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8 16:35
本文關鍵詞:幼兒美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
更多相關文章: 美育 幼兒美術教育 教學方式 教學手段 科學體系 新理念
【摘要】: 本人通過對幼兒家長、老師及相關工作者進行一些關于當下幼兒美術教育現(xiàn)狀進行一些分析與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對幼兒美術教育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一、當下國內幼兒美術教學方法模式化,傳統(tǒng)的傳授式的教學方法對幼兒進行重復式加強訓練,注重兒童專業(yè)技能的單一培養(yǎng)等等,不利于幼兒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雖大部分幼兒園開始美術與其它學科相結合,但方法及形式不科學。二、當前大部分家長美術觀的不正確,對幼兒美術教育認識片面化。三、國內大部分的美術教育部門功利心比較強,辦學思想不正確,師資水平比較差。四、當前國內兒童美術教育沒有一個新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教育理念。五、教育部對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強。 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本文從兩個方面對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思考和探討。一是,首先從美育與幼兒教育入手進行了研究分析,文中提出“何為美育”,美育在與人的發(fā)展的關系。在中國當下,美育的現(xiàn)狀是什么?我們如何認真對待美育與幼兒教育之間的關系?二是,分析當下幼兒美術教學的現(xiàn)狀,包括國內及國外的幼兒美術教學方法的比較,從中找出其差異性,在分析比較的同時發(fā)現(xiàn)國內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確立出所需研究的問題——即當下幼兒美術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國內與國外美術教學的對比分析,幼兒美術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及方法的探究、幼兒美術教學的科學方法、幼兒美術教育中一個新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教育理念的確立與實施。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梳理當下幼兒美術教育問題的成因,旨在通過分析整理問題,找到解決辦法,構建新的能夠提高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美術教育體系。就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課程設置,提供新的理論策略。但由于國外的資料收集難,不能參與實際調研,新的理念實際實施可能性比較低。 文章認為,幼兒美術教育在人的發(fā)展的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才要重視,我們旨在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增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觀察力及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等,注重美術在幼兒心里發(fā)展起到的輔助作用,以及借助美術這一學科來幫助孩子提高解閉能力,促進其個性的發(fā)展。目前國內幼兒美術教學大部分以繪畫為主,課程設置、教學手段及方法單一,這種方式不利于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激發(fā)孩子的內在美術潛能,相反,學校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壓抑了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與潛能。所以為了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更應加強和重視幼兒美術教育。文章重點指出幼兒美術教育不單純是傳統(tǒng)的繪畫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幼兒美術教育應遵守幼兒生理及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課程設置上借助綜合材料培養(yǎng)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研究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方法,構建新的幼兒美術教育理念。
【關鍵詞】:美育 幼兒美術教育 教學方式 教學手段 科學體系 新理念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613.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目錄8-9
- 引言9-11
- 一、何為美育及當下美育的現(xiàn)狀11-13
- 二、當下幼兒美術教學現(xiàn)狀分析13-17
- (一) 國內幼兒美術教學方法13-15
- (二) 國外幼兒美術教學方法15
- (三) 國內幼兒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15-17
- 三、幼兒美術教育觀念有待轉變17-31
- (一) 幼兒美術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17-28
- (二) 幼兒美術教師教學手段改進28-29
- (三) 幼兒美術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29-30
- (四) 教材的不斷調整與提高質量30-31
- 四、幼兒美術課程設計及成果展示分析31-35
- (一) 課程設計案例31-32
- (二) 表現(xiàn)方法32
- (三) 老師輔導32
- (四) 展示及講評作品32
- (五) 教學成果展示32-35
- 結語35-36
- 參考文獻36-37
- 后記37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蕾;圖畫書與美術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2 楊素會;幼兒園美術材料投放的個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3 趙Z,
本文編號:5850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58502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