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游戲?qū)τ變盒袨閱栴}干預的多基線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box play on children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Methods: three subjects with significant behavioral problems in large classes of kindergartens were treated with a multi-baseline design (four stages of ABX C D for 4 months) with box game intervention. Subjects 1, 2, and 3 began to receive box game intervention in the BCU D stage of multi-baseline design. Results: (1) at the stage of BCU D, the number of problem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behavior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blem behavior of study group 2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behaviors was increased,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baseline AHB in CfD stage. In D stage, the number of problem behaviors was decreased, but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behavio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positive behaviors among the three subjects. 2. After one to three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subjects had positive chang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theme of box court shows the change from "trauma" to "cure". Conclusion: 1. Using box play can promote the positive change of children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2, box play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 work in kindergarten and other educational systems.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
【分類號】:G613.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際銘;;幼兒社會退縮游戲矯正的多基線實驗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10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靜;團體沙盤游戲技術(shù)對兒童行為問題的干預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莉;青年編輯的心理壓力與心理維護[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邱遠;體育與健康課堂的心理教育[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楊穎虹;;從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視角談輔導員隊伍建設(shè)[J];才智;2010年35期
4 周東濱;;試論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有效預防[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8期
5 周東濱;;自我意識和情感發(fā)展:心理教育必須重視的課題[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6 陳順森;張日f;陳靜;;團體箱庭干預大學生學習倦怠的效果[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年02期
7 姚靜嫻;;心理學課程表現(xiàn)性目標的設(shè)計與實施[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03期
8 馬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年12期
9 王巧敏;章小雷;黃鋼;;沙盤游戲的應用現(xiàn)狀[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馬湘培;高校應提升心理危機干預的能力——經(jīng)歷SARS反思高校心理咨詢[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黎;江雪華;;論內(nèi)經(jīng)養(yǎng)神思想及其心理教育意義[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屆內(nèi)經(jīng)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孫菊霞;創(chuàng)傷敘事與寫作治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婕;一項國際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上海的實施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常如瑜;榮格:自然、心靈與文學[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小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之一[D];蘇州大學;2010年
2 趙藝遐;郁達夫創(chuàng)作心理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3 單志英;團體沙盤游戲?qū)Υ髮W生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馮文惠;團體沙盤游戲?qū)Υ髮W生社交焦慮的干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于紅春;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1年
6 張艷茹;團體心理訓練對提高高校集體運動項目群體凝聚力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7 狄曉春;民辦大專生心理壓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文婧;幼兒問題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guān)系及干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金霞;烏海市小學教師職業(yè)壓力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睿;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壓力源、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萍;;兒童親社會行為及其培養(yǎng)策略[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1期
2 ;全國22個省市26個單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diào)查——獨生子女精神衛(wèi)生問題的調(diào)查,防治和Achenbach's兒童行為量表中國標準化[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2年01期
3 魏曉娟,岳慧蘭;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和矯正[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4期
4 蔣俊梅;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及矯正[J];教育探索;2002年08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婷婷;童年中期社交退縮及其與孤獨感的關(guān)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長茂;;老師!你的“問題行為”是學生滋生“劣跡”之根[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年05期
2 廖艷華;;近十年來我國兒童問題行為研究現(xiàn)狀[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張光珍;梁宗保;陳會昌;張萍;;2~11歲兒童問題行為的穩(wěn)定性與變化[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2期
4 伍佳玲;蘇虹;何莉;趙科O;常微微;徐志偉;陳明春;孫業(yè)桓;;農(nóng)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年06期
5 岳永華;張光珍;陳會昌;梁宗保;陳欣銀;;兒童的依戀類型與其問題行為的關(guān)系[J];心理科學;2010年02期
6 周忠生;;農(nóng)村學生問題行為的干預[J];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陳家勝;陳紅香;;兒童問題行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8 張登山;;教師專業(yè)成長中的問題行為及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5期
9 彭康清;曾雪琴;;關(guān)于教師問題行為的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劉俊升;趙燕;;童年中期受欺負與問題行為之關(guān)系:一項兩年縱向研究[J];心理科學;201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富才;;大學生的問題行為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品格研究協(xié)作組;;學生的問題行為與品格形成[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shù)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3 張瑩瑩;張文娟;張文新;;兒童中期外化問題行為的特點及其與同伴地位的關(guān)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康艷芬;;被收養(yǎng)兒童問題行為在園干預的個案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但菲;王紅艷;;幼兒問題行為的分析與矯治—心理學視野下的剖析[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新生;;農(nóng)村初中“問題行為”學生的心理剖析及轉(zhuǎn)化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魏玲;連榕;;教師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認知與應對方式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紀林芹;張文新;;兒童外化問題行為的發(fā)展模式、軌跡與穩(wěn)定性[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高雯;陳會昌;;父母分歧對7歲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喻承甫;張衛(wèi);;累積情境風險與初中生問題行為的關(guān)系: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周兆鈞 記者 余傳詩;我國首次公布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光明日報;2004年
2 胡德榮;學齡前兒童有十大問題行為[N];健康報;2004年
3 高航 馮立中;合肥列出幼兒十大問題行為[N];健康報;2004年
4 莫源秋;問題行為與心理需要[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5 王紹敏;盡早矯治孩子問題行為[N];保健時報;2004年
6 劉霞;防治問題行為始于家庭治療[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李曉;兒童問題行為誰制造?[N];蘇州日報;2005年
8 上海新華醫(yī)院 教授 金星明;學齡前兒童有十大問題行為[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9 記者 王佳欣;《大眾醫(yī)學》首次公布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10 上海新華醫(yī)院 教授 金星明;解讀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宋曉琴;初中生問題行為影響因素及綜合干預措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紀林芹;兒童攻擊、相關(guān)問題行為的發(fā)展及其家庭相關(guān)因素[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何潔;嬰兒生氣情緒及其對行為發(fā)展的作用[D];浙江大學;2009年
4 邢曉沛;父母體罰的變化趨勢、影響因素及與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關(guān)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楊海燕;工讀生與普通生父母依戀與行為問題的關(guān)系及其影響機制的對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明珠;菲律賓華語教師對華校學生問題行為認知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魏玲;教師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認知和應對方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伍佳玲;安徽省某農(nóng)村地區(qū)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咸金花;父母團體訓練對兒童的問題行為改變之效果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羅春燕;壯族、漢族青少年友誼質(zhì)量、孤獨感與外化問題行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素蕙;中職生問題行為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文婧;幼兒問題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guān)系及干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常微微;安徽省某地區(qū)中學生早期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張珊明;中學生問題行為及其與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汪麗華;中職學生問題行為及教育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296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329623.html