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房制度的目標設計和深化改革
本文選題:住房制度 切入點:頂層設計 出處:《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適應新型城鎮(zhèn)化和經(jīng)濟新常態(tài)的要求,順應房地產(chǎn)發(fā)展及住房模式演化的規(guī)律,應針對中國住房制度存在的缺陷與問題,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qū)的經(jīng)驗,以抑制炒和支持住為出發(fā)點,以定型成熟的基礎目標為落腳點,按照統(tǒng)一與差別兼顧、政府與市場結合、農(nóng)村與城鎮(zhèn)一體、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一致、購房與租房并舉的原則,建立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和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兩級體系和廉居、安居、康居、樂居四個層次的制度體系。文章提出通過深化多項相關的改革,建立產(chǎn)權、開發(fā)、消費、交換、分配等五項基本基礎制度,建立土地、財稅、金融、戶籍和行政管理等五項配套基礎制度,形成房地產(chǎn)穩(wěn)健發(fā)展的長效機制。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new normal economy and the law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housing model evolution,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dvanc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view of the defect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housing system. To restrain speculation and support hous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form a mature basic goal as the foothold, according to the unity and differe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rural and urban integration, goal-oriented and problem-oriented, housing and r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To establish a two-level system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guarantee and the market as the main body to meet the multi-level needs, and a four-level system of cheap, secure, healthy and happy resid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property rights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deepening many related reforms. The five basic systems of consumption, exchange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five supporting basic systems of land, finance, financ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re established to form a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jīng)戰(zhàn)略研究院;
【分類號】:F299.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于企業(yè)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J];商業(yè)會計;2000年12期
2 朱學明;住房制度改革中房款價差的賬務處理[J];中國工會財會;2000年03期
3 潘光軍;我國住房制度改革進程[J];中國改革;2000年11期
4 觀禪;2000年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開[J];中國職工教育;2000年04期
5 黃家順;;論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J];社會科學動態(tài);2000年10期
6 李云;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問題探析[J];桂海論叢;2001年01期
7 劉維山,王亮亮;淺談住房制度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J];質量天地;2001年12期
8 劉維山;淺談住房制度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J];質量天地;2002年02期
9 張靜 ,林如海;積極建立廉租住房制度[J];中國房地信息;2002年07期
10 湛泳;住房制度改革與居民收入差距[J];城市問題;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苗樂如;;鄧小平房改思想與北京市房改實踐[A];課題研究報告與論文選編(1995年-2000年)[C];2000年
2 陳伯庚;;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公平與效率——紀念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30周年[A];激辯“新住房策論”[C];2011年
3 龐元;;鄧小平關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思想與實踐[A];上海市社聯(lián)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4年
4 張文祥;盛中華;錢偉明;宋鵬飛;任凌河;;以人為本 建立新型居民住房制度[A];轉變經(jīng)濟增長方式與土地節(jié)約利用——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12專題分會場第4單元會場論文集[C];2006年
5 陳穎;周素紅;;從職住分離角度看住房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雄;袁道平;;回顧與反思:我國住房制度改革歷程與主要困境[A];中國第四次人的發(fā)展經(jīng)濟學研討會——理論構建、實踐構建與人的發(fā)展經(jīng)濟學的大眾化網(wǎng)絡化論文集[C];2012年
7 尹衛(wèi)紅;張小軍;;北京的住房制度因素、觀念與出路[A];北京學研究文集2008(上)[C];2008年
8 鄔弋軍;;住房制度改革的評價與思考——廈門市的實證分析[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苗樂如;;積極探索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新形式 努力推動首都經(jīng)濟更大發(fā)展[A];課題研究報告與論文選編(1995年-2000年)[C];2000年
10 張文祥;盛中華;錢偉明;宋鵬飛;任凌;;以人為本 建立新型居民住房制度[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謙租住房制度年內覆蓋全國縣市[N];建筑時報;2007年
2 福建省莆田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 陳志強;應盡快進行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下)[N];中國建設報;2013年
3 尹中立;反思中國住房制度改革[N];財經(jīng)時報;2005年
4 ;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N];丹東日報;2005年
5 賴富裕;試論住房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N];建筑時報;2005年
6 趙成勇;白銀區(qū)積極落實廉租住房制度[N];白銀日報;2007年
7 王曉慶;全省廉租住房制度建設電視電話會議召開[N];大同日報;2007年
8 陳晶晶;今年所有縣鎮(zhèn)推建廉租住房制度[N];法制日報;2007年
9 李秀玲;512個城市已建廉租住房制度[N];工人日報;2007年
10 李和裕;全國城市都要建立廉租住房制度[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麗鳳;中國城鎮(zhèn)住房制度變遷中政府行為目標的邏輯演進(1949-2008)[D];遼寧大學;2009年
2 劉穎;中國廉租住房制度創(chuàng)新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四川大學;2006年
3 馬建平;中國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盧媛;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制度與中低收入家庭安居問題的數(shù)量分析[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奇;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政策學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田林;長春市住房制度改革與居民住房負擔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王寶劍;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5年
4 陳斌;西安市雁塔區(qū)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5 路元;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困境與突破[D];中國政法大學;2016年
6 王朝永;蚌埠市住房公積金深化改革研究[D];安徽大學;2016年
7 曹晶;保障性住房制度中低收入群體邊緣化的預防對策研究[D];新疆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8 黃瑞捷;南寧市城鎮(zhèn)弱勢群體的廉租住房制度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9 尹娟燕;武漢市廉租住房制度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慶勇;我國廉租住房制度建設與完善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40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164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