動:驅動力及風險防范[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慧芳;產業(yè)集群背景下科技人才流動動因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馬立恒;區(qū)域人才集聚的影響因素與政府人才政策[D];蘇州大學;2010年
3 崔靜;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yè)人才流入障礙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其美熱吉;西藏人才流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丁瀾;合肥市政府人才引進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廖望;深圳寶安區(qū)人才開發(fā)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王永智;中國企業(yè)的人才流失危機與危機管理[D];安徽大學;2006年
8 盧真;海關人力資源內部流動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9 齊子萍;我國高校人才流動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袁娟;長江三角洲區(qū)域科技人才流動的現狀和對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199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281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