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銀行流動性與違約風險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實證檢驗
本文選題:銀行機構(gòu) 切入點:流動性 出處:《工業(yè)技術(shù)經(jīng)濟》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使用11家上市銀行的季度數(shù)據(jù)建立面板向量自回歸(PVAR)模型,運用脈沖響應函數(shù)分析銀行流動性對銀行風險的動態(tài)影響。結(jié)果顯示,內(nèi)外部融資流動性對商業(yè)銀行風險有顯著影響,但二者作用于銀行風險的時間路徑和作用存在差異。銀行風險之于外部流動性的響應較為迅速,對于內(nèi)部流動性而言有一定滯后;外部流動性對銀行風險的影響在時間序列上呈現(xiàn)衰弱周期,而內(nèi)部流動性的影響則隨著時間推移逐步加強。由此,在短期的流動性危機中,應更注重外部流動性的補充,但從長期來看,內(nèi)部融資流動性才是商業(yè)銀行風險的基礎(chǔ)因素。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quarterly data of 11 listed banks to establish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PVARs model, and us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o analyze the dynamic effect of bank liquidity on bank risk. The liquidit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inancing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but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time path and function between them. The response of bank risk to external liquidity is relatively rapid. In terms of internal liquidity,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liquidity on bank risk shows a weakening cycle in time series, while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liquidity increases gradually over time. Therefore, in a short-term liquidity crisi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pplement of external liquidity, but in the long run, the internal financing liquidity is the basic factor of commercial bank risk.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股票流動性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16BJY172)
【分類號】:F224;F832.3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建波;劉桂娟;馮增哲;;開放條件下我國銀行風險監(jiān)測模型研究[J];當代經(jīng)濟;2009年22期
2 翟雪;耿中元;李薇;;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影響銀行風險的實證研究[J];征信;2013年06期
3 吳恒宇;張宗益;吳俊;;基于信貸甄別視角的市場競爭與銀行風險關(guān)系[J];系統(tǒng)工程;2014年01期
4 傅陽春;曾穎敏;王華;;制度和法規(guī)因素對銀行風險的影響——新興市場經(jīng)濟中銀行風險和違約概率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jīng)濟;2006年10期
5 孟祥林;;房貸、房價與銀行風險規(guī)避對策[J];金融電子化;2010年12期
6 徐靜;;模糊數(shù)學在防范銀行風險方面的應用[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11期
7 王瑞花;;網(wǎng)上銀行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年11期
8 王曉楓;吳叢根;;公司治理對我國商業(yè)銀行風險影響的實證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9 楊天宇;鐘宇平;;中國銀行業(yè)的集中度、競爭度與銀行風險[J];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10 夏新斌;曾令華;;我國宏觀流動性的測度:1978~2010[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張媛媛;房價、銀行風險與買者自付[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傅春榮;物流銀行風險不容忽視[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顧鑫;激活民資穩(wěn)增長 PPP模式或解投融資難題[N];中國證券報;2014年
4 記者 楊毅沉 岳瑞芳;釋放流動性如何影響股市樓市[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孫彬;金融危機中流動性黑洞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2 鄭妍妍;脈沖響應函數(shù)理論及其在宏觀經(jīng)濟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蘇望;流動性與資產(chǎn)價格波動[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田蕊;流動性沖擊與金融穩(wěn)定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孫云輝;中國股市流動性風險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菲菲;我國村鎮(zhèn)銀行風險防范研究[D];山東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2 廖彬宏;銀行風險與市場化程度的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3 吳從根;公司治理對銀行風險影響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夏霽;流動性與宏觀經(jīng)濟波動:影響效應及其實證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5 夏丹;流動性沖擊金融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傳導擴散效應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6 諶帥宇;中國宏觀流動性測度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年
7 林富美;市場化進程與商業(yè)銀行風險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8 李怡萱;流動性黑洞形成機理與我國流動性風險防范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9 張秀麗;流動性黑洞的形成機制及實證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10 王義群;房地產(chǎn)投資信托基金收益的影響因素分析[D];東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31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163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