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16號線建設項目復合型PPP模式風險分析
本文選題:復合型 + PPP ; 參考:《河北經(jīng)貿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近年來,PPP項目融資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蓬勃發(fā)展,PPP項目融資的發(fā)展對于緩解政府融資壓力和債務壓力,促進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有著重大意義。但是,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地鐵項目的建設需求越來越高,而傳統(tǒng)的PPP融資模式已經(jīng)越來越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這樣,尋求一種多領域結合,多渠道融資的新型PPP融資模式越來越成為促進PPP項目發(fā)展的一項有力途徑。也越來越成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的利益訴求。在日益嚴峻的資金需求下,復合型PPP模式應運而生。北京地鐵16號線地鐵建設項目正是在傳統(tǒng)PPP模式的基礎上加入股權融資這一創(chuàng)新元素而形成的復合型PPP模式的首次應用和實踐。本文結合北京地鐵16號線,對其所采用“股權融資+特許經(jīng)營”這一復合型PPP融資模式所面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并針對文中所探討的風險提出具體性的防范措施,以期能夠對于地鐵16號線的建設和未來的合理運營提供一些幫助,并且對于以后這種模式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提供一些有力的經(jīng)驗借鑒。本文在文章開始力求用簡潔的文字對北京地鐵16號線的整體概況包括建設背景以及地鐵16號線建設項目主體做詳細介紹,并且對其PPP運行機制中所涉及的主要利益參與方及其各關聯(lián)方關系以及PPP項目融資結構做了詳細梳理。此后,對于這種復合型PPP融資模式的創(chuàng)新及優(yōu)勢做了詳細分析。本文對北京地鐵16號線采用復合型PPP模式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分為兩部分進行分析。一是特許經(jīng)營部分潛在風險,主要包括:地鐵建設成本超支風險、地鐵客流風險、經(jīng)營管理風險和運營支出風險。二是股權融資部分潛在風險,主要包括:投資管理風險、流動性風險和退出風險。文中對每一項可能的風險都做了詳細闡述,并且結合地鐵16號線建設提出以下針對性的建議。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特許經(jīng)營部分,二是股權融資部分。這些措施的提出都是建立在PPP融資各參與方完善PPP合約的基礎上的,建立相應的約束以及激勵機制,明確各方責任,而且需要各參與方內部注意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以及內部監(jiān)督機制的完善,保證財務等經(jīng)營信息的透明和公開。通過合約條款的約定來彌補現(xiàn)階段股權回購和PPP相關條款的不足。明確股權投資方在參與PPP融資過程中所擁有的權利,并且明確這些權利的保障機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PP project financing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in the field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PP project financin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lieving the pressure of government financing and debt pressure, and promoting the government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field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especiall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needs of urban subway projects are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traditional PPP financing mode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unable to adapt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unds. Thus, seeking a new type of PPP financing mode with multi-domain combination and multi-channel financing is becoming a powerful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PP projects. Also more and more becom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capital common interest appeal. Under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fund demand, the compound PPP patter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eijing Metro Line 16 is the first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mpound PPP model which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innovative element of equity financing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PPP model. Combined with Beijing Metro Line 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tential risks faced by the composite PPP financing mode, which is adopted by Beijing Metro Line 16,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risk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future rational operation of Metro Line 16, and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other field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experie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to introduce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eijing Metro Line 16,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subway line 16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 main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the PPP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ir related parties as well as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of PPP project are analyzed in detail. Since then, the innovation and advantages of this complex PPP financing model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risk of adopting compound PPP model in Beijing Metro Line 16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is the potential risk of franchise, including: the risk of overrun of subway construction cost, the risk of subway passenger flow, the risk of management and the risk of operating expenditure. The second is the potential risk of equity financing, includ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risk, liquidity risk and exit risk. In this paper, every possible risk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Metro Line 16.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franchise part, the other is equity financing part. These measures are based on the PPP financing parties to improve the PPP contract,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aint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clea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ll parties, Moreover, the participa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management level and ability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so as to ensure the 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of financial and oth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contract terms to compensate for the current stage of equity buyback and PPP related provisions. The rights of equity investor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PPP financing and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these rights are clarified.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經(jīng)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F283;F572.8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北京地鐵票價今年不會漲[J];都市快軌交通;2009年02期
2 ;北京地鐵重新設置報刊售賣試點[J];領導決策信息;2010年20期
3 ;北京地鐵八通線年底貫通[J];鐵道標準設計;2003年10期
4 張會亭;誰來拯救北京的地鐵經(jīng)濟[J];企業(yè)文化;2003年09期
5 劉岳,李書文;鄧小平關心北京地鐵建設[J];中國監(jiān)察;2004年17期
6 黃星;;北京地鐵標識導向系統(tǒng)分析[J];中國標識;2005年10期
7 李樂;;工期緊張潛藏安全隱患 北京地鐵遭遇“速度之殤”[J];今日工程機械;2007年04期
8 王文亮;;北京地鐵改革30年巨變[J];北京黨史;2008年06期
9 ;北京地鐵4號線如迷宮[J];品牌與標準化;2009年21期
10 ;北京地鐵4號線[J];中國投資;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文庫;;北京地鐵建設概況[A];第一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1999年
2 徐傳漢;;北京地鐵空調水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A];2010城市軌道交通關鍵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索小明;肖民;史玉新;;北京地鐵西單車站土建結構設計與施工[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茅以升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1995年
4 崔玖江;郭建國;尋民高;;北京地鐵復八線工程防治水技術[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崔玖江;;北京地鐵新線工程概況暨建設特點、難點、管理要點[A];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與地下工程施工技術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崔玖江;;北京地鐵復八線工程防水技術[A];全國防水技術經(jīng)驗交流會暨第四屆防水技術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7 王文亮;;我與北京地鐵的不解情緣[A];當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8 ;北京地鐵6號線東四站[A];當代北京研究(2013年第4期)[C];2013年
9 任明亮;李雁;;北京地鐵7號線長區(qū)間事故工況通風模擬分析[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10年學術年會資料集[C];2010年
10 張金富;于希賢;;北京地鐵西單車站工程地質與施工驗證[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北京西單地鐵車站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志榮;北京地鐵管理體制啟動改制[N];中國交通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侯利紅 發(fā)自北京;舉債20億北京地鐵發(fā)飆[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4年
3 陳 東;北京地鐵集團出洞[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2年
4 記者 潘善棠;北京地鐵全線貫通[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5 本報實習記者 鄭悅;北京地鐵演繹資本故事[N];中國經(jīng)營報;2001年
6 ;北京地鐵降價的公共決策邏輯[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7 喬杉;北京地鐵票價聽證成功“聽降”[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8 吳可超;北京地鐵13號線地鐵客車開工生產[N];人民鐵道;2008年
9 記者 王新顏;北京地鐵開始實行全面安檢[N];商務時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丁曉辰;地鐵票印證北京地鐵蓬勃發(fā)展[N];中國檔案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厚貴;北京地鐵鋼軌波磨的機理及整治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2 李樹啟;北京地鐵客流網(wǎng)絡結構與抗毀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3 沈建文;北京地鐵工程施工對既有市政橋梁基礎的影響及評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4 羅富榮;北京地鐵工程建設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及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付剛;北京地鐵降水方法研究與應用[D];吉林大學;2005年
6 Deus Mwita;坦桑尼亞住房項目的PPP模式建模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楚柏青;北京地鐵古城車輛段維修基地改造工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田夢;北京地鐵商圈步行系統(tǒng)設計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尹文濤;北京地鐵特殊地段降水成井工藝及方法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4 蔡宇;基于乘客滿意度提升的北京地鐵服務質量改進策略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4年
5 肖睿;北京地鐵15號線無線通信系統(tǒng)總承包項目施工質量控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6 楊立國;北京地鐵軸流風機內流場及葉片氣動彈性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7 成寒;北京地鐵公共藝術初探[D];北京服裝學院;2015年
8 劉璐;軌跡中的語言—北京地鐵導識系統(tǒng)探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彭菁菁;北京地鐵標識系統(tǒng)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10 李飛;安全風險技術管理在北京地鐵機場線建設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本文編號:18278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182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